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柴可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2.第一部交響曲《冬日的幻想》

  1866年3月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冬日的幻想》。

  柴可夫斯基酷愛俄羅斯的北國風光。他曾說過:「我愛俄羅斯的大自然勝過其他任何地方的美景,俄羅斯的冬景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廣袤的俄羅斯原野,風在呼嘯,霧氣籠罩著灰暗的樹林,漫長的冬季雪橇路……大自然是靜穆莊嚴、瑰麗多彩的,然而孤獨的旅行者的心緒不寧,那是一種淡淡的無名的愁緒。在這種略感困惑難解的心境中,逐漸生出對另一種生活——對一種美好生活的熱望。柴可夫斯基在這首交響曲中描寫的不僅是大自然的風光,而且還表現了一個孤獨者的思緒和情感,敘述他的思索、回憶和憧憬。這正是他在莫斯科生活的最初日子裡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在對大自然風光的描繪中溶滲進豐富的心理描寫內容,柴可夫斯基交響樂風格的這一基本特徵已在第一交響曲這個早期作品中初見端倪。

  這部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冬日旅途的夢想》。第二樂章 《憂鬱的遠方,朦朧的遠方》,這兩個樂章反映了他在拉多加湖沿岸和拉阿姆島遊覽時對美麗景色留下的印象。第三樂章諧謔曲沒有標題,旋律帶有幾分輕盈的奇幻色彩,仿佛傳達旅人對溫馨家庭聚會的嚮往。第四樂章也沒有標題。在這一樂章中作曲家用了俄羅斯民歌《花兒開了》的旋律。這是一首流行的城市歌曲,用以表現莫斯科城市生活的形象。柴可夫斯基最熱切的願望是「到人民中去」,他要在民眾中找到精神上的支持。這一樂章描寫群眾節日歡慶的場面正是為了表達作曲家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

  第一交響曲是第一部由在俄羅斯本國接受專業音樂教育的俄羅斯作曲家寫的交響曲。俄羅斯民歌和民間舞曲的旋律貫串全曲,它表現了鮮明的俄羅斯民族屬性。

  柴可夫斯基是利用每一分鐘空餘時間進行創作的。他說:「像一隻熊在穴裡似的,我豢養著我自己的東西——我的曲子,這些曲子總是在我腦中盤旋。」「對於我,作曲是靈魂的一種自白。」他白天必須在音樂學院教課,寫曲只能在夜晚。過度的勞累導致他神經衰弱,失眠、頭痛折磨著他。醫生令他徹底休息。柴可夫斯基自己也擔心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此後他晚上不再工作。經過夏季的休假,神經症狀雖有緩解,但這種病卻不能根除,他被神經衰弱症困擾了一生。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響曲題獻給尼·魯賓斯坦。該曲於1868年初次演出,由尼·魯賓斯坦擔任指揮,演出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慢板的第二樂章特別令聽眾喜愛。第一交響曲的最後修訂版於1883年在莫斯科演出。音樂家拉羅什在評論文章中寫道:「這是一部真正的俄羅斯交響樂。人們從它的每一小節中可以感覺到,只有俄羅斯人才能寫出它來。作曲家將純粹俄羅斯的內容注進了外來的形式。」這部交響曲成為俄羅斯樂隊的保留曲目,也是作曲家本人直到晚年仍然非常喜愛的一部青年時代的作品。

  3.「強力集團」

  柴可夫斯基不斷擴大與音樂界同行的交往。他與「強力集團」的結識和聯繫也是他音樂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一個時期對他的音樂創作和活動有一定的影響。

  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1910)當時是彼得堡一位知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對俄羅斯藝術滿懷摯愛,在俄國音樂界是一位強有力的活動家。他對青年作曲家給予熱心的支持和幫助。居伊、鮑羅廷、穆索爾斯基、裡姆斯基—科薩柯夫這幾位非專職音樂家由於在音樂方面有共同觀點都先後向巴拉基列夫靠攏,形成了以巴拉基列夫為中心的音樂團體。他們主張弘揚俄羅斯民族音樂傳統,擯棄一切外來影響,排斥在俄國統治了多年的意大利歌劇。他們所創作的歌劇不用法語和意大利語而是用俄語歌唱。他們的口號是「格林卡和俄羅斯民歌」,他們崇尚格林卡。俄羅斯民謠是他們的創作源泉。他們輕視專業音樂教育,輕視音樂學院和外國古典音樂。1867年5月,由巴拉基列夫指揮演出了裡姆斯基—科薩柯夫的《塞爾維亞主題幻想曲》,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音樂評論家斯塔索夫說:「俄國從此有了自己的『強力集團』。」

  1862年,幾乎與彼得堡音樂學院成立同時,巴拉基列夫和著名指揮格·雅·羅馬金共同建立了音樂免費學校,目的是向群眾普及音樂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歌唱、演奏技巧。到該校入學的多半是大學生、工人、商人及各階層的婦女。學校建立以後,曾多次舉辦大型的音樂會,演奏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也演奏歐洲大音樂家的名曲。免費學校當時有很大的社會影響。

  1868年1月巴拉基列夫來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與其結識。在此之前巴拉基列夫早就注意到他,希望能看到他的作品。應巴拉基列夫的請求,柴可夫斯基把歌劇《市長》中的舞曲總譜寄給他看,徵求他的意見。同年春季,當柴可夫斯基去彼得堡時,在巴拉基列夫家舉行的一次晚會上,柴可夫斯基認識了「強力集團」的其他成員。柴可夫斯基在晚會上演奏了他的《冬日的幻想》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他們對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很滿意。

  最初,「強力集團」的成員們對柴可夫斯基抱著懷疑態度,對他有成見。他們認為受過音樂學院專業教育的柴可夫斯基不會是他們的「自己人」,他們不過把柴可夫斯基看成是「音樂學院的小孩兒」而已。

  柴可夫斯基認為這些彼得堡的音樂家們很有才能,但不能同意他們「自視甚高、十分膚淺地認為自己比周圍世界優越」,不能同意他們在音樂方面所持的偏狹態度。儘管如此,柴可夫斯基對「強力集團」抱友好的態度。在發展俄羅斯民族音樂這一點上他們有共同的目標。

  1866年巴拉基列夫出版了自己紀錄的俄羅斯民歌選集。這是一次創舉,以往從未有過一本從農民那裡直接記錄的歌曲集。巴拉基列夫把來自農民的歌曲進行改編加工,汲取了俄羅斯民間音樂的精髓,大大豐富了當時的俄羅斯音樂創作。

  柴可夫斯基在60年代也收集過不少民歌,並在民歌基礎上編寫了鋼琴曲。巴拉基列夫所編歌集中的許多歌曲吸引了柴可夫斯基。兩位作曲家建立了經常的聯繫,他們在一起談音樂,出去郊遊,後來在音樂創作方面也有很好的合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