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畢加索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漫遊愛河

  回到巴黎,巴勃羅遷到皮加爾宮附近克裡希大街11號一幢寬敞豪華的畫室公寓。但豪華舒適的生活並沒能加深巴勃羅與費爾南德之間的感情。

  1912年,巴勃羅在克利希大街附近的艾爾米塔什啤酒店認識了一位美貌、苗條的女子瑪塞爾·漢伯特。瑪塞爾的丈夫也是一名畫家,叫馬西庫。馬西庫為了繪畫整天廢寢忘食,常使瑪塞爾感到孤獨和冷清。巴勃羅被她的溫柔恬靜所吸引,他內心熾熱的火焰也點燃了瑪塞爾的熱情。不久,他們便各自背著自己的愛人,一塊到亞威農談情說愛,遊山玩水。巴勃羅又一次墮入了情網。而費爾南德無法忍受巴勃羅移情別戀,就同一個未來主義畫家私奔了。自此,巴勃羅與費爾南德長達十年的同居生活結束了。

  巴勃羅與瑪塞爾搬到亞威農附近的索古,開始了三幅油畫的創作。他愛瑪塞爾,並親切地稱她伊娃。

  伊娃在巴勃羅的生活中佔據了大部分位置,他常在他的作品上簽上「我愛伊娃」,「我的朱麗葉·伊娃」等字樣。

  巴勃羅從克利希大街搬到蒙帕納斯區拉斯帕伊大街242號,這也是他和詩人、畫家以及像托洛茨基這樣的政治流亡者聚集的地方。戰爭與革命的空氣四處彌漫。環繞在他周圍的暴力和腐朽攪得他心亂如麻。

  從他的作品《報紙與小提琴》、《瓶子、杯子與報紙》中可以看出巴勃羅所描繪的世界是病態的。

  巴勃羅還在奮鬥,他堅持畫素描。漸漸的,巴勃羅的名聲以其作品為前導,飛躍過法國的邊界,傳遍了慕尼黑、柏林、科隆、布拉格與紐約。1914年3月2日,在巴黎羅奧飯店舉辦的拍賣會使巴勃羅作為畫家成功地打入了這一藝術市場。巴勃羅的天才變成了法幣。

  1915年12月14日,伊娃病逝,巴勃羅悲痛欲絕。情人的去世,戰爭爆發造成朋友們的失散,巴勃羅深深陷入了孤苦之中。正當巴勃羅苦悶之極的時候,具有天才鑒賞力的一位27歲的詩人、編導高克多邀請巴勃羅為俄國芭蕾舞團設計佈景和服裝,將立體主義與舞臺藝術相結合。自從戰爭使巴勃羅孤苦伶仃以來,另尋門戶的機會對他有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他答應了高克多的邀請,1917年來到意大利羅馬,高克多編導的芭蕾舞《遊行》帶著巴勃羅設計的神奇佈景和服裝上演了。

  在芭蕾舞團的演員中,有一位容貌姣好、眼睛裡總有一絲高貴的憂鬱的俄國芭蕾舞女演員引起了巴勃羅的注意。使他忘卻了伊娃,重新燃燒起熾熱的情火。

  奧爾迦·科科洛娃是帝俄一位將軍的女兒,從小喜歡芭蕾舞,但成功之門卻久久不向她開啟。奧爾迦的異國風彩,國度神密,使她成為巴勃羅眼中迷人的尤物,成為他一見傾心的戀人。而奧爾迦則是想通過作巴勃羅的妻子以攀上她所渴望的社會地位。1918年,巴勃羅與奧爾迦在巴黎一座東正教教堂舉行了一個俄國式的婚禮,實現了他們倆人的共同願望。

  戰爭結束了,一個現代世界誕生了。沒有既定的方向,也沒有幻想,一切都不同於往常,到處是懷疑和憂慮。歷史的天平已從現存的秩序傾向背叛舊秩序的一方。「四貓酒吧」的朋友和「洗衣船」的叛逆者選中這個機會,活躍在古董商與拉波埃蒂路的現代畫廊之間。

  如果說巴勃羅是一個花花公子或一頭社交的雄獅,一點都不過份。但是,至善主義與艱苦奮鬥仍主導著他的性格。1919年,由巴勃羅設計佈景和服裝的舞劇《三角帽》在阿拉伯罕劇院首演,巴勃羅專門為卡爾薩文娜設計了一套服裝,被演藝界稱作是:「一件用粉紅色絲稠和黑色花邊作成的形式最簡潔的超級傑作;它是超出人種學角度複製某種民族的象徵。

  「在越來越多的評論家和熱心的收藏家中,他純粹是位天才。他使藝術天才具體化了,在一個追求進步觀念的時代裡,他敢說自己作品並無進步可言:「我的藝術中所採用過的幾種方式,不應該被認為是革新,或是向著未知的繪畫的觀念邁出的步伐。」他說:「我從來沒有進行過嘗試或實驗,我無論有什麼話要講,都是以我覺得應該採用的方式說出來的。」

  巴勃羅和奧爾迦繼續出入社交界,但他從不向社交界摧眉折腰,只是偶爾才讓別人高興一下。正如米希亞·賽特說的那樣:「畢加索不需要任何人,他從不像考克托那樣設法討好每一個人。」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普辛耐拉》設計佈景和服裝。在他的周圍世界裡,他只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