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畢加索 | 上頁 下頁
一二


  我們歡樂相聚向你祝賀,

  畢加索的敬酒盛情難卻。

  今朝有酒咱們痛快地喝,

  異口同聲喊偉大的羅酥。

  薩爾蒙也太不像話了,他不管對誰都拳打腳踢。勃拉克等人只好把他拖進鄰近的一間畫室,反鎖起來。羅穌整個晚上都激動不已,他握著自己的小提琴,想拉一支感謝的曲子,卻總是未成曲調先有情。1910年9月,66歲的羅穌死於貧困。他的一幅小小的自畫像卻一直陪伴在畢加索身邊。

  畢加索很喜歡兒童和動物。不論走到哪裡,他的身邊總是帶著那些可愛的小動物,他說:「人類也是一個動物群體,不過人都是大動物,相比之下,我還是更願意和小動物打交道。」從這個觀點出發,畢加索也許是把兒童當成小動物的。以畫肖像著名的荷蘭畫家童肯,他的女兒偏偏只要這位矮個子伯伯給她畫像,因為他做的紙娃娃特別好玩。

  6

  畢加索終於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卓越的繪畫藝術,開始讓他名利雙收。

  1909年,他和費爾南多抱著他們養的暹羅貓,搬到皮加爾廣場的克利希大街11號畫家公寓,洗衣船大樓的畫室辟為貯藏室,還用了好幾年。我們來看看費爾南多描述的他們的新家的情況:

  「小小的客廳裡有一張長椅子和一台鋼琴。幾件漂亮家具是他父親送的,和鑲著象牙、螺鈿、鱉甲的意大利家具擺在一起,顯得更加美麗。新舊畫室的差別太大,使得搬運工人驚訝地議論『住在這裡的人一定是中了頭等彩票』。」

  畢加索把自己關在新畫室裡,每天下午和晚上,任何事都不能將他從畫架前移開。如果是熟悉的朋友為一點雞毛蒜皮來打擾,他就會怒氣衝衝地對他說:「你想要我的命嗎?這時候來!」

  畢加索敏銳地體察到,立體主義已經處於關鍵時刻,他是現代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被人們看成這一運動的晴雨錶。

  立體主義不可思議地迅速影響、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繪畫流派更是風起雲湧,蔚為大觀。

  在意大利,畫家波菊尼、卡拉、盧索洛樹起了「反映現代機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競爭」的未來派的大旗,他們學習畢加索和勃拉克的最新繪畫技巧,在立體派的幾何形與多視點的基礎上,加入了表示速度和時間的因素。1911年,他們親自到巴黎向畢加索求教,一個個「茅塞頓開」,技藝大進。第二年亮相巴黎的未來派畫展獲得很高的評價,都被認為是有特色的作品。

  費爾南德·萊熱1909年從諾曼底來到巴黎,在同畢加索和勃拉克結識後,他的畫裡就出現了圓筒形的簡化形式,號稱「管子主義」。

  7

  有趣的是,畢加索和勃拉克一開始並不接收「立體主義」這個名稱。勃拉克甚至偏激地說,堅持立體主義的人,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畫家;立體主義是評論界創造出來的一個術語,我們從來都不是立體主義者。

  畢加索說得更明白,所謂流派,都是歷史學家和評論家為了便於研究而炮製的,它們與藝術家的艱辛勞動毫無聯繫。凡·高真的屬￿後期印象派嗎?後期印象派又能說明什麼?它遠遠不能概括凡·高,立體主義也遠遠不能界定我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是獻身於藝術的人。

  如果,畢加索一生的藝術探索是一條浩浩長河,那麼,立體主義也許可以算作它的一個流程。

  正如耶科所言,畢加索打破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日常心理習慣。長期以來,繪畫就是把人們眼睛所看到的現實轉移到畫布上,畫得越像,被認為水平越高。但這除了表明你會使用畫筆和顏料之外,沒有別的意思,畫家與工匠無異。

  從凡·高一直到畢加索、勃拉克的探索,目的是在創造繪畫作品的現實,努力尋求大膽的神似,摒棄精雕細刻的形似。通俗地說,就是不再用報紙來創作報紙,而要它成為一隻瓶子,或其他東西——原來的物體決不會原封不動地重現在畫面上,而用它表現、象徵另一種東西。兩種物體之間必然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能產生美,當然,這種美必須通過思考才能得到。在這一點上,畢加索總是自稱為「中國式的現實主義者」,他常掛在嘴邊的是一句中國格言:

  「我不模仿自然,我像自然那樣創作。」

  立體主義的可愛之處正是它的現實性,它不像後來的抽象派、超現實主義,盲目變形,不知所云。1909年冬,畢加索為伏拉畫了一幅肖像,這是典型的立體主義作品,當時也有一些人認不出來。但是,伏拉朋友家的一個4歲小孩第一次看到它,就毫不遲疑地說:「瞧,這是伏拉先生。」

  另一幅維廉·烏德的肖像,在一種富於詩意的曖昧中,烏德先生的學者風度和古樸性格昭然若揭。英國畫家羅蘭特·潘羅斯一見即銘心刻骨,以至於25年後,他在一個擁擠的咖啡店裡一眼就認出了烏德先生,而之前他們素昧平生。

  立體主義的探索也遇到了波折。1910年夏天,畢加索應皮喬特的邀請,同費爾南多和德蘭一起,去卡塔羅尼亞海濱的卡達克消暑,他們就住在皮喬特的家裡。畢加索雖然也跳薩達那舞,洗海水浴,但他對秀麗的海濱風光卻熟視無睹,他依舊按他已經形成的習慣作畫,挪用皮喬特室內的各種雜物,樂器、水果、玻璃瓶、酒杯等等。與此同時,勃拉克也在列斯塔克做著繪畫實驗。他在自己的一幅畫上描繪了一根釘子,這是用自然主義手法投影而成的,看上去就像是這顆釘子把畫釘在牆上似的。

  兩位大師的強烈追求在內心的逼迫下,也產生了「變形」。閉門造車的痕跡越來越多地反映在作品上,繪畫的問題開始背離它固有的邏輯,而變得越來越玄。畫商肯惠拉及時地提出了中肯的忠告;

  「立體主義應該經常表現敘述性的命題,這樣繪畫就不會有僅僅成為一種裝飾品的危險。」

  畢加索和勃拉克都為之一震。

  第七章 伊娃之死

  1

  還在洗衣船大樓的時候,畢加索和費爾南多之間就出現了裂痕。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年輕畫家愛上了費爾南多,他不斷地發動進攻,引起了畢加索的警覺。有一天,畢加索在廁所門口好奇地拾到一個揉皺的紙團,打開一看,正是那小子寫給費爾南多的情書。

  畢加索不聲色地把它交給費爾南多。

  費爾南多頓時花容失色,她太瞭解畢加索內向而乖戾的個性了,所以,為了不讓畢加索看見這封信,她特意將它丟進廁所裡。怎麼還是被他發現了呢?

  這是天意。任何解釋都無濟於事。

  畢加索果然對費爾南多冷淡了不少。除了畫畫,畢加索一般不呆在家裡,他們只是儘量維持著互相尊重。貧窮和患難時綰結在一塊的愛情到底拗不過富裕與猜忌的衝擊。

  1911年夏,馬諾洛告訴畢加索,他在比利牛斯山腳發現了一個極有魅力的小鎮,叫塞列。他的朋友福蘭克·哈維蘭在那裡買下了一座廢棄的修道院,是18世紀的房屋,樹木蔭翳,溪流潺潺,乃不可多得的度夏勝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