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畢加索 | 上頁 下頁
一一


  而瑪麗·德瑞絲的任務很明確:必須服從他的情人的奇妙而可怕的每一個要求,任他隨心所欲。巴勃羅曾經說:「我很喜歡鑰匙,它常常縈繞在我的心頭,在我的一系列浴男浴女畫中,總有一扇他們想用一把大鑰匙打開的門。」長期以來,巴勃羅就希望某個女人會握有這把指點迷津的鑰匙。但是,當時在主宰他生活的色情主義中,瑪麗·德瑞絲並沒有掌握這把鑰匙,她充其量不過是供他任意驅使的奴僕。難怪40年之後,瑪麗·德瑞絲承認說:「我總在畢加索面前低著頭,對他哭。」

  1928年,巴勃羅創作了不少以牛或馬為性象徵的作品。其中蝕刻版《人身牛頭怪》中的怪物米諾陶是巴勃羅自己的象徵,以此分析了他與瑪麗的戀情。

  此時,華爾街的經濟非常蕭條,巴黎附近的藝術家都在低價出賣自己的作品,而巴勃羅卻以越來越高的價格繼續出售少數他捨得出手的作品。

  這個時期,巴勃羅總感到他的生活中仿佛有種東西惡毒之極,他不再遷就奧爾迦的好惡了。他為兒子畫了最後一幅肖像:《拿著花扮成小丑的保羅》。在他的作品中,巴勃羅總是把他的女人們畫成受虐待和被征服的布娃娃。像往昔一樣,巴勃羅感到失望時常常轉向基督教十字架的題材。1930年2月,他完成]了著名的《基督受難》。琳達·朗斯頓在他《畢加索作品中偽裝雙重肖像畫之所容》中寫道:「畢加索那隱晦的肖像畫形成,是藝術家向公眾懺悔其隱秘人格的載體。其主題是隱體的,因而也是隱蔽的。即:藝術家本人與他的女人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對其生平所透露給我們的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作品旨在避免使觀眾洞悉其假像——鬥牛和靜物——以外的東西。」巴勃羅並沒有為這些評論而受影響。巴勃羅越來越沉醉於三維空間的變形與物體的隨意拼合。創作了瑪麗·德瑞絲的雕像和一系列頭像雕像。人物形象不斷地被扭曲,被改變。

  1932年6月10日,小喬治美術館著手籌備他的大型回顧展,236幅作品從世界各地集中到巴黎,這些作品是他向統治世界的惡勢力作鬥爭的戰士。

  同年9月,另一次大型回顧展在蘇黎世的昆斯托斯美術館開幕。在218萬名參觀者中有卡爾·榮格。他驚奇地發現巴勃羅的作品與他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所畫的畫很類似。他認為巴勃羅是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在《新蘇黎世報》上發表文章說:「嚴格地說,畢加索身上的主導因素是精神分裂症,這使他把自己表現為割裂的線條,這是一種透過形象心理上的裂隙。

  它是醜陋、病態、怪誕和不可理解的。搜尋這些陳腐的東西不是為了表現什麼,而是為了掩蓋它,但這種晦澀並沒有什麼東西可去掩蓋,就像籠罩在沼澤地上的寒霧。對於巴勃羅來說,他現在不是要掌握某種風格或選擇媒介,而是要超越一切風格去創造一種絕對的和終極的東西。他有勇氣創新,並不會受諸多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影響。就像他說的那樣:「我相信,觀念、夢幻與現實,這兩種表現矛盾對立的狀態終將轉變為一種超現實。」

  1935年,瑪麗·德瑞絲為巴勃羅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瑪麗亞·德·拉·唐塞普桑。這是瑪麗·德瑞絲已故的姑母的名字。瑪麗·德瑞絲同巴勃羅的關係也轉成了公開。隨後,巴勃羅捲入了一場與奧爾迦離婚的官司之中。他在一個朋友面前曾說過:「牛的眼睛,有上千條理由保持緘默,對那喝多了咖啡而撒尿如雨的跳蚤,盡可視若無睹。」在這裡,「牛」是他自己的代號,「跳蚤」顯然指的是奧爾迦。正當巴勃羅心亂如麻,感到很茫然的時候,退出了他的生活圈長達21年之久的費爾南德在《夜與邁丘利》雜誌上刊登了她于巴勃羅之間回憶錄的第一篇摘要。巴勃羅非常惱火,憤怒之下,他創作了四幅極有力而動人的銅版畫《瞎眼的米諾陶》,在畫布上,迸發出了自己全部的情緒。牛首人身的怪物又一次成了他自己的象徵。

  他想儘快擺脫奧爾迦,但由於巴勃羅是西班牙人,無法回到佛朗哥獨裁統治下的西班牙去辦理離婚手續,他們之間的婚姻只好以分居形式宣告結束。

  巴勃羅始終是個孤獨的人,但在一生中的此時此刻,他才真正體味到生活中「極度的孤寂」。他曾說:「你拋出一個球,希望它撞到牆上再彈回來,這樣你還可以接住再拋。你希望朋友們會是一面牆,但他們幾乎從來就不是一面牆。他們倒像是一塊濕床單,你拋過去的球打在濕床單上,只不過滾到地上,幾乎從不會彈回來。」

  巴勃羅的愛情是變化多端的,對他來說,沒有一種愛情是十全十美的,並可以成為永恆的。巴勃羅在與瑪麗共同生活的同時,又將他愛情的觸角伸向了別的女人。有案可查的包括歐吉妮亞、埃拉朱利斯和瑪麗·吉多利。瑪麗·吉多利是位法國議員的太太,喜歡收藏名畫,在巴黎開有畫廊。巴勃羅與她來往之後,不少作品落入了她的手中,作為回報。她把巴勃羅的作品織進了紡織品中。

  1936年,當巴勃羅與瑪麗所生的女兒瑪麗亞還不到半歲時,巴勃羅又愛上了另一個女人。在聖日耳曼街羅藝內斯哥教堂的對面,有一家叫杜馬高的咖啡館,這家咖啡館是布萊頓和超現實主義者們經常聚會的地方。在這裡,巴勃羅遇到了一個叫亨利特·西奧朵拉·馬爾科維奇的女孩。朵拉·馬爾1907年出生在圖爾,她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一位有錢的南斯拉夫建築師。父母帶著她曾在西班牙居住過,懂西班牙語。朵拉·馬爾當時的職業是攝影師,同時也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畫家。朵拉·馬爾有一張有力而又有輪廓的臉,自然的黑髮垂直披在肩上,烏黑的眼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