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彼得大帝傳略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第十二章 得之不易 1718年3月沙皇回到彼得堡之後,他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從前,首都對他來說只不過是臨時駐蹕的行宮,因為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外地。現在,一年有多半時間他在涅瓦河畔度過。這樣,他支配時間和使用精力的方式就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他清晨四時許起床,在室內漫步約半個小時;然後,聽取御前機要秘書馬卡羅夫的彙報,接著進早餐。早晨六點,一輛雙輪馬車沿著首都的大街疾馳:彼得前往視察建築工程和檢查前一天發出的指示的執行情況。 視察建築工程之後,接著巡視樞密院和海軍部。中午一點,彼得用午餐。 彼得並不是一位好食之徒,他以粗茶淡飯為滿足:餐桌上擺的是白菜湯、飯、烤肉加醃黃瓜或檸檬、肉凍、醃牛肉、火腿。他不吃魚。也不喜歡甜食。 午飯後約休息兩小時,之後,彼得在辦公室閱讀各種報告,起草各種指示、詔令,修訂自己在位時期寫的歷史著作——《北方大戰史》。 晚間,沙皇有時去作客,有時就在車間幹活,這個車間設在夏宮的一個房間裡,那裡放滿了車床、刀具、模板和各種材料,彼得的一雙巧手用這些材料車出了各種精緻的製品。「他的這種手藝,」一位外交官寫道:「比之技藝超群的車工也毫不遜色,他甚至還能車出人頭像和人物。」彼得幹起活來「一絲不苟,十分認真,就象他幹活是為了掙錢糊口似的。」 現在收藏在愛爾米塔日博物館彼得的個人遺物中,他親自車的鼻煙壺、精緻的圓形頸飾和其他裝飾品佔有顯著地位。有一盞枝形大吊燈是用象牙做成的,分三層共二十六個燈頭,每一層都有匠心獨運的飾物和墜子。吊燈上有俄文和拉丁文的銘文:「全俄皇帝和專制君主彼得大帝以勤勞雙手製作。1723年。」彼得參與制作過這件傑出藝術品是毫無疑問的,但專家們認為,即使用幾十年的時間完全投身於這一工作,一個人也不可能做出這種枝形大吊燈來。 彼得一回到彼得堡,就恢復了建立各個「院」的工作,這個活動曾因他出國一度中斷。在首都,他閱讀了譯成俄文的丹麥、瑞典和其他國家中央機構的規章制度。1717年12月,在動身去莫斯科審理太子阿列克謝案件前夕,沙皇頒佈了一系列詔令,為建立某些新機構奠定了基礎。在一道詔令裡,他規定了「院」的數目,人員編制,任命了每個「院」的院長和副院長。在另一道詔令裡,他要求各「院」院長積極行動起來,務使各「院」「能于次年順利開始工作」。彼得估計配備人員編制、制訂規章制度一年的時間足夠。 但是,這道詔令並沒有執行。彼得於1718年年中回到彼得堡之後,不無苦惱地指出,上半年已白白地過去了。在下達給樞密院的詔令裡沙皇流露出對僚屬辦事拖遝的不滿情緒。沙皇當即命令各院院長向他提出工作月報,責成他們務必認真對待這件工作。 但是他的勸告被當成了耳邊風。這時沙皇才得知,一些院長懶于上班視事,另外一些上班只是應個卯,也是什麼正事也不幹。他還查明,各院院長到樞密院辦公時,以閒聊消遣。彼得訓示,應當杜絕廢話和閒話,只能談論公事。同時要求遵守以下規矩(現逐字引述)「一人發言時,他人不得打斷,俟其說完別人方可再講,行事應誠實,不得高聲吵嚷如女商販。」看來,樞密官們對沙皇的訓誡置若罔聞,因此彼得還需要頒佈一些詔令,教會他們遵守最高國家機關的起碼的行為準則。有一份詔令再次提醒他們:樞密院一切事務均應井然有序,不得廢話並高聲喧嘩。」另一份詔令規定了議事程序:先由秘書宣讀文件,然後,樞密官們再用半小時加以考慮。如果遇到特別團難的問題,就多給一些時間「用以考慮」——但「至多不超過三小時」。 1718年5月12日,在亞蘭群島開始舉行和平會議。瑞典的全權代表提出了一個繁瑣的會晤程序,但彼得預先就向俄國代表布留斯和奧斯特曼交代:不必舉行任何儀式,也不允許任何拖延。「你們應盡一切努力,務使瑞典人同意及時舉行會議,因軍事進攻時刻己日益臨近。」 彼得親自領導了這次談判。他為布留斯和奧斯特曼起草指示,列出了未來的和約條件,他密切注視著和會上的事態發展,隨時向全權代表發出新的指示。為了縮短信件往返亞蘭群島的時間,彼得在喀琅施塔得、雷維爾和亞波等處度過了夏季。 瑞典的全權代表聽取了締約的條件:英格裡雅、裡夫蘭、愛沙蘭以及卡累利阿等地仍歸屬俄國,把俄國佔領的芬蘭歸還瑞典。奧斯特曼是一個善於籠絡人而又機警的人,他成功地把正式談判變成同瑞典代表團團長格爾茨的秘密會談。公開的會議只不過是記錄私人會晤時所取得的成果而已。彼得寫信給奧斯特曼,叫他不要吝惜金錢,如果格爾茨願意簽訂有利俄國的和約,「可允以價值十萬盧布之禮品,日後還可另予賞賜。」 瑞典全權代表的讓步,決不是因而答應給他賄賂,因為格爾茨每走一步都要得到查理十二的批准,就象布留斯和奧斯特曼每走一步要得到彼得的准許一樣。現在,甚至這位頑固的國王也十分清楚(雖然為時已晚),瑞典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它的波羅的海沿岸的領土,而繼續同俄國打仗將不會有任何好下場。 談判接近于圓滿結束。彼得曾在1718年9月寫道,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對此次會議抱有希望。但是,這種希望在完全沒有預見到的情況下落空了:在圍攻挪威的弗裡得裡赫斯加爾時,查理十二被害了,他的妹妹烏爾裡卡·埃列奧諾拉登基。國王之死使瑞典新政府的對外政策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女王的左右想通過一種複雜的外交賭傅來改變同俄國的媾和條件,這就是同俄國的盟國單獨舉行談判以滿足其領土要求,從而孤立俄國。女王及其擁護者特別寄希望於英國,想從英國得到海軍和經濟援助。 格爾茨返回斯得哥爾摩請示工作,國王駕崩的消息剛傳到首都,他就被投入監獄。3月,格爾茨被處決。臨刑前,他吩咐在他的棺材上題一句拉丁銘文:「國王薨,吾則因對國王之忠心而死。」瑞典政府向和會派出了一位新的全權代表。他遲遲不去亞蘭,困此拖到1717年5月才恢復談判,顯然是想贏得時間,另有企圖。烏爾裡卡·埃列奧諾拉拒絕在查理十二已經同意的領土問題上讓步,同時提出了一些彼得顯然不會接受的要求——不僅把芬蘭,而且把裡夫蘭和愛沙蘭歸還瑞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