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多芬 | 上頁 下頁


  當然,約翰也沒有完全忘記自己作為父親的義務和職責。他先教長子學拉小提琴和彈奏鋼琴。他所傳授的技法和技巧都是從老路德維希那兒學來的。一段時間過去,他不無遺憾地發現,次子和三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音樂的悟性比較欠缺,似乎前途渺茫。但貝多芬卻屢屢讓他意外、驚詫:小貝多芬能很自然地駕馭五線譜,輕鬆而靈巧地處理好每一個音樂細節!

  看到貝多芬,約翰的親朋戚友馬上會想到最近發現的一個音樂天才——莫紮特。人們隱約感到:眼前的這塊璞玉終究有一天會要琢磨成驚世駭俗的大器。

  大約在1774年間,為了擺脫經濟上的困境,約翰策劃了一個新奇、大膽的活動。一天,在當地的報紙上登載了一則醒目的廣告,內容大致如下:約翰之子貝多芬及學友阿弗唐克準備辦一個合奏音樂會,一位年僅6歲(實際只有4歲)的貝多芬將給各位太太、先生帶來無窮的歡樂和驚喜;他倆將演奏風格迥異的風琴協奏曲和三重奏……將給整個宮廷帶來極大的榮耀!

  這則廣告的推出,使整個波恩為之震驚。

  鄰居們清楚這則廣告裡所包含的內容,貝多芬學習音樂、練習演奏的活動全在他們的視野之內。貝多芬還很小,父親約翰就強迫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自從搬到費斯恰家之後,他更是強制性地督促貝多芬練習鋼琴,貝多芬手指麻木了,可還得繼續不間斷地彈奏……大滴大滴的淚珠順著他的小臉盤流下。這一段時間,維格勒和他的同學也正在後樓練琴,他們都看到過貝多芬這樣的遭遇。

  嘉·費斯恰(房東的妹妹)記得:一個幼小的孩子,站在風琴的踏板前,受著父親嚴厲的訓斥和無情的棍擊;而那孩子則只能站在高大的風琴前,傷心地流淚。

  似乎不能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輕率地評論這種教學方法的得失。

  貝多芬對當時學校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極為反感,曾先後兩次轉學。後來,他再次轉到一所拉丁文學校。他所學到的拉丁文知識對他後來的創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他從未學過數學,所以,他終身對這門課程毫無瞭解。

  在歌劇創作中,貝多芬能流利地使用法文,而且運用得相當出色;因創作而需要的意大利文,他也頗為熟悉。他對學校灌輸的知識,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揮、理解。

  父親約翰早就注意到,其他孩子的演奏技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儘管他的管教很嚴格;但貝多芬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只是還難以作公開的演出。約翰的教材中有指法訓練和音樂理論,並對指法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孩提時代的貝多芬不乏頑皮的天性,常在練習演奏中加上一些自己的東西,指法上也時不時有幾個錯誤動作。若長此以往,只能是白白浪費時間與精力。

  房東費斯恰不失時機地向約翰提出了一個建議:演奏是一門特殊的技藝,老師必須先詳盡地講解每一個細節;不然,學生將無所適從。

  這次,約翰失去了他的忍耐,大聲地反駁費斯恰的忠告:你這個傢伙在搗什麼鬼?讓你的高見見鬼去吧!以後你還是少來些胡說八道!

  約翰對兒子的行為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把他送到宮廷樂隊去演奏。當時的樂隊指揮是路奇雪,一位富有經驗而出色的音樂家。但他也是一個傲慢狂妄的人,根本就沒有把貝多芬放在眼裡,他認為貝多芬只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學生而已。後來,貝多芬的演奏技巧大為提高,他就按自己的意願開始了創作。父親大失所望,自己心中的空中樓閣徹底坍塌了。

  看到父親失望,貝多芬也覺得難過。他並不憎恨自己的工作,音樂在他看來,仍是美好的。有時,他也恨父親。上課對貝多芬而言,簡直是一種折磨,他極不願意接受不合理的譴責。但是,酗酒的父親卻毫不留情地扼殺他的想法,可憐的貝多芬只能在內心藐視這位不公正的、不受尊敬的老師。貝多芬對父親的每一個挖苦的字眼,都無能為力。不公正的際遇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父親對他的眼淚根本無動於衷。他不允許兒子有任何出格的思想滲入到器樂演奏中去。貝多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指導和詳細的解釋,而這些,貝多芬的父親卻根本做不到,結果當然是格格不入,經常發生衝突。貝多芬卻從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職業音樂家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這給他日後的創作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貝多芬曾試圖回想,在童年時代,自己究竟跟誰學的?究竟學了一些什麼?究竟是哪個流派的?對此,他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因為,他是集音樂大成的開拓者,無所謂師從,而又無不師從。

  男中音歌唱家波法弗在1779年跟隨格魯斯曼歌劇團來到波恩,不久,便與貝多芬相識,並且住在一起。他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成了貝多芬的老師。貝多芬說:「常常是我們在等父親深更半夜從酒館回來後,急急忙忙從睡夢中爬起來,開始練琴,直到第二天東方露出晨曦。」

  貝多芬8歲時,就跟隨宮廷風琴家艾登學習。艾登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音樂家。是他,啟發了貝多芬對樂器奧妙的瞭解。當貝多芬長高到能用手觸摸到琴鍵並用腳踩到風琴踏板時,他就轉到波恩的一座修道院,接受科學的指導;另外,還接受修道院另一位風琴師的指導。這裡的風琴比以前用過的更大,鍵盤更多,貝多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貝多芬剛10歲。

  貝多芬刻苦勤奮地學習,一切有條不紊。貝多芬音樂學習的欲望永無止境,有的課程他早已學完。

  對於獨奏樂器,貝多芬並不十分喜歡。他獨獨鍾情於複雜的鋼琴、配器、和聲。「這種願望是有益的,」老師們諄諄教誨他說。他對各門功課有了深刻的瞭解後,立刻把精力投入到了創作之中。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不是沒有錯誤的,因為從孩提時代起,我就非常敏感,往往當靈感到來時,我還不知道,一旦記錄下來,卻是十分成功的旋律。」

  他在柴薩的門下做學生時,創作了一首風琴曲。柴薩大為驚異,像他這種年齡的兒童,是不該搞創作的。

  艾登去世後,歌·尼法在1781年任宮廷風琴師。他也教過貝多芬,並在波恩住了兩年多,對貝多芬的影響很大。他青春煥發、朝氣蓬勃、才思敏捷,有著嚴謹的、詳盡的教學方法。他使性格暴躁、學識尚淺的貝多芬有所克制和收斂。他正是貝多芬所渴望和急需的那類老師。他擴展了貝多芬的眼界、豐富了貝多芬的知識、充實了貝多芬的頭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