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爾紮克 | 上頁 下頁
一七


  如果他只是去臨摹一個現實的女人,那麼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巴爾紮克正確地處理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生活是未加修飾的真實,藝術家必須把生命灌注到人物裡去,才能使之「真正地立起來,自如地行動」,但是,藝術家不是強加自我的意志於人物,而是要放手讓人物根據生活的要求去行動。所以他說,作者不僅要再現生活中「實在人物的真實性」,更重要的是要使作品中的形象「高於實在的人物。沒有這一切就談不上什麼藝術,也談不上什麼文學」。「高於」就是藝術家對來自生活中大量素材進行提煉、集中、典型化。

  巴爾紮克這種塑造典型的方法與魯迅先生的論段很相似,即「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這種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在這個人物身上包括著所有某種程度跟他相似的人們的最鮮明的性格特徵;典型是類的樣本。因此,在這種或者那種典型和他的許許多多同時代人之間隨時都可以找出一些共同點。但是,如果把他們弄得一模一樣,則又會成為對作家的毀滅性的判決。因為他作品中的人物就不會是藝術虛構的產物了。」在後面的分析中,我們將看到,巴爾紮克筆下出現的貪財奴們既類似又各有特點,決不雷同,他描寫的野心家們同樣地既有共性又個性分明。這些充分顯示了巴爾紮克藝術觀點的巨大生命力。

  巴爾紮克不僅主張人物形象的典型化,而且要求事件也要富有典型性,因為他的每一部小說都試圖在描寫一個時代,只有富有典型性的事件才能反映出時代的風貌和發展趨勢。他的現實主義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力量,就在於不光抓住了他所描繪的五光十色的法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形象地再現了那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金錢關係,馬克思都情不自禁地讚譽他對現實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巴爾紮克讓我們身臨其境般地目睹了什麼是資產階級的自由競爭;什麼是殺人越貨,巧取豪奪;什麼是大魚吃小魚;什麼是拍賣和破產;什麼是「金錢夫妻」,什麼是「財產父女」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都是通過形象而生動地述說或描繪訴諸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在藝術欣賞中受到啟示,絲毫沒有政治課本式的枯燥之感。這就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才能與魅力。

  為了實踐自己的理論,巴爾紮克可謂竭盡全力。

  他深有感觸地說:「在自己的這個供想像的後院裡,誰沒有一些最精彩的題材呢?不過在這種初步的工作和作品的完成之間,卻存在著無止境的勞動和重重的障礙,只有少數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克服這些障礙。」

  他的朋友們說,巴爾紮克有著敏銳而準確的觀察能力,他只須不介意地一瞥,就能在律師的辦公室裡、省城的深處或巴黎一間內室的圍帳後面找到他所想找的細節。令他的朋友們驚奇的是,在常人熟悉的事物中他能發掘出一些特點或一種性格,使人們不得不自愧不如「確實沒有一個作家比他更知道如何與資產者相處時使自己變成資產者,在與工人相處時使自己變成工人;沒有人比他更深刻地瞭解一個青年的心靈,沒有人曾經像他那樣把那可愛而高傲的公爵夫人的心意打聽得更清楚,或者比他對在婚姻中找到幸福的資產階級的太太夫人瞭解得更深刻。

  他不僅深入到外省的安恬卑微的生活的神秘之處,他並且使這單調的圖畫有趣味,足以使我們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產生興趣。」總之,他知道所有行業的秘密:與搞學問的人在一起他是科學家,與葛朗台在一起他是個吝嗇鬼;與花花公子在一起他又成了十足的紈褲子弟。我們不要以為這一切才能都是天生的,巴爾紮克對周圍的一切做到順手拈來、點鐵成金,決非一日之功,他那罕見的直覺是長期思索的成果,是一位有明確藝術思想並為之不懈耕耘者的收穫。多麼令人欽羨的收穫啊!

  為什麼而寫?

  這是文學創作的目的問題。巴爾紮克對此也有過深刻的思考,並有獨到的見解。

  首先,他強調文學要具有教育作用,「教育他的時代,是每一個作家應該向自己提出的任務,否則他只是一個逗樂的人」。同時,他看到,如果文學家擺出一副道學家的尊容處處給人佈道,那麼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審美價值。因此,他提倡寓教於樂,他說」

  只創作也不夠,還必須經常娛樂人」,使人們在輕鬆地閱讀中得到享受,進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讀者並非總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觀念,他們有自己獨立意志支配的「接收屏幕」,巴爾紮克從接收美學的角度認識到:「如果能使讀者思考問題,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必須保持向讀者說話和使讀者聽話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只有像獲得它的時候那樣,就是說,一面要使人得到消遣,才能保持得住。」雖然巴爾紮克未必像我們今天所認為的「觀眾讀者是上帝」,但他很清楚地明白,只有得到讀者的認可,受到他們的歡迎,才能傳達自己的思想與主張,才能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