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柴可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1877年初,莫斯科音樂學院為歡迎列夫·托爾斯泰的來訪舉辦了音樂會,音樂會上演奏了《第一絃樂四重奏》中的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托爾斯泰聽了以後被感動得流下熱淚,偉大作家寫信給柴可夫斯基說:「……在莫斯科的最後一天,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我的文學創作從來沒有像那天晚上似的,得到那麼多的報酬……我喜愛你的天才。」柴可夫斯基在回信中說:「像您這麼偉大的藝術家的一雙耳朵,要比一雙普通的耳朵更能給予音樂家以鼓勵。至於我,知道了我的音樂竟能感動您,迷住您,我是多麼高興而驕傲呀!」

  這部四重奏很快就在西歐許多國家上演,特別是它的第二樂章行板還被改編為各種器樂獨奏曲演出。這首曲子幾乎成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柴可夫斯基本人也常常在交響音樂會上指揮演奏《如歌的行板》。

  隨後幾年內又接連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二、第三絃樂四重奏問世,然而最著名的仍然是他的第一首絃樂四重奏。柴可夫斯基終於完成了對自己提出的任務:使俄羅斯室內器樂曲成為廣大群眾的財富。室內器樂曲正是從此走向了繁榮。

  8.《第二交響曲》

  1872年6月柴可夫斯基住在烏克蘭達維多夫家族的莊園卡明卡時,開始寫第二交響曲。

  70年代初,俄羅斯藝術領域出現了新的矛盾衝突: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們開始積極展開行動,民粹派繼續散佈懷疑主義,導出悲哀的結論。革命勢力遭到嘲弄諷刺和惡毒誹謗。廣大的知識分子陷入了憂傷的思考,他們追求真理、正義、幸福,希望找到正確的生活道路。

  遠離革命的柴可夫斯基並不反對革命。他熱情地想望著和諧,有時天真地相信它的存在,但更經常的是痛苦地感到邪惡勢力的強大。他雖然由於無所適從感到困惑,感到人的生活意義值得懷疑,對生活和命運憂慮重重,但他卻意識到人民的力量和前途,他努力在民眾的世界觀中尋找滿足和支持。

  柴可夫斯基寫第二交響曲的時候,屬￿「強力集團」的穆索爾斯基完成了《鮑裡斯·戈杜諾夫》的第二版,裡姆斯基—科薩柯夫完成了《普斯科夫的女郎》。這些作品無論在風格上和思想上都有深刻的人民性。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響曲受到「強力集團」的影響,但仍保持著他自己音樂觀念的獨立性。他的第二交響曲也浸透著人民性原則,在這一點上與「強力集團」很接近,而他在這部交響曲中又保持和鞏固了自己特有的抒情交響樂風格。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裡,他把個人對幸福的嚮往和現實的壓力對立起來,並試圖在充滿淳樸的奮發精神的人民群眾中尋找出路。他努力把個人情感與大眾的激情融合在一起。

  第二交響曲寫於烏克蘭,樂曲中不僅回蕩著烏克蘭的民歌主題,而且也表現著烏克蘭人民的處世態度和幽默、活潑。這是一首用烏克蘭素材寫成的俄羅斯交響曲。它之所以是俄羅斯的,是因為它的樂思是由俄羅斯社會現實的矛盾和發展進程所決定的。交響曲第一樂章主題是一首民歌,是《沿著伏爾加河順流而下》一歌的變體,描繪出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遼闊的大地上蕩漾著曲調悲壯的民歌聲,樂聲中夾雜著橡樹林的簌簌聲和浪濤的喧響。第二樂章用了作曲家早期歌劇《妖女》的最後一幕中的婚禮進行曲的音樂。寫進交響曲時作了很大修改。這段進行曲風格的音樂有很強的抒情意味。第三樂章諧謔曲,占主導地位的是激動不安的情調並帶有一種特殊的幻想意味。這種構思的實質是想表現不斷起伏變化的外界因素對心靈的衝擊和攪擾,而意識和情緒對它們有時屈服、有時反抗、有時容納、有時又想擺脫,從這裡可以感受到心靈與現實的嚴重衝突而引起的內心的焦慮。本樂章的中段,出現烏克蘭風格的民歌舞蹈,樂曲呈現了一種和諧的氣氛,仿佛顯示作曲家要從樂觀明朗的人民的世界觀中尋找心靈的支柱。第四樂章有點近似於第一交響曲的末樂章,充滿朝氣勃勃的樂觀愉快精神。烏克蘭民歌《仙鶴》是末樂章的中心主題,因此這部交響曲有時被稱為《仙鶴》。柴可夫斯基居住在卡明卡時,莊園的廚師彼得·格拉西莫維奇常在柴可夫斯基身旁哼唱這支歌。作曲家在給弟弟莫傑斯特的信中說:「我沒有把這個成就的榮譽歸於我自己,而是把它歸於作品的真正作曲家彼得·格拉西莫維奇。」

  第二交響曲於1873年1月26日在莫斯科俄羅斯音樂協會的交響音樂會上由尼·魯賓斯坦初次演奏,交響曲獲得很大的成功。柴可夫斯基在樂壇上的名聲也隨之大增。拉羅什這樣評價第二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響曲是俄羅斯音樂中的一個傑作,它在一段時期內使其餘的作品在我眼前黯然失色」。「強力集團」也非常歡迎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響曲,他們尤其喜歡充滿民族風格的末樂章。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中後三部交響曲是最有聲譽的,但第二交響曲所具有的樂觀主義和充滿人生樂趣的因素使現代的聽眾特別喜愛。

  9.《雪娘》《暴風雨》

  1873年3月莫斯科劇院總管理處聘請柴可夫斯基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劇《雪娘》配樂。柴可夫斯基一向很喜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劇本,他毫不費力地只用三個星期就完成了配樂。《雪娘》的音樂總譜由12個曲子組成,其中有許多曲子如《鳥之舞》、《謝肉節教徒合唱》等都是用俄羅斯民歌改寫成的,曲調明快、溫馨。這些樂曲也反映了作曲家當時的愉快心境。《雪娘》的首次上演是在1873年5月11日,在莫斯科大劇院由尼·魯賓斯坦指揮。

  「儘管《雪娘》中的演員的歌唱和表演都很出色,但《雪娘》並未獲得很大的成功,由於舞臺動作欠缺,歌劇顯得有點冗長,當然有些地方還是相當不錯的……」這是評論家卡什金對《雪娘》的評價。他還說:「尼·魯賓斯坦很喜歡《雪娘》的音樂,當莫斯科大劇院已經不再上演該劇後,他仍在音樂會上從頭到尾彈奏《雪娘》的樂曲,而且獲得很好的評價。」卡什金所說的這個音樂會是指1878年3月28日俄羅斯音樂協會為捐助孤寡在莫斯科舉行的義演。

  《雪娘》中的部分音樂以及作曲家根據部分音樂改編的鋼琴伴奏譜,曾由尤爾根松在1873年5月和12月先後出版。柴可夫斯基對《雪娘》音樂總譜的出版是表示猶豫的。1873年4月21日他在給朋友烏·別謝裡的信中說:

  「《雪娘》中有許多音樂,我不知是否值得出版,需要再等一等,看看演出以後效果如何再作決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