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從乞丐到元首 | 上頁 下頁
一四八


  所有這些忠告在希特勒身上都未產生多大效果。他一心要戰。那年夏末,在視察陸軍的演習後,他用手套拍了一下大腿,對兩個副官說,戰爭是萬物之父。「每一代人都要經歷一次戰爭。」他說。

  9月3日,他將勃勞希契和凱特爾召至貝格霍夫,討論「綠色計劃」的最後一稿。他驚愕地發現,主攻方向競選在捷克的防禦系統的中央地帶,且由第二軍擔任主攻。他抱怨說,進攻如此森嚴壁壘的地區將會帶來無謂的犧牲,定是凡爾登第二,且正中捷克人的下懷。應該改由第十軍攻進波希米亞才對,勃勞希契有氣無力地反對,說摩托化部隊的景況不好,援軍短缺,各級領導又訓練不足,等等。但希特勒一概不聽,說這是失敗主義的論調。他下令給第十軍增派摩托師和裝甲師。

  勇士是前下士希特勒,而不是他的將領。觀察家們也生怕希特勒會在即將舉行的紐倫堡黨代會上公開宣佈這點。「無論在德國還是他處」,漢德遜在一封私函中寫道,「人們都同樣焦慮不安。比諸民主國家的領袖,獨裁者會更加獨裁,並且開誠佈公。」

  在那年的紐倫堡黨代會期間,納粹大規模地炫耀其武力和紀律。這次大會是正在日益發展的政治危機的前奏。1938年的節日名稱是恰如其分的:「大德國首屆黨代會」,裝飾品也一樣。在140年後,希特勒又將第一帝國的標誌——皇冠、帝國寶球,王節和皇劍——從維也納帶了來。在向大會介紹這些帝國主義的象徵時,他莊嚴地發誓,說這些寶物將永遠留在紐倫堡。但是,無論是在開幕詞中還是在次日下午接見所有外國使團時,他都未提到戰爭。外國使團的代表弗朗斯瓦·本塞在講話中對他深表感謝,並在結束講話時說,一個政治家最大的光榮,是達到了其目標而又不使母親們哭泣。據魏德曼稱,希特勒對此報以「一惡笑」。

  在紐倫堡大會上希特勒因閉口不談國際政治問題一事,產生了各種猜測和謠言。其中之一是針對漢德遜的。該謠言說,希特勒已「相當瘋了」,一心要不惜一切代價發動戰爭,在爾後24小時內,漢德遜對希特勒的不少心腹顧問說,在解決蘇台德問題上英德應該合作。戈林說,他計劃於月底出門狩獵,並「希望捷克人不會在他狩獵中途搗亂,破壞他的打獵計劃」。戈培爾還虔誠地希望,在他的閉幕詞中,元首會提到與英國人合作一事。「我覺得他很焦急」,懷有疑心的漢德遜報告說,「我懷疑他是否在縱容希特勒走極端。」

  正當漢德遜忙於這些會見時,他收到指示,讓他以私人名義向希特勒提出一個警告:若發生總體衝突,英國「不能站在一旁」。漢德遜反駁:元首正處於發瘋的邊緣,只要出現另一次危機,他便會被推到另一邊。後來,此事只好作罷。

  希特勒堅信,英國無意在捷克斯洛伐克問題上冒險進行戰爭。有鑑於此,他便不顧一切繼續推行其入侵計劃。這個決定是精明的測算、直觀和不可抗拒的衝動的結合。「你知道,我像個流浪漢,必須踩著刀刃過深淵」,希特勒對弗蘭克說過,「但是,我必須過去,就是要過去。」在英國人決定不提出警告後數小時,他將勃勞希契、凱特爾和哈爾德召至紐倫堡。9月9日午夜前,他們在德意志旅館會晤,由新任總參謀長扼要地敘述了修正後的「綠色計劃」。令人驚奇的是,主攻的任務仍由第二軍擔任。不過,這份計劃確也提出了討論時未提到的兩面夾攻的戰術。希特勒承認,這是個聰明的想法,「但是,能否成功仍太沒有把握。從政治觀點看,特別需要速戰速決。政治上,第一個星期是決定性的,必須大量取得領土。」

  他指出,德國的榴彈炮是摧毀不了捷克的防禦攻勢的。更重要的是,本計劃未包括突襲的因素。

  希特勒滔淚不絕地教訓哈爾德和勃勞希契,使凱特爾目瞪口呆——他已同意元首所提出的一切。淩晨3時,希特勒再也按捺不住了,斷然令其將領們按其旨意行動,冷冷地、惱怒地打發他們上路。三人在通道上喝飲料時,哈爾德怒問:「他究竟想幹什麼?」

  「假若你真的不明白」,惱羞成怒的凱特爾答道,「我真可憐你!」

  兩人眼看要爭論下去,勃勞希契便插了進來。這三巨頭於是便著手按希特勒的要求作準備。當哈爾德在草擬新的命令時,凱特爾將勃勞希契拉到一旁:「你明知仗還沒有打便會輸,為什麼還跟他(希特勒)幹架?誰也不認為因此事仗便會打起來,所以,沒有必要為此事去大張旗鼓地搞後衛行動。」

  這些勸告,令其「跟班特爾」的綽號流傳得更快。此後,凱特爾便對他的上司抱怨,說他對勃勞希契大失所望。約德爾隨聲附和,在日記中寫道:「陸軍內只有一個目無軍紀的因素——將軍們。歸根結底,這是他們的傲慢之使然。因為看不出元首之天才,他們既缺乏信心又目無紀律。」他們仍將他看成是大戰期間的下士,「而不是自俾斯麥後出現的最偉大的政治家」。

  次日,公開宣佈對捷克期洛伐克採取行動的是戈林,而不是希特勒本人。「歐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國家」,他說,「正使人類的生活無法忍受。沒有文化的侏儒劣族捷克人——誰也不知他們來自何方——正在壓迫一個文明的民族。人們看到,在他們身後,與莫斯科一起站著的,是猶太惡魔永不消失的面孔!」

  這番話若是出自希特勒之口,歐洲想必會嚇得發抖。然而,甚至連貝奈斯總統對戈林之咒駡置之不理。「本人堅信,現在所需要的不外乎是道德力量、善意和互相信任」,他在廣播講話中用捷克語和德語說。後來,威廉·希拉在廣播大樓的大廳中偶然碰上了貝奈斯總統。這位美國記者警告貝奈斯說,他正與強盜打交道卻又沒有膽量。他評論說,貝奈斯面孔」嚴峻,並不真像他的話那樣樂觀。他知道自己處境惡劣,對此,我是堅信不疑的」。

  在公開場合張伯倫表示懷疑。9月11日,首相對一群記者說:「希特勒先生再一次表達其和平願望。懷疑其是否真誠,這是錯誤的。」但是,與此同時,在一封私函中,他又表示恐懼:「本人完全明白,若局勢最終逆轉並發生了侵略,許多人,包括溫斯頓在內,都會說英國政府應該承擔責任。倘若他們有勇氣告訴希特勒:你若動武,我們便立即向你宣戰。這就能阻止他。」但是他覺得,讓戰爭與和平這樣一個生死攸關的決策權「從我們手中落入另一國的統治者手中,且又是個戰爭瘋子手中」,這無疑是錯誤的。

  紐倫堡党代會於9月12日舉行閉幕式。這是希特勒發表全世界都害怕他會發表的那篇講話的最後時機。晚7時前,他來到那座龐大的露天體育場,在「勝利萬歲!」的吼叫聲中,在聚光燈照射下,他抬起右臂敬禮,目光直視前方,緩緩朝主席臺走去。開始時,他只講黨的鬥爭。此時,某些外國觀察家希望,他不會提到當前的熱門話題。猛然間,他開始譴責捷克人了:「本人決不願在德國的心臟地帶出現第二個巴勒斯坦。可憐的阿拉伯人既手無寸鐵又遭唾棄。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人既不會手無寸鐵,也不會遭到唾棄。人們應該注意到這個事實。」

  聽眾中「勝利萬歲!勝利萬歲!」的咆哮應聲而起。這正是一周來全世界都在等待的時刻。人們原以為隨此急轉直下他會提出最後通牒的,但他只為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申張正義。結束時,他在嚇唬而不是威脅:「如果此事竟影響或破壞我們與歐洲各國的關係,我們表示遺憾,但責任並不在我們這邊!」

  法國人,英國人和捷克人害怕希特勒講這番話後會言出必行。人們卻一般認為,希特勒的憤怒和咆哮是給德國的極端分子看的,實際上他要的是和平解決。墨索里尼也有同感。當他從收音機前走開時說:「我原以為他會發表威脅性更大的講話……什麼也未喪失。」

  §(3)

  然而,健康愉快之感卻又是短暫的。希特勒對非正義之口誅,使蘇台德地區的德國人受到了鼓舞,舉行了抗議。至上午,埃格爾全城已掛滿了卍字旗。一萬多名抗議者走上街頭,高呼「我們要自決」的口號。州警開槍射擊,死1人,傷10餘人。不到24小時,流血的騷亂便遍及整個蘇台德地區,死亡人數增至21人。在漢萊茵為自由而鬥爭的號召鼓舞下,蘇台德地區的德國人舉行了罷工,還拒絕交稅。布拉格宣佈對蘇台德實行包圍。在邊境地區還實行軍事戒嚴,更多的蘇台德德國人被槍殺。在全歐,謠言又四起,說希特勒又下了最後通牒——或曰立刻入侵。巴黎與倫敦大驚失色。當晚,達拉第緊急致函張伯倫。他說,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否則,法國將履行其條約規定的義務。他建議立即邀請希特勒與他們會晤,搞出個合理的解決辦法來。

  對此,張伯倫只作了簡短的答覆,使達拉第幾個小時內都摸不著頭腦:「不久前,本人作出了決定。我認為這是有益的……眼下,我不能告訴你什麼,不過,不久後我會告訴你的。」當晚,張伯倫致電希特勒,建議進行面對面會談。希特勒既驚奇不已又暗自高興,用一句會使密爾頓摸不著頭腦、極富文采的成語描述了他當時的感覺:「我是天上掉下來的!」當日下午,他電複張伯倫說,他接受張伯倫的提議,並建議於次日中午在貝希特斯加登會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