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四五


  彼得耐心等待談判結束,他在談判期間,即從1718年到1719年的上半年,停止了軍事行動。直到他確信和平無望時,他才把奧斯特曼派往斯德哥爾摩,警告女王說,如果亞蘭和談失敗,俄國將不得不訴諸武力以取得和平。為了加強威懾效果,沙皇向瑞典海岸派遣了登陸部隊艦隊。他親自制訂了入侵敵方領土的大膽作戰計劃,並且身先士卒投入戰鬥。這是彼得直接參加的北方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登陸部隊按照他的設想毫無阻礙地登岸了:《新聞報》多次向讀者報道了登陸部隊的勝利戰績:破壞了工業企業、礦山、居民點、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士氣低落的瑞典部隊,不戰而走,向瑞典的腹地退去。瑞典首都頓時一片恐慌,在它的郊區出現了哥薩克的偵察兵隊。但是,彼得應瑞典人的請求,在1719年8月下令停止軍事行動。正如當時《新聞報》所載,他用這一紙命令表達了他的和平誠意。

  但與此同時,沙皇也掌握了可靠的情報:瑞典代表團蓄意拖延談判,不時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有時還藉口等待斯德哥爾摩的指示,索性一連幾個星期不出席和會。因此,8月21日沙皇向在亞蘭的俄國全權代表發出一項詔令,命令他們只在和會停留一周;不得再拖延;如果復會後瑞典人仍堅持無理要求,就命令布留斯和奧斯特曼退出和會。談判於1719年9月中斷:先是瑞典代表,然後是俄國全權代表離開了亞蘭群島。

  瑞典中斷了談判打的是什麼主意呢?他們不會指靠自己的兵力。它的陸上和海上軍事實力已大大削弱,要去發動進攻那是它想也不敢想的。它唯一能指靠的是英國,因為英國對俄國在波羅的海站住腳跟一事所懷的不滿之情一年強似一年。1719年8月底,英國和瑞典締結了同盟條約。英國想利用這個條約強行充當和平調停人,迫使俄國在締結問題上就範。

  英國的諾裡斯分遣艦隊開進了波羅的海水域。其目的是威懾沙皇,俟機背信棄義地進攻和消滅俄國艦隊。但沙皇對此及時進行了防範。俄國艦隊在瑞典沿海地區登陸之後,在海岸炮兵的掩護下,隱蔽在港灣裡,萬無一失。入秋,諾裡斯分遣艦隊撤離了波羅的海。沙皇並沒有屈服于訛詐和挑釁,他堅決表示:「我們威武不能屈,任何不平等和約我們拒不接受,無論情況如何,我們將戰鬥到底。」

  翌年春天,諾裡斯分遣艦隊補充了一些新的軍艦,再次進入波羅的海水域。但瑞典海岸並未因此平安無事:俄國部隊又一次登陸,打了勝仗,沒有遇到抵抗。彼得把這些情況通知俄國大使庫拉金:「此次戰役雖然未能給敵人以重創,但足以使其盟友看到,我軍勝利挺進不容阻擋!」不但如此,英國分遣艦隊的出現也未能阻止俄國海岸於1720年7月末在格林汗取得輝煌勝利:俄軍繳獲了四艘瑞典三桅巡洋艦,正如彼得所寫的那樣,其中「兩艘是在全速接舷衝鋒時繳獲的」。「勤奮和勇敢勝過實力」——銘刻在勝利紀念章上的這句題詞最確切地反映了戰鬥雙方的力量對比。事實上,在這次戰鬥中實力優勢屬￿瑞軍,俄國是用裝備很差的帆槳大船進行攻擊的。

  彼得對瑞典人及其英國盟友聯合行動的成果大加嘲諷。在諾裡斯分遣艦隊停泊的雷維爾,瑞典人在納爾根島上燒毀了一所小木房和一間浴室。沙皇在把英瑞雙方這一「勝利」通知庫拉金時,命令他一定要在西歐的報紙上發表評論,「尤其是火燒小木房和浴室一事」不可遺漏。緬希科夫對此也極盡揶揄挖苦之能事,「祈勿為木屋與浴室被毀一事傷心,」他給彼得寫信說:「此次戰利品可令雙方瓜分,浴室分與瑞典艦隊,而木屋令其歸英國艦隊所有可也。」

  和談於1721年4月28日在尼什塔特恢復。象在亞蘭和會初期一樣,彼得沒有在同一地點長期逗留。他選擇了距尼什塔特最近的城市——雷維爾、裡加、赫爾森法斯、羅赫維克作為自己的停留地點,以便信使經由海路向彼得報告有關尼什塔特發生的情況,又從這些地方給全權代表帶去沙皇的最新指示。

  布留斯和奧斯特曼帶著沙皇明確規定和約條款的指示前往尼什塔特。戰爭中佔領的所有土地,除芬蘭外,統歸俄國所有。彼得曾說:「我兩次向我的兄弟查理提議媾和:第一次是出於需要,第二次是出於寬宏大量,但兩次均遭到拒絕。現在,讓瑞典人忍辱求和吧。」以前查理對割讓領土的和平倡議絕不理睬。但波爾塔瓦戰役之後,體面媾和的機會減少了。烏爾裡卡·埃列奧諾拉已別無選擇,只能聽從彼得通過全權代表向她轉達的口信。

  在亞蘭和會上,俄國全權代表曾表示俄國只是暫時佔有裡夫蘭。現在,彼得命令布留斯和奧斯特曼向瑞典人宣佈,情況已今非昔比,裡夫蘭應永遠歸俄國所有。俄國全權代表還應當「竭力爭取一百萬甚至一百五十萬銀幣的賠款」。

  這一次瑞方的全權代表還想採取拖一拖的策略。他們提議先簽訂停戰協定,然後再締結和約。彼得識破了他們。

  在給全權代表的補充指示中,沙皇要他們拒絕瑞典人的全部無理要求。彼得獲悉,瑞典人要求以相等的土地換取割讓給俄國的維堡,還想在條約裡寫上,他們把彼得堡割讓給俄國,瑞典人還要求將埃澤爾島留給他們。

  在瑞典領土上的登陸部隊也起到了它的作用,推動了談判的進程。沙皇看到瑞典的全權代表變得比較好商量了,於是下令停止軍事行動:「一切跡象表明,將不會再有船艦之戰發生。」

  談判接近于圓滿結束。彼得收到布留斯有關這一情況的報告後,說道:「惠風從尼什塔特向我們吹來。」沙皇在仔細考慮,如何慶祝這一事件,因為它結束了俄國為爭取出海口而進行的最緊張的鬥爭。他希望由他親自宣佈媾和的消息,為此他給全權代表寫信說:「此消息應由朕一人帶住彼得堡,因在本次戰爭中無人較朕出力更大……」與此同時,彼得吩咐緬希科夫著手籌備慶祝活動。

  8月30日和約簽字。沙皇是在9月3日去維堡途中獲悉這一消息的。來自尼什塔特的信使,把條約的原件交給了他。布留斯和奧斯特曼寫信說:「時間緊迫,臣等不及將條約譯出,因恐締約之事走漏消息也。」彼得竭力控制自己,不令這一消息為左右的人得知。夜間上床之後,他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他回憶起用辛勞和血汗換取勝利所走過的漫長而艱苦的道路,個中的甘苦,非親自體會是令人很難置信的。

  次日早晨,彼得動身去首都,從進入涅瓦河的兩桅帆船上不住地傳來隆隆炮聲。彼得站在甲板上,利用炮聲的間隙向老百姓宣佈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9月4日一整天,城裡軍號嘹亮,鼓角齊鳴,全副盛裝的騎手,手執白旗,奔馳在大街小巷,宣佈締結和約的消息。

  戰事連綿了二十一年之久。彼得把這次戰爭稱之為「花了三倍時間讀完的一所充滿血腥而又危險萬分的學校」。為什麼說是「花了三倍時間」呢?彼得解釋說:「一般學校的學生通常是七年結業,而我們的這所學校卻花了三倍的時間才讀完。」他認為,以前俄國從未「取得這樣有利的和約。誠然,等得久了一些,但畢竟是等到了。」在這一點上彼得是對的。沿海領土的取得使俄國的處境有了質的變化,使它成為一個海上強國。根據尼什塔特條約,愛沙蘭、裡夫蘭、英格曼蘭等省和維堡、開克斯保耳姆兩城市歸屬俄國。瑞典取得了在裡加和雷維爾免稅採購五萬盧布糧食的權利,並取得總額為兩百萬的銀幣作為割讓裡夫蘭的賠償費。

  9月,首都一片歡騰。幾乎整整一個月來,每晚不是化裝舞會,大舞會,就是焰火晚會。入夜彩燈熠熠生輝。彼得穿起荷蘭水手的服裝,親自擊鼓,與民同慶。他說,「這種快樂乃是人生至樂。」

  10月,首都的慶祝活動以授予沙皇彼得大帝、祖國之父和全俄皇帝的尊號的隆重儀式而告結束。

  10月22日,彼得和文武官員一起到三一大教堂去做彌撒。彌撒過後,宣讀和約,然後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為祝賀和約的締結開始講道,他曆舉彼得的赫赫聖功,以證明授予他大帝和全俄皇帝的尊號是當之無愧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