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比爾蓋茨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可視公司曾經投資上千萬元,花費3年時間來改進它的Vision軟件,並且把軟件從頭到尾改寫了3遍,但推向市場後用戶的反應卻很冷淡。這是因為VIsion是一個封閉性系統,好些著名的軟件包括Lotus1- 2-3數據庫都不能在它的環境下運行。可視公司總裁見銷勢不好,決定將售價從495美元降至95美元,但這一舉措仍然無法挽回銷售上的頹勢。 可視公司一籌莫展,無計可施,最後竟然不能擺脫困境,終至破產。 IBM公司這時也推出一個軟件,雖然有鼠標及部分圖像的功能,但基本上仍是傳統的字處理模式,沒有多大新意。它對這個軟件大肆宣揚一陣,推出之後卻沒有受到預期的熱烈歡迎。使用過它的人發表意見,說它佔用內存太多,而且DOS指令不全。而另一家公司的DESQ則因使用太複雜而未能博得顧客的青睞。數字研究公司開發了一套GEM軟件,與視窗的創意頗為接近,也因一次只能運行一套而不是幾套應用程序,沒有引起顧客的注意。 於是,人們仍舊引頸以待,盼著微軟公司的視窗問世。 微軟公司許諾的8月很快到了,比爾·蓋茨仍舊拿不出他的視窗。 他面對新聞記者們的追蹤質詢無可奉答。於是,傳媒給視窗取了個令人難堪的綽號:「泡泡軟件」,以挖苦微軟公司在許諾上的膽大妄為。記者們寫出一篇篇極盡揶揄嘲諷之能事的文章,對比爾·蓋茨大加諷刺。 「要是你想當比爾·蓋茨那樣的億萬富翁,只須像他一樣吹出一個又一個氣球似的大泡泡就行。」 「微軟公司演出的是世界上最長的肥皂劇,充滿懸念,叫你永遠也看不完。」 「比爾·蓋茨這小子魔術師般吹出一個比一個更大的肥皂泡,而大多數人卻還眼巴巴地期待著下一個。」 不過,此時頗有自知之明的比爾·蓋茨悟出了一個道理:行政管理經驗是他的弱項,他必須千方百計尋求一位合適的總裁,才能力挽狂瀾,扶視窗的開發工作,而自己寧可退居董事長之職。 微軟公司決定由剛聘用不久的瓊·謝利出任第二任總裁,這顯示出公司在用人之道上的強大威力。 瓊·謝利對視窗開發工作的各個環節做了一次深入細緻的調查,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原來,這項開發工作之所以進展遲緩,除了技術難關之外,主要問題還在於管理和組織上的混亂無序。謝利以快刀斬亂麻之勢對研製組做了徹底調整。把它分成幾個部門,交給鮑默爾等人總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而讓比爾·蓋茨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在非常抽象的層次上考慮軟件的總體構架和發展方向。謝利還更換了視窗的產品經理,把老資格的微軟程序設計高手孔森調到視窗研製小組,並由他負責圖形界面的設計。 孔森在軟件開發設計上已是老手。他原來是西雅圖的高中學生,因為哥哥購買了一台蘋果機,從而開始迷上電腦。在微軟公司遷到比爾·蓋茨家鄉的時候,他毛遂自薦,到公司擔任程序設計員,曾為公司開發出編輯器和轉換卡等熱門產品,在開發MS-DOS時,他也立下汗馬功勞。 孔森加入視窗開發小組之後,使攻關隊伍的實力得到大大加強。 謝利把研製組的工作重新佈置完畢之後,微軟公司最後許諾的8月份早已過去。公司這時仍然認為他們有可能在兩個月之後推出這個人們望斷秋水的軟件。然而到了10月,他們只好再宣佈這個軟件的上市日期為1985年6月。新任命的視窗產品經理奧·尼古拉麵對新聞界的詰問,解釋說微軟公司對8086微處理器的能力估計過高,而視窗又需要很大的內存,否則運行速度就太慢,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微軟公司不得不對這個軟件的一部分重新設計。 新聞界一片聒噪。 有人說微軟公司第一次犯了戰略性錯誤,有人懷疑這個尚未露面的視窗是否有用,認為它只能給使用者帶來麻煩,預言它永遠出不來。《信息世界》雜誌甚至稱它為「泡沫件」,意思是這個軟件只能引得你望眼欲穿,而最終不露真容。 有10多家公司原計劃生產與視窗配套的應用軟件,也只好放一放了。 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比爾·蓋茨也不再許什麼願:反正新聞界已說得不少了,就索性讓他們去說個夠吧。 視窗軟件的開發工作,現在是作為微軟公司的頭等大事來抓,軟件設計和程序調試人員已增加至30人,程序員們的工作幾乎已達到瘋狂的狀態。後來孔森回憶道:「那時候我們研製組人員全力以赴,開足馬力,幾乎不分白天黑夜地幹。」一位做測試工作的程序員甚至把睡袋搬進了實驗室,整整一個月足不出戶,傻乎乎地等著每個程序編寫結束,以便分秒必爭地做完測試工作。他因此而得到一個「瘋子」的綽號。照尼爾·孔森後來的說法就是:「全體人員都在流血流汗,拼命爭取完成這項任務。」 一天早上,比爾·蓋茨審核已經編完的軟件時,突然發現一處差錯,他猛地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鮑默爾!鮑默爾在哪裡?」 比爾·蓋茨大聲嚷嚷著,鮑默爾應聲來到,他手裡正端著盤子,在吃早餐。 「你還吃得下飯嗎?」比爾·蓋茨指著他的桌子大聲罵道,「怎麼會出了差錯?我得警告你,年底前不能順利完成工作,交不出貨來,你們通通得卷起鋪蓋滾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