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勃朗特三姐妹 | 上頁 下頁


  §二、夏洛蒂

  夏洛蒂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簡·愛一樣,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充滿智慧和獨立的精神。她雖外表古板沉默,卻有著一顆女性和婉敏感的心。作為家中的長女,她從小就有一種關心他人的神聖責任感,以她嬌弱的身軀承擔了全家對外聯絡發展的重任。自強不息、奮鬥進取成為她一生的主旋律。她的氣質是浪漫和嚴謹的奇特結合,這就使她既熱情奔放,耽于幻想,富於挑戰精神;又保守穩重,約束自我,恪守傳統的道德標準。她既是一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溫柔熱情的一面,同時又是一個蔑視虛偽的上流社會,對醜惡的世態進行了犀利的譏諷的勇士。

  她性格的兩方面構成了她波瀾不甯的豐富的內心世界,也使她的作品更富於激情和新意,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夏洛蒂的不卑不亢,純真熱情,謙遜質樸,無不從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身上體現出來。她的作品可以說是她智慧的頭腦和赤熱的心靈的自然流露。薩克雷在紀念夏洛蒂的文章《最後一幅素描》中說:「凡是讀過她的書的人,誰不欽佩這位婦女對真理的熾熱的愛,她的勇敢,她的純真,她對邪惡的義憤,她熱切的同情心,她虔誠的愛和信仰,她激越的榮譽感。一種急切的誠實是這位婦女的性格特徵。」這段話可以說是夏洛蒂的真實寫照。

  §(一)戀情

  在愛情和婚姻的問題上,夏洛蒂懷著理想主義的浪漫情緒,希望自己能尋找到心智相投的真正的愛人,建立平等的婚姻。她要求自己未來的丈夫能使自己崇拜他,並甘願為他去死,否則寧可終身不嫁,也決不遷就。在實際的生活中她也是這麼做的,為了自己的愛情理想,共拒絕了三次求婚,而且從很早起就作好了獨身的準備。夏洛蒂追求真正的愛情,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具有一種讓人敬佩的勇氣。

  第一個向夏洛蒂求婚的是埃倫的哥哥亨利他是一位青年教士,為人嚴肅,相貌俊美,在夏洛蒂與埃倫認識不久,他們也成為好朋友。但亨利一心撲在了宗教事業上,性格刻板、寡味,毫無浪漫氣質,與夏洛蒂心目中的愛人形象相差很遠,而且他們趣味也不相投。夏洛蒂寫信委婉地拒絕了他的求婚:「你並不瞭解我,我並不是你設想的那樣一個嚴肅,持重,頭腦冷靜的人;你會覺得我太羅曼蒂克,太古怪,你會說,我太喜歡挖苦人,專好吹毛求疵。」並對亨利的妹妹,自己的好朋友埃倫直截了當地講」我感到亨利對我太不瞭解,他簡直意識不到他是在給誰寫信。

  要是他看到我天生的自然本性,定會大吃一驚的。他會認為我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羅曼蒂克的狂熱家。我不能成天價正襟危坐,在丈夫面前擺出一副不苟言笑的莊重面孔。我要笑,要挖苦諷刺人,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如果我的丈夫是個聰明人,愛我,那麼全世界比起他最微小的願望來,就會像空氣一樣輕。既然我自知思想如此,我又怎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將接受亨利這樣一位嚴肅沉靜的年輕人?」後來,他們一直保持著誠摯的友誼,亨利也成為小說《簡·愛》中聖約翰的原型。

  第二次求婚的也是一位教士,是勃朗特先生以前的副牧師霍奇森先生的助手普賴斯先生。他是愛爾蘭人,從柏林大學畢業。有一次他隨霍奇森先生到勃朗特家做客,他個性活潑熱情,又機智聰明,與夏洛蒂才智相當,因而那天倆人談得很好,他對夏洛蒂的才賦非常佩服。幾天後,他寫了一信求婚信給夏洛蒂。

  對於他過於輕率的求婚,夏洛蒂自然是沒有接受。

  第三個向她求婚的人是詹姆斯·泰勒先生,出版夏洛蒂小說的史密斯·埃爾德公司的合夥人。當時,夏洛蒂的小說《簡·愛》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詹姆斯被她的才氣深深地吸引住了,開始堅貞不渝地追求她。夏洛蒂認為他儘管有許多優點,但身上卻有著某些本質上的平庸,他們的性格、志趣也相差太遠,就一直沒有答應他的求婚。1851年,在詹姆斯即將去印度建立新的出版公司的時候,他去了霍渥斯,最後一次向夏洛蒂求婚,又一次遭到了拒絕。當時夏洛蒂已經35歲,為了尋求到真正的愛情,她在婚姻上仍沒有半點遷就。寧願青春慢慢消逝,也不願擁有沒有愛情的婚姻。

  夏洛蒂26歲在布魯塞爾留學時候心中曾第一次萌發了愛情。當時她與當地同學宗教相異,日子過得異常的淒苦。只有她的老師埃熱先生對她真誠關懷,讓她無比留戀。埃熱先生是一個為人熱情,學識淵博的人,夏洛蒂對他最初的印象並不太好,她對埃倫說:「他是修辭學老師,一個智力雄厚的人,可是脾氣異常暴躁易怒,一個矮小黝黑的醜八怪,一張臉的表情瞬息萬變,有時他借用一隻發瘋的雄貓的模樣,有時又借用一頭癲狂的狼狗的神態;偶爾,但很罕見,他拋開了這些危險的誘人的表情,採用了一副距溫文爾雅的紳士派頭相去無幾的風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埃熱飽滿的熱情和持久的關懷,使夏洛蒂感到了溫暖和慰藉,並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個給予她心智滿足的老師。一年後,她在給弟弟的信中又將埃熱比成了「黑天鵝」,已不是「醜八怪」了。但在布魯塞爾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份感情,她只是把他們之間的情感看作是師生之情和朋友之情,絲毫沒有愛情的成份。

  回到霍渥斯後,時空的距離和心靈的空虛使她的感情發生了變化,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埃熱先生。

  她熱切地給他寫信,思念和痛苦溢於言表。「先生,窮人不需要很多東西來維持活命,他們只要求得到富人餐桌上掉下來的一點麵包屑。可是如果拒絕給他們這些麵包屑,他們就會餓死。同樣,我也不需要從我所愛的人那兒得到許多情意。完整而美滿的友誼,我不知道該怎樣應付,我不習慣這種友誼。可是我在布魯塞爾做你的學生時,你曾對我有一點點關懷,我希望保持這一點點關懷,就像寄希望於生命。」

  埃熱先生對夏洛蒂的感情,處理得理智而謹慎,他每隔很長一段時間給她回一封信,信中主要是對夏洛蒂工作生活提出了一些忠告。而夏洛蒂已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她渴求著他的信就像任何一個苦戀的女人一樣。她坦率地說:「我曾經試圖忘掉你,我什麼辦法都嘗試過,我找事情做,禁止自己享受談到你的快樂。甚至對艾米莉都絕口不談。但我既沒有消除遺憾的心情,也沒有制服急躁的情緒我為什麼不可以給予你友誼,像你給予我友誼一樣,不多也不少?如果那樣,我就能保持寧靜,保持自由,就能毫不費力地保持沉默十年,給一個老學生寫信對你來說不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但對我來說,卻是性命攸關的呀。你上一封信支持著我,對我來說是六個月生命的養料。現在我需要另一根支柱,你會給我的;並非你對我懷有友情,那不可能有多少,而是因你有同情心,你不會為了省去片刻的麻煩而延長一個人的痛苦。禁止我給你寫信,拒絕回我的信,就是奪去我在世間唯一的快樂,剝奪我最後的權利,只要我相信你對我的好感,只要我有希望得到你的消息,我就能安心,不會太悲傷。但當長期窒人的沉默使我感到有同教師疏遠的危險時,當我一天天等待一封信卻又一天天失望,把我推向無法抵擋的憂傷時,當看到你的手跡,讀到你的教誨的甜美喜悅像幻影般從我眼前消逝時,熱病就攫住了我,我食無味,寢無眠,憔悴消損。」

  從這些話語,可以看出夏洛蒂對這段得不到回報又無人可訴的感情是多麼的痛苦。她內心激情的波瀾無從傾瀉,只能淤積在心靈的最深處,化成熱烈的相思。儘管她對埃熱先生的感情已超過了師生之情,但她所追求的只是一個異性知己,一個瞭解自己,關心自己,能夠心智交流的朋友。她並沒有對一個有婦之夫存非分之想,也無意破壞他的家庭,她的這種柏拉圖式的感情是坦蕩磊落的。在夏洛蒂寫第四封信後,當埃熱先生回信要求她把信寄到他的學校,回避埃熱夫人時,夏洛蒂忍受了情感的煎熬,斬斷了情絲,斷然中止了寫信。她後來將這段感情經歷寫進了小說《教師》和《維萊特》中,成為作品的情節構架和主題表現的支柱。由於是親身經歷,因而小說就更顯得情真意切,熾熱動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