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多芬 | 上頁 下頁


  韋思特·荷爾特小姐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一位宮廷退休參事的掌上明珠,並生有一頭長而黑的卷髮,一直垂到胸前。蘭博說,貝多芬對於韋思特·荷爾特的愛是「瘋狂」的,但在1790年,她卻嫁給了一位男爵。她可能是波恩最漂亮、賢能的小姐了。

  不久,貝多芬又追求一個地主的女兒科舒。他以為得到她的垂青是沒有多大困難的。

  貝多芬與勞欣的戀愛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師生之誼、年齡彼此只相差兩歲,足可以使雙方都有進一步的表示,但這樁良緣也沒有締結成功。

  在永久地遷出波恩之前,貝多芬與勞欣發生了爭執,其裂痕竟擴大到使他與馮·勃朗甯夫人家的關係不得不宣告中斷;而其中的原因卻是外界的任何人所根本無法瞭解和弄明白的。後來,雖然馮·勃朗甯夫人出面作調解人,勞欣和貝多芬兩人的關係也曾一度修好過;勞欣還送了一條絲圍巾作為和好的禮物給貝多芬。

  貝多芬也為此深為懊悔,寫了一首變奏曲給她,並寫道:「由你親手織成的絲圍巾送到我的手中,的確使我感到極大的驚異。它使我從悲哀的情緒中驚醒了。對這份禮物我表示極度的感謝和欣慰,它使我回憶起往事。而你寬大、仁慈的態度使我感到羞愧。真的,我沒有想到我能被你再次記起。噢,假若你能夠看見我昨天為了這件事而受到的打擊的話,你一定會責備我是言過其實的。我坦白地告訴你,我能夠出現在你的記憶中使我感到非常之悲傷,以至於號啕大哭。我的朋友(讓我繼續這樣稱呼你們)!我已忍受得夠了,現在仍在忍受著這難忍的苦楚——失去你們的友誼,我將不會忘記你及你的母親,你是如此的忠誠;我知道我的過錯和你對我的感情!」

  然而,這一次修好並不十分完美。日後的某一次,當貝多芬在維也納再次見到馮·勃朗甯夫人和勞欣時,雙方的情緒都很緊張。人們日後才知道,貝多芬對此十分悲哀。他突然發覺自己不應當受到她家的恩惠,便說了一些比較粗魯的話,等到他覺察到自己的失態時,卻是悔之晚矣。他的某些言語在真誠的友誼面前是難以得到寬恕的。儘管他在初到維也納的第一年裡是如此的驕傲,並固執而狂熱地表現自己。此刻,他才真正地發覺了自己的錯處:對性情優良的人缺乏忠實的情感,尤其是對勞欣這樣可愛的年輕女性。

  對於勞欣這位親密而富於忍耐精神的朋友,貝多芬向她表示了衷心的懺悔。他給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信是如此開頭的:「我的最親愛的朋友艾蘭諾娜(即勞欣):維也納,1793年11月2日。我在首都住了一年了,但只收到過一封信。然而,我是時常想念著你的,真的,常常如此。我常常跟你談話,涉及到了你的家庭,但大部分的時間中,我的頭腦卻不能安靜下來,而我正需要安靜。之後,就發生了那場可怕的爭吵,我那種不應該有的生硬態度就完全暴露了出來。我怎樣才能改變以前的那種不良態度?它與我的性格是矛盾的。環境上的許多隔阻,使我們之間有了一個相當大的距離。據我的猜想,這完全是因為雙方談話時過於客套,故不能達到真正的和好。你和我都相信自己是被對方所說的真理而征服了。雖帶有一些怒意,而我們卻被騙了過去。你那良好而自尊的性格對我而言的確是一個保證,而你則是一定能寬恕我的。」

  在波恩時代,年輕的貝多芬並不缺少顯貴的朋友。皇帝對於他的天才也表示特別的讚賞。當宮廷鋼琴師告訴大家將有貝多芬的音樂會時,便立刻就會聽到眾人的喝彩。

  有著奧地利血統的華爾特斯坦公爵與皇帝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他極力地維護著貝多芬。1788年6月17日,皇帝在他那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工作完畢後,讓人送了一架鋼琴到溫薩爾加沙的一間小屋裡去,他想經常聽聽貝多芬的演奏。華爾德斯坦也盡可能地保護貝多芬,經常送錢給他花,使朋友都感到貝多芬的錢是從皇帝那裡得來的。

  貝多芬到維也納去正是在1792年。他很有可能是應華爾德斯坦公爵的邀請而赴維也納的(這一年,莫紮特去世),以便接受偉大的海頓的指導。這正如同一只幼小的鷹需要一個比萊茵鎮更大的地方來伸展自己的翅膀一樣。華爾特斯坦公爵又請求皇帝允許貝多芬不因離開職位而停領薪金,這樣才不至於使他在宏大而舉目無親的維也納城受到饑餓和寒冷的威脅。

  海頓也明白貝多芬的前程是無可限量的。當海頓於1790年聖誕節經過波恩時,他讓音樂會的管事約翰·彼得·沙羅門與自己一道前往倫敦。這次,貝多芬是否已被介紹給海頓,已經弄不大明白了。但海頓從倫敦返回時仍經過了波恩,並被邀請到哥德斯堡參加了皇家音樂會。貝多芬在他面前演奏了一曲,而此曲目則正是海頓所熟悉並讚美的。經過短暫的思索,海頓就決定給這個少年鋼琴手授課。

  這正是貝多芬求之不得的。他希望從海頓的身上學到更多的音樂藝術的精髓,自然不會輕易地放棄眼前這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更不會讓這寶貴的學習時光虛度。在未成為旅行鋼琴家前,他只有孜孜不倦地進行較系統的學習:自然,在此期間他也沒有音樂創作的作品問世。

  華爾特斯坦公爵一眼就看出了事態變化的趨勢。也許,他可以稱作一位「業餘的預言家」。在離開此地的晚上,他讓一位朋友向貝多芬轉交了一張留言,叮囑他以後應做的那些事情:

  親愛的貝多芬:你應當到維也納去實現你的抱負了。……經過海頓的教誨,你再找一個適當的合作者,有了這些人的熱心幫助,你將從海頓的手中接過莫紮特的精神。

  你的忠實朋友華爾特斯坦

  波恩1792年10月29日

  如此崇高而偉大的理想,是一般人所不能想像的。而貝多芬卻在夢想著去實現它。

  第四章 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前三年

  貝多芬正要動身開始他的旅程,戰爭在法國暴發了。戰事逐漸蔓延到萊茵州並進而影響到貴族們的生命和財產。軍隊向前線行進,許多貴族已在撤退了。科隆的皇帝也是其中之一。宮中的一切貴重財物都被移到了杜塞爾多夫,為的是不遭到戰爭的破壞和劫掠。

  毫無疑問,貝多芬對於這種社會的大變動不十分在意。他在科樸倫斯遇到的混亂情形,才使他注意到萊茵州已經燒起了戰火。

  經過愛倫白拉特斯坦(這座他母親誕生的市鎮)時,貝多芬對哺育他成長的萊茵河投下了最後的一瞥;隨即,他日夜兼程,經過巴伐利亞,跨過紐倫堡,到達了奧地利邊境的巴薩、多瑙河的林堡;一周後,他抵達了維也納。

  氣宇軒昂、雄偉宏大的城市對於一個波恩小鎮的市民而言,是何等的輝煌、壯觀啊!

  帝王的宮廷、國家圖書館、大學的校園、寬敞的廣場,比起萊茵河畔的景致自然又是一種風格。聖·司蒂芬大教堂美麗的塔尖有如一位傲視群雄的巨人。它真是一座了不起的建築,與科隆大教堂一樣高聳入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