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褒曼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從此以後,美國報刊對褒曼的崇拜和傾慕越來越強烈了。這種持久的愛慕後來達到高潮,變成偶像崇拜,以後就像氣球一樣在斯特龍博列火山島上空爆炸,成為有濃厚象徵主義色彩的戲劇性事件。紐約的《下午報》在1941年8月31日作了這樣的描述:「褒曼小姐是記者眼裡的絕代佳人。她不用化妝足以展露玉容花貌,她有時還突然面紅耳赤。她不雇報界代理人。她看電影還親自排隊買票。總之,她的舉止與常人決然不同。她有才華,還有其他旁人不及的魅力,真是影壇奇聞。因此,風聞褒曼小姐突然放蕩不羈,賣弄風情,至少演戲時是這樣,人們頗感詫異。最近米高梅公司特邀她扮演《化身博士》中的酒吧女郎。本周將在楓樹林劇院演尤金·奧尼爾的《安娜·克裡斯蒂》,為該劇院增光添彩。有人請褒曼小姐談談她突然改變角色的原因,她泰然自若地說:「那是我自己的主意。我丈夫對我說,寧可在末流電影中演好人,也別在好電影中演壞人。而我則希望把影片拍得完美無缺。」 來自美國各地的報道都證實了這一點:她這個在影壇上嶄露頭角的瑞典女人是質樸無華的。舊金山一家報紙說:「自從北極光照到赤道以來,沒有一個演員像英格麗·褒曼那樣轟動過好萊塢①。這位臉蛋兒像紅蘋果一樣、24歲的斯德哥爾摩少婦,既像新捏的瑞典雪球一樣潔白無瑕,又像走近餐桌、將頭一次品嘗斯堪的納維亞式小吃的農村姑娘一樣天真樸實。她身居好萊塢明星的殊榮地位,對觀眾傾倒好萊塢的那股狂勢卻一無所知……」 ①指瑞典電影明星嘉寶到好萊塢演戲以來。 大衛·賽爾茲尼克稱褒曼為「手持橄欖枝的嘉寶」。桑頓·德拉哈蒂說:「和英格麗一起吃午飯就像坐下來和會說話的、美麗的蘭花談心一小時一樣。」 評論家們對《化身博士》也大加稱讚。霍華德·巴恩斯在《紐約先驅論壇報》上評論說:「大名鼎鼎的史賓塞·屈賽演主角,最有才華的演員英格麗·褒曼演配角中的主角,拍制過許多電影,有豐富的經驗可供借鑒的維克多·茀萊敏當導演,該片拍得出色異常。」 §B.3在1940和1941年的興奮和旺盛時期之後等待她的竟是想不到的艱辛…… 出現在百老匯舞臺上的褒曼,在《利裡奧姆》劇中演得很成功。她興致勃勃地參加《安娜·克裡斯蒂》的連續演出,過了一個愉快的夏季。她在3部好萊塢影片中演主角。其中的《化身博士》,她一直認為是她演員生涯中的分水嶺。在這部影片中,她得到允許,跳出好萊塢和大衛·賽爾茲尼克為她劃定的「高雅圈子」。她還積極準備扮演海明威小說中的瑪麗亞,希望能如願以償。 1941年秋,記者報道說,褒曼將到羅徹斯特與其丈夫和女兒團聚,稍事休息。其實對她來說,休息似乎是不可能的。羅徹斯特很美,是彼得喜歡的地方,他們在那裡租了一幢舒適的住房,只是離好萊塢太遠。婚後這些年來,從1938年到1941年,褒曼和丈夫同居的時間總共有12個月……而現在她又得匆匆往返于好萊塢和羅徹斯特之間,總是行蹤不定。 自從賈萊·古柏在《戰地情天》影片中第一次扮演年輕的士兵以來,他和作家海明威就成了朋友。海明威認為只有古柏才配扮演《戰地鐘聲》中愛上瑪麗亞的美國大學教授羅伯特·喬丹,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借古柏到派拉蒙公司拍片,該公司與米高梅公司打了許多交道,最終談妥。在選擇誰扮演瑪麗亞的問題上,由於情況不同,派拉蒙公司的考慮也就不一樣。該公司同漂亮的女演員、著名芭蕾舞演員維拉·佐林娜訂了合同。海明威推薦褒曼扮演瑪麗亞,這一點他們是清楚的。但他們既滿足了海明威的願望,又不必再花15萬美元另請明星演瑪麗亞,而把等待拍片的維拉換下來。 褒曼為沒能得到扮演瑪麗亞的機會深感遺憾。她很焦躁,也非常沮喪。她滿以為可以跟著賽爾茲尼克拍片,可是從1940年1月他給褒曼打電報說要拍一部描寫貞德的影片以來,他連續數次延緩和改變計劃,始終沒有拍成。日子一天天過去,這樣閑著沒事幹,她受不了。她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深切感到人必須工作,必須有所作為。 這是褒曼一生中最坎坷的歲月。1941年8月底,她還自鳴得意,電影公司競相要她拍片。到了1942年春,她卻垂頭喪氣,整日鬱鬱寡歡。她以為自己將成為羅徹斯特最漂亮的家庭主婦,而她的影壇、劇壇的黃金時代已就此結束。凱·布朗去好萊塢回來說,那裡的人們並沒有忘記她,但已把她排除在5大明星之外。褒曼並不在乎人們把她劃入哪類演員之中,她只想拍戲。此時她閱讀了許多瑞典文、英文和德文的劇本、腳本、長篇短篇小說、手稿等。 褒曼想,與她年齡相差無幾的各種角色,她演了還不到四分之一呢,現在就要扮演奶奶姥姥了。好萊塢每年都攝製幾百部電影——為盟軍打氣的電影,激勵人們向上的電影,使人開心和催人落淚的電影。難道沒有一個她可以扮演的角色嗎?當時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奇談怪論:「英格麗是寶貴財產,可不能讓她演一部下九流的片子而毀了她的前程。」「英格麗吹滅了熊熊燃燒的瑞典之火。她不是『財產』。她需要扶持。」……各種消息紛至遝來,互相矛盾。這段時間,褒曼內心十分憂鬱。 §C.《卡薩布蘭卡》一鳴驚人,奪奧斯卡金獎,成為經典之作。好萊塢的意志不可違背,好萊塢的票房價值觀似乎是永恆的。她決不能隨心所欲。…… 1942年4月21日,褒曼接到了等待近一年的消息:她被邀請去拍一部新片。在寫給女友魯思的信中她說:「我接到消息時,既覺得熱乎乎的,又感到涼颼颼的。過一會我就渾身發冷,頭痛得似針刺,我在床上躺了一天。我真沒想到我會產生這樣的反應。晚飯時我想用酒來慶祝一番,喝個酩酊大醉,可是我喝不下去。我想哭,想笑,但是我又哭笑不得。我心緒不安……要我拍的影片叫《卡薩布蘭卡》,那是描寫什麼的,我實在一無所知。」 1942年5月,褒曼駕駛著褐色小汽車在籠罩著黃昏的大道上奔馳。她又回到了好萊塢。 在拍《卡薩布蘭卡》時,她感到就像回到家園一樣。大衛·賽爾茲尼克喜歡這部影片,因為褒曼終於又要穿上漂亮的長袍和裙衫,顯露出她自己特有的氣質和風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