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億萬到零 | 上頁 下頁
一九


  ◎第七章 海外突圍 山重水復辟蹊徑

  6O年代中期,日本百貨業大分化、大改組、大兼併。許多像八佰伴這樣規模的公司遭到兼併的厄運。八佰伴堅持走獨立發展的道路,業績不俗,但仍有遭外強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經過反復權衡,決定提前走海外發展的路子,飛赴遙遠的巴西聖保羅市作市場考察。

  * * *

  60年代中期起,由於超級市場引發零售業經營觀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嬗變,零售業進人了一個全面改革的時代。

  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百貨超市零售業出現大分化、大改組、大兼併、大聯合。有的欲稱霸全國,有的欲在地方上稱雄。

  走全國路線風頭最勁,最後大獲成功的以伊藤洋華堂、大榮、西友等為代表。

  伊藤洋華堂前章已涉及。西友的前身是西武百貨集團,西武百貨是大財閥堤康次郎家族的數間大公司之一,社長是堤康次郎元配的兒子堤清二。由於堤清二讀大學時曾參加了共產黨,被身為財閥的父親所嫌棄。父親立遺囑將二太太所生的堤義明列為財產繼承人。堤義明由此成為八九十年代的世界首富。堤清二與異母弟弟堤義明不和,於1956年從西武百貨分出一間店,由自己獨佔股份,另起店名「西友」。同時又控制西武百貨管理權不放。分裂的當年,西友與東京興業合併。1963年曾改名「西興」。西友的社址在東京都豐島區,勢力範圍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60年代中期向全國擴張。70年代兩次收購行動,使得西友的實力大增,1973年兼併了較大型的馬依馬特公司,1974年又兼併了8家關連公司。1971年,西友和西武的年營業額均達130O億日元,約為八佰伴同期的10倍。

  在此,筆者要特別提到大榮公司的中內功。大榮與八佰伴都是由家庭小店發展起來的,大榮的歷史還要晚但大榮後來者居上。

  中內功是日本零售業最傑出的俊才之一。早在1957年,日本的零售商還不知超級市場為何物時,中內功就在他的第一間家庭小店「主婦之店大榮」,推出「自選」的紅營方式。

  中內功處事低調,是個經商鬼才,他無論重大決策,還是店堂經營上某個細微處,都幾乎未出現過失誤。別的商家是出了大問題,才絞盡腦汁尋找原因,尋求藥方,萬一不行,就來個廉價大甩賣,以求得商店維持和存在。這種廉價大甩賣的方式,也常為和田一夫所用,把它作為救命的良方。

  中內功的貨架排列、貨品擺設、入貨、定價、出售等,都有獨到之處。外人學得了中內功的皮毛,但學不到他的精明善變。

  大榮不像三越、伊藤洋華堂、西武、高島屋等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信譽卓越的公司,大榮是中內功兄弟白手起家創立。大榮的超級市場歸本通常要比別的商家短一年多,快快盈利,有利於積累資金,也有利於獲得銀行的信用貸款。中內功還有一招,他知道,大型的超級市場建立後,會帶旺旁邊的房地產價格。中內功在計劃開設分店之初,在財團和銀行的支持下,盡可能買下旁邊的地皮或物業。等地價房價上漲後,或高價拋出,或高價出租。因此,在某些分店的開設中,中內功靠地產物業的進項,等於開店未花一分錢。

  人們相信中內功做地產商也會十分成功,但他執著於超級市場。

  大榮的最初勢力範圍在以神戶、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60年代穩紮穩打,逐步朝外擴展。到1969年,大榮在全國擁有40間分店,這個數目遠遠超過八佰伴。正是從這年起,中內功實施他的正式進軍東京的「長虹戰」。他以東京為中心,以相隔30—50公里半徑的大東京區為設店範圍,使大榮分店如彩虹一樣環繞東京市。他的第一號超級市場建在東京郊外的原町田,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面積360O坪(一坪約折3.3平方米),另設大型停車場。

  中內功以他的實績獲得商業界的巨大聲譽。憑心而論,和田一夫遜於中內功。除韜略與手腕外,八佰伴在熱海這個小地方,也是不利因素。中內功無意跨國投資,而八佰伴在海外風生水起,和田一夫也由此獲得相當高的知名度,尤其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方。

  60年代的殘酷競爭,使得合併成為時代潮流。

  這種合併有別於前面提到的西友的擴張性的兼併行為。合併建立在各方自願的基礎上,以增強實力,抵禦大公司的入侵。如NICHll集團和UNY集團,都是地理上接近的縣市的地方中小商店,聯合起來成為集團公司,統一店名,共同對付打進集團公司勢力範圍的外來大公司。

  這種聯合集團,最後成大氣候的數日井集團。1963年11月,大阪地區的鳩屋自選商場公司、岡本商店、大和小林商店、埃爾皮斯公司等4家商號合併成立「日井株式會社」。1969年合併的企業有6家,1972年有8家,次年又合併1家,1976年竟合併了10家,1986年又有8家加盟。合併後的企業,都有各自的權益,各分公司之間是橫向的關係。1993年日井集團在日本零售業中排第7位,如不是走合併的路子,他們中的許多商店,或許早已成為強敵的美餐。

  佳思客集團又屬另一種合併路子。佳思客的前身是1926年在東京成立的岡田屋和服店,資本25萬日元,在當時是一筆雄厚的資本。1962年2月建立佳思客株式會社,是一間實力較強的百貨公司,同年開設超級市場。60年代的激烈競爭和企業兼併之風,使得佳思客在1970年也走上合併之路,與福塔基、岡田屋連鎖店、川村等合併。由於佳思客資產最大,品牌最響,合併後的集團仍叫「佳思客株式會社」。但被合併的原商號未由此喪失,仍可以分公司的名義出現,如「佳思客之福塔基」。到70年代末,與佳思客合併的企業有16家之多。佳思客集團的架構比較複雜,有垂直關係,有橫向關係。佳思客得益於合併,躋身日本五大超級市場集團。

  在這種大氣候下,八佰伴該怎麼辦?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為迎接奧運會的召開,日本掀起前所未有的投資熱。奧運會聖火熄滅,東京空置了大批物業,全國商品過剩。日本陷入經濟復蘇後的第一次經濟低迷。

  市景蕭條加劇了超級市場引發的商業界競爭,大部分商家的競爭手段似乎只有廉價再廉價。大公司資本雄厚,尚可堅持;中小公司捉襟見肘、窘態百出。

  靜岡縣內,幾乎所有的中小商店都陷入困境。

  八佰伴是熱海市最大的百貨超市公司,也是在本縣區乃至周邊地區著名的商號。和田一夫有一個設想:利用八佰伴的品牌優勢,在縣內及周邊市鎮,吸收願意加入八佰伴的同業,形成靜岡縣內最大的百貨超市企業集團。

  有不少商店願意加入該集團而成為其地區分號,問題是怎麼個弄法?

  那麼八佰伴僅僅靠付出「品牌」,就能把這些掉進財政泥淖的中小商店歸於八佰伴的旗幟下嗎?就能不付分文合併其他企業,做上企業集團的盟主嗎?

  和田一夫開初認為可行,為了抵禦東京、大阪的大公司侵佔本地的市場,這些中小商號將會團結起來,並且是團結在發起人八佰伴社長和田一夫的周圍,與外來的大公司較量個你死我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