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俾斯麥 | 上頁 下頁
一六


  第十章 軍國·鐵血宰相

  19世紀以前普魯士這一概念有兩個意義,一是指波羅的海東南沿岸的普魯士人領土,中世紀由波蘭人和日耳曼人統治;二是指從1701年開始由德意志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王國,包括普魯士及勃蘭登堡,以柏林為首都,18—19世紀中又攫取了德意志北部及波蘭西部大片土地。最早的普魯士人是印歐人波羅的民族的一支,主要從事狩獵及畜牧。13世紀為條頓騎士團征服,並信奉了基督教。至14世紀中葉普魯士的大多數居民都講德語,但直至17世紀古普魯士語還存在。斯拉夫人和波羅的人對德意志的反抗,波蘭與立陶宛建立王室同盟,經過15世紀的屢次戰爭終於打敗了條頓騎士團。波蘭獲得騎士團在維斯杜拉河下游以西領地的主權;普魯士東部雖仍屬騎士團,但臣服于波蘭王室。波蘭統治的維斯杜拉河沿岸的土地稱王室普魯士;這塊以波蘭語佔優勢的地段,像一枚楔子,嵌入了操德語的東普魯士與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之間。

  腓特烈一世的統治必須依靠條頓騎士團的後代容克,據說德語中「容克」這個詞是由「少爺」轉化而來,表示他們的長輩是騎士團的騎士。騎士團是個整體,沒有這個整體他們就不能攻城掠地,反而會被斯拉夫人、波羅的人吃掉。所以騎士團既是地主,又是國家,每個騎士入團的先決條件就是服從集體,把個人完全融入騎士團這個國家之中。普魯士公國的初期,容克常常與宗主分庭抗禮,有時甚至把選帝侯架空成傀儡。腓特烈·威廉在加冕以前就決心建立常備軍,30年戰爭結束後,威廉與容克們達成協議:他允許容克們向領地的農民任意征勞役、地租,容克們則同意他徵收「軍事稅」,以創立一支常備軍。

  擁兵自重的選侯當然再也不可能是傀儡,而是無可匹敵了。從此容克們也不能成為割劇一方的軍閥。威廉給他們的補償是,只有容克出身的人才能充任軍官。這時普魯士便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軍國主義國家。18世紀伊始普魯士改稱王國,當時國土面積在歐洲排名第十,人口第十三,軍隊則為第四!全國人口僅200萬,當兵的就有8.5萬人,普魯士各地兵營林立,每個青壯年都要接受強制性的軍事訓練。國庫收入的6/7用於軍費。到腓特烈二世時,軍隊增加到二十多萬,軍費占全國開支的4/5。

  這支軍隊使普魯士成了歐洲的軍事大國。普魯士曾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這裡土地貧瘠,一片片沙磧、荒原和沼澤。全部經濟是原始落後的農業。沒有礦山、沒有工場、也幾乎沒有商業。但歷代的腓特烈國王把手裡的軍隊作為本錢,誰願意出錢,他們就將軍隊租給誰,為誰在疆場赴湯蹈火。整個18世紀,普魯士軍隊幾乎參加了在歐洲進行的所有戰爭。僅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它就從哈布斯堡的皇帝那兒賺得1300萬塔勒。普魯士居然靠著這種奇特的軍國主義富了起來。據說普魯士國王們曾不無得意地說:「普魯士不是一個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支有國家的軍隊。」

  依靠這支軍隊,普魯士諸王建立了絕對的君主制。容克們在普魯士的瘋狂擴張中大獲其利。王國建立之初,普魯士是德意志境內一個中等國家,人口僅僅200萬;到18世紀末,國土擴大到35.5萬平方公里,人口860萬!

  作戰沙盤就誕生于普魯士。那是1811年,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有個軍事顧問萊斯維茨,他在宮廷做了個沙盤,讓達官貴人們在上面做軍事遊戲。威廉三世大為高興,宮廷為之傾倒。1816年,沙俄大公尼古拉在波茨坦看得入了迷,便把這玩藝帶到俄國皇宮,隨之流行於歐洲各國。萊斯維茨的兒子約翰,在沙盤上又加上了軍隊、軍事裝備等配置,更能表現實戰態勢,無怪乎一位普魯士高級將領說:「這已不是遊戲,而是名副其實的戰術學校!」

  在俾斯麥漫無止境的度假期間,威廉一世與邦聯議會的衝突愈演愈烈。國王堅持服兵役的期限為3年,議員們以不批准軍事預算相要挾。國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外交大臣伯恩斯坦致電俾斯麥,希望他立即返回。而俾斯麥這時正在楓丹白露附近遊覽凱蒂小時候住過的特魯別茨科埃莊園的花園和林莽。17日國王表示要堅持執行3年兵役制的主張。財政大臣和外交大臣認為開罪議會無法工作只好辭職。當晚羅恩給俾斯麥發出了「危機繼續,速歸!」的電報。

  電報於18日早晨送達大使館。俾斯麥並不著急,但他也知道超假太長,返回柏林是再也不能延宕了。一看列車時刻表,只有明天中午才有適宜的車去柏林,便從容不迫地打點了一下行李。20日俾斯麥精神煥發地回到柏林。

  早在1860年,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威廉授命陸軍部長提出軍事改革法案,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取消後備軍,而把常備軍從14萬人增加到21.7萬人,服兵役期限從2年延長到3年,撥款1000萬塔勒作為改革的軍費。這種改革對資產階級是一個威脅,因為取消後備軍就意味著取消資產階級在軍隊中的地位,這個地位是香格斯特、克勞塞維茨等人好不容易在對拿破崙一世的戰爭中,改革軍事的成果。很多後備軍軍官是新進的資產階級,而不是清一色的容克了。而常備軍全都掌握在容克手中,是可以隨時對付議會的利器。議會中占多數的資產階級議員,遵照1850年憲法賦予議會的權力,拒絕批准軍事撥款,事實上否決了倒行逆施的軍事改革法案。這樣就發生了「憲法危機」。

  1861年威廉解散了議會,舉行了新的議會選舉。新成立的進步黨在競選中獲勝,而居議會多數。次年初,新議會開幕,進步黨不但否決了軍事撥款,而且還向政府提出兩項要求:1.2.國家經費嚴格按照議會批准的計劃開支。威廉一世又一次解散議會,宣佈再行選舉。政府雖對選民施加壓力,然而新議會中進步黨人仍占多數。至此,「憲法危機」加劇。

  9月22日上午,威廉一世在巴貝爾斯貝格宮接見了俾斯麥。前幾天當議會無比強硬、閣員紛紛辭職,國王想讓位于太子時,太子妃喜出望外。但是,太子囿于霍亨索倫家族的傳統不願接任,他也像他父親當年對待伯父那樣,為避嫌疑而出走到一溫泉療養勝地。加之羅恩等一班朝臣,雖無解決「憲法危機」的良方,但也堅決反對國王退位。羅恩個人再次力主啟用俾斯麥治亂,他的一席話使威廉一世動了心,羅恩說:「陛下可能賞識很多人,可是眼下他們沒有一個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渡過難關,這也包括我自己,錯蒙陛下厚愛,實則百無一用。您不喜歡俾斯麥,但是他的才具可能為您救燃眉之急,甚或能為您打開長治久安的新局面呢,陛下不妨嘗試一下。」就讓俾斯麥來試試吧,國王想。

  9月22日,俾斯麥被任命為代理首席大臣。30日,俾斯麥一早起來心情特別好。今天他要到威廉大街74號首相官邸主持預算委員會會議。

  這次參加會議僅二十幾名委員。會上首先由議員福肯貝克做關於1863年撥款有關決議草案的報告。然後一位議員發言。他讚揚福肯貝克報告,說歷來普魯士對英國農產品的出口使國庫大為充實。另一位議員發言說,普魯士的軍隊大都是中世紀以來容克們統率的農民步兵,近十數年各國炮兵發展快。會議隨之盡是些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俾斯麥覺得與其聽這些草包饒舌,不如自己來講。他清了清嗓子,稍微高聲地說道:

  「諸位,諸位。我個人認為福肯貝克男爵報告是很好的。我向來重視議員們的團結合作,並且由大家齊心協力來解決種種預算問題,比方說,軍事預算這類問題。」緊接著他的話鋒一轉,語調一如剛才會場上的高談闊論,帶著快人快語的生動親切味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