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一八


  巴頓的努力雖然卓有成效,但「火炬」作戰計劃仍未脫離困境。8月15日,馬歇爾發來一份意味深長的電文。他說,他的計劃班子認為「火炬」計劃風險太大,成功率不足50%,但他本人認為這是「短見和膚淺的看法」,他請艾森豪威爾坦率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艾森豪威爾立即召集高級會議,商討如何答覆馬歇爾的電文。又是巴頓站了出來,滔滔不絕,引經據典,為「火炬」計劃抗辯。他的辯護很成功,博得一片讚歎聲。會後,艾森豪威爾向馬歇爾發去電報,表示自己無條件地支持「火炬」計劃,所舉理由基本是巴頓觀點的複述。

  「火炬」的危機過去了,巴頓的行期也到了。8月下旬,他啟程返回了華盛頓。臨行前,艾森豪威爾委託巴頓轉交給馬歇爾一封信。信中對巴頓在倫敦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這種評價與巴頓的自我感覺完全吻合。他認為,他是「全班人馬中惟一的真正賭徒」。

  4.節外生枝

  8月21日,巴頓回到了華盛頓。這時,距10月7日正式實施「火炬」計劃只有不到7個星期的時間了。巴頓的倫敦之行,使馬歇爾不再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在他的干預下,各級人員都為「火炬」計劃的制定大開方便之門。

  很快,計劃成形了。

  「火炬」計劃的登陸地點選定在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這方面,英美分歧較少。但在具體登陸地點上,雙方卻各執己見。英方主張部隊應全部在地中海沿岸登陸,迅速搶佔突尼斯;美方則堅決主張在卡薩布蘭卡登陸。

  經過激烈討論,最後採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雙方決定分三路在法屬北非登陸:

  巴頓指揮西線特遣部隊,由美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在卡薩布蘭卡登陸;

  弗雷登道爾指揮中線特遣部隊,在奧蘭登陸;

  賴德指揮東線特遣部隊,在阿爾及爾登陸。

  後兩支特遣部隊,由英國皇家海軍輸送,只有巴頓的這支特遣部隊,沒有一個英國人,全部是美國人,而且兵員輸送也要靠自己。不僅如此,巴頓所面臨的敵人,將有20萬眾,而他自己只有4萬人。為此,他需要好好謀劃一下。

  海軍少將亨利·休伊特來到軍需大樓巴頓的辦公室,同他討論軍種合作的問題。

  休伊特的個性同巴頓截然相反。巴頓火氣旺盛,容易發怒,可謂非常的情緒化的人物;而休伊特則溫文爾雅,審慎得甚至有些遲鈍。

  海軍少將慢吞吞地向巴頓分析此次行動的利弊。他認為,歷史上還從沒有從3000英里之外發動如此大規模的進軍的先例。4萬人的官兵和輜重,以及大西洋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使他有理由擔心這是一次冒險。

  休伊特慢條斯理的勁頭,讓巴頓十分反感。海軍少將手下的那班參謀,又不斷地插話,翻來覆去地強調遠征的不利因素,更讓巴頓怒不可遏。眾所周知,巴頓一向是蔑視次要困難的,對其他軍種為完成支援任務所面臨的困難,他從來都是過低估計的。此時此刻,他把海軍的正當擔憂當成了一種破壞,他漸漸地失去了耐心。

  終於,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巴頓的嘴裡噴出了一連串最惡毒的語言,海軍的同仁對此目瞪口呆,簡直無法置信,他們紛紛逃出會場,並確信再也無法同巴頓這樣粗暴無禮的將軍一道工作了。

  休伊特將軍平白無故地受此大辱,也是氣憤難平,他找到海軍金上將,提出「要麼陸軍撤換巴頓,要麼海軍退出這次戰役」。

  金上將立刻將此事向馬歇爾彙報,正式要求撤換巴頓。

  在這麼一個關鍵的時刻,巴頓的糟脾氣再一次險些葬送了自己。海軍的態度已非常強硬。對他們來說,要麼犧牲巴頓,要麼犧牲「火炬」計劃,結果只能有一個。

  但是,馬歇爾一個也不想犧牲,他再一次向巴頓的命運伸出了雙手。他就巴頓的臭脾氣向休伊特和金上將作了解釋,他保證,巴頓的脾氣絕不會影響軍事行動,相反倒會有助於戰役的勝利。他認為,「對於『火炬』戰役來說,巴頓是不可或缺的。」

  休伊特是個能顧全大局的人,他勉強同意與巴頓繼續合作。在合作中,兩人增進了瞭解,配合日益默契。雙方取長補短,一對冤家成了真摯的朋友。最終使這次史無前例的遠征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在這段插曲之後,「火炬」計劃也進入了最後階段。現在,弓成滿月,箭已上弦,就等著「火炬」燃燒的那一天了,巴頓雄心勃勃地準備用這支「火炬」去燃燒整個北非,燃燒整個沙漠……

  第四章 鋒芒畢露

  1.初戰告捷

  想到自己馬上就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軍出征的第一位將軍,巴頓心中充滿了喜悅。耐心地等待了整整20年啊!

  突然間那杳無希望的機會如同站在面前的比阿特麗斯一樣觸手可及。巴頓突然覺得有些目眩起來。但有一點是堅定的,那就是他覺得自己一定能行。

  出發之前,巴頓去晉見了總統、拜訪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參謀長馬歇爾將軍。10月21日,巴頓趕到沃爾特·裡德醫院,向老將軍潘興辭行。關於這次難忘的會見,巴頓在他的日記裡富有感情地寫道:

  「拜訪潘興將軍。直至我開口說話,他才認出我來。接著,他的神態似乎相當清醒。他看上去已老態龍鍾,這很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同他見面,但我可能死在他的前頭。我說,1916年他把我帶去墨西哥,是他給了我起點。他回答說:『我總能挑選善戰的將才。上帝知道,這種將才是不可多得的。我很高興,他們馬上就要派你去前線了。我喜歡驍勇而令人畏懼的將軍。我希望他們能放手讓你去幹。』

  他回憶起我當年殺墨西哥人的事。當我告訴他我現在還帶著那支手槍時,他說:『我希望你用它打死幾個德國人。』他還說,他希望我有機會能用我的鋼劍劈死個把人。他說,戰爭開始時他的感情受到了傷害,因為沒有人來徵詢他的意見,他現在已甘居局外,與世無爭了。

  他差點哭了起來。他對戰爭一無所知,確是可憐。」

  臨告別時,潘興祝福巴頓一帆風順,取得勝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