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多芬 | 上頁 下頁
一三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第一年中,因為沒有得到女性的崇拜而深感不滿。

  「貝多芬隨時準備接受任何一個女性對自己表示的崇敬,」蘭茲寫道:「有一次,我與他談及征服一個漂亮女人的事,他認為可以維特一段很長的時間,而結果呢,卻只有7個月。」

  他寧可沒有一個聽眾,但卻不願意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只肯為他付出一半的愛。他常用緩和的慢板來表現自己的某種情緒。貝多芬的感情比他的心願要清晰得多。他不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導師,因為他常對自己的學生漠不關心,厭惡有人來打擾他的音樂思緒,更不願意親手去糾正學生們遲鈍的手指和回答在他看來是愚蠢的問題。

  伯蓓拉·凱格麗維克絲是一位匈牙利公爵夫人,美麗動人。她接受了貝多芬的題贈曲——《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第7號)和《C大調鋼琴協奏曲》(作品第15號)。對於吉麗達·瓜茜阿蒂,貝多芬總覺得她只是一個溫存的女孩子,她還只有16歲,1800年第一次從裡阿斯德來到了維也納,經她堂兄馮·勃朗斯維克的介紹,貝多芬認識了她。她也是第一個引起他注意的女性。她們一家人于3個月之前才從瑪東伐沙搬到維也納來。他們住在祖先留下來的、匈牙利式的別墅裡。那裡是貝多芬經常去拜訪的地方。

  勃朗斯維克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並養成了他機敏的性格和聰明的頭腦,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一位天賦極高的人;而他的某些怪癖也是在幼年的時候就養成了的。

  茜麗莎是奧地利皇帝最寵愛的、最大的妹妹。她的個性比起兄弟姐妹來更穩定、更溫順。18歲時,她的父皇就去世了。她從父皇身上學到了對音樂、詩歌和文學的愛好,而母后又非常關心她們的上進;1799年5月,母后將她們姐妹、兩兄弟送到了維也納的一家大旅館裡居住。這一年,茜麗莎正滿24歲,約瑟芬22歲,弟弟弗朗茲20歲,卡洛林17歲,都是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兩個年長的姐姐貝比和泰茜都是鋼琴家。她們的演奏才能在維也納也得到了極好的證明。她們聽到了有關貝多芬的許多軼聞。然而,他卻不是那種公爵夫人一招即來的音樂大師。

  遵照公爵夫人的旨意,三姐妹召開了一個音樂會,茜麗莎、貝比、泰茜選了貝多芬作的一個曲子,邊走邊演奏著,進入了音樂廳。「像一個小孩剛開始學習似的,」她這樣寫了下來,「親愛的,偉大的貝多芬是多麼友好啊!他如此彬彬有禮地聽著。過了一會兒,他將我帶到鋼琴前,我立刻開始彈奏,彈得非常的猛烈,由大提琴和小提琴伴奏著。」

  貝多芬並沒有感到驚奇,但很高興與這幾位年輕而美麗的匈牙利小姐交往,並平靜地聽完了三姐妹演奏的自己創作的三重奏。

  「他用愉快的語調答應我們,每天到我們住的旅館去一次。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但他時常在我們這兒逗留四五個小時……有一天,已是下午5點了,我們都覺得有些肚子餓了,我們就請他同母親一起進膳,但旅館裡的人都發脾氣了。」

  貝多芬每天都來替她們安排功課,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呢?她們住在維也納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促了,而且還有許多社交活動要參加——赴約、乘車、去舞會、晚上的晚宴,真是讓人進退維谷。如果她們去參加那些活動的話,豈不是把貝多芬扔在旅館裡無人理睬?

  貝多芬對這種情形大為不滿,狂怒地將樂譜撕成了紙片,並拋在地上。泰茜是她們姊妹中比較細心的一個。她也就不再外出,努力地練琴,以解決這一難題。

  後來的一次,卻是旅館中的住客發怒了。大家的憤怒都集中在貝多芬一人身上。這樣不愉快的事引發的痛苦,簡直使貝多芬無法忍受下去。

  除了貝比和泰茜兩人最崇拜貝多芬之外,她們的弟弟弗朗茲也是一個熱情的崇拜者。他們一家都喜歡和貝多芬接近,而貝多芬也對這個家庭充滿了熱愛和溫情,並在馮·勃朗甯夫人家裡享受著歡樂。他們之間的關係日益親密起來,一年後,他們一齊跨進了情愛的圈子。

  但在1800年,終於出現了風波。急性子的母親要將貝比嫁給年已50歲的馮·但姆伯爵。這下可苦了貝比。她知道自己和伯爵毫無情感可言,內心中意的是貝多芬。她的眼睛裡流露出她的無可奈何和對貝多芬的渴望。

  就在年底的時候,吉麗達插入了一出小戲。她只有16歲,是一個頗令人心醉的、卻訓練有素的「小姑娘」:嬌嫩而俊美的外表、細長而捲曲的黑髮(這一點頗具有意大利姑娘俊俏)。茜麗莎的外表也很悅目動人,但有點駝背,美中不足。約瑟芬是一個美人,長得嬌小玲瓏,使人產生一種親密的快慰之感,圍巾很隨意地系在頸上,但她還是不能與美麗的吉麗達相比。

  就在此時,貝多芬被吉麗達的美麗迷住了,雖然他新收的幾個學生都深愛著他;但吉麗達的美卻是貝比和泰茜所沒有的。教師成了談愛者,他向吉麗達獻出了自己的心,她對他深為同情,至少貝多芬是這樣認為的。

  貝多芬在1801年11月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洩露了自己沉浸在愛河中的秘密,這是關於吉麗達的內容:

  「我的生命又顯得快樂了,更為充實……因為我混入了社會,這個變化是一個可愛的、富於魅力的女孩子帶給我的;她愛我,我也愛她。」

  貝多芬認為結婚「是快樂的道路」,但他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吉麗達不是他生命中所應得到的。

  假使吉麗達的親人中意別的年輕男子,並以那個人來抵禦這個30歲的粗野的音樂大師的話,人們也許是會認可那個人的。而女孩子碰到這種情形往往只能用垂淚來代替她所要說的話。

  貝多芬在1802年獻給吉麗達《升C小調奏鳴曲》。這首奏鳴曲後被錯稱,即為人們所熟悉的《月光奏鳴曲》。本來,貝多芬是獻給她一首G調慢板曲的,後來又收了回來,換成了這首。此曲又稱《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優美的旋律有如輕舟蕩漾在月夜的琉森湖上,景色迷人,令人陶醉。

  往後,吉麗達碰到了加倫堡伯爵,立刻就將貝多芬忘記了,並於1803年嫁給了伯爵。伯爵的年齡和地位都與她相稱,他又自稱為音樂家、作曲家。但他同貝多芬比起來又是多麼渺小啊!

  在吉麗達結婚的那個晚上,貝多芬寫下了如此悲傷的句子:「啊!這是生命中多麼可怕的時刻!但我卻不得不接受它!」

  這場婚姻是不愉快的。到1823年,貝多芬在與辛德勒的交談中還談及:「吉麗達非常愛我,甚至超過了對她丈夫的愛。」辛德勒寫道:「他顯然不是故意談及這些的。」

  不久之後,吉麗達回到了貝多芬的身邊,哭泣著,向他傾訴,但他拒絕了她。

  貝多芬去世後,人們找到了一塊刻有吉麗達肖像的金牌——貝多芬一生中所保存的僅有的一幅女性像。儘管日後,貝多芬在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的油畫上也題贈著這樣的句子:「此致無比的天才——偉大的藝術家——上帝的女兒——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

  許多證據表明,在貝多芬的心目中,吉麗達是一位非常可愛的女人;她的美麗深深地紮根在貝多芬的腦海中,比他日後愛上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伯爵夫人的情感更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