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3.幸運的傻瓜 1942年7月30日上午10時15分,因迪奧沙漠訓練中心。 巴頓獨自坐在自己那間大辦公室裡,考慮著下一步的訓練任務。 電話鈴響了。 打電話的是作戰計劃處智囊團的成員赫爾上校。 「將軍,我按馬歇爾將軍的命令給您打電話,他希望能儘早在華盛頓見到您。」 很快,巴頓出現在華盛頓,他被直接帶去謁見馬歇爾。馬歇爾告訴巴頓:「喬治,我剛從倫敦回來,我們必須在今年內對軸心國採取攻勢,行動代號為『火炬』,我決定把此次戰役中美軍的主要指揮權交給你。你可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啊!」 戰爭的召喚終於來了。巴頓激動不已,正如他在日記中記述的: 「我的一生就決定於這一關鍵時刻了,我無法正確地斷定我究竟是一個能支配命運的人呢,還是一位幸運的傻瓜。但我的命運是註定了。」 巴頓的確是個「幸運的傻瓜」,他的命運不是上帝定的,而是馬歇爾定的。1918年時,正是馬歇爾上校提議在聖米耶爾使用巴頓的坦克;1942年,又是馬歇爾決定把「火炬」行動中美軍的主要指揮權交給這個「沒人要的狗東西」——巴頓。 「火炬」戰役不是馬歇爾所盼望的行動。馬歇爾一心想直接打到歐洲去,而不是在北非同隆美爾周旋。馬歇爾設想在1942年初秋時通過奪取法國的布雷斯特或瑟堡,在歐洲建立一個橋頭堡,從而開闢第二戰場。這一設想得到了陸軍部長史汀生以及羅斯福總統的肯定。根據這一設想,進攻歐洲的部隊將由48個師組成,其中英國出18個師。最初的襲擊中將只使用5個師。 在馬歇爾的授意下,艾森豪威爾為最初的襲擊戰役制訂了一份計劃,即「大錘」計劃,該計劃建議在法國勒阿弗爾附近登陸,由英國人指揮,美國派2個師參加,行動日期是1942年9月15日。 「大錘」計劃遭到了英國方面的激烈反對。他們堅持認為,法屬北非才是理所當然的進攻目標,丘吉爾首相甚至還親自為這一作戰行動擬定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代號:「火炬」。 「火炬」熔化了「大錘」,美國人終於讓步了,同意暫時放棄「大錘」計劃,優先考慮「火炬」行動。 馬歇爾雖然是不情願地被拖進「火炬」行動中的,但他還是以一個軍人的責任感,決心為參加這一行動的美軍選擇一名最優秀的指揮官,幸運之神就這樣降臨到巴頓頭上。 「火炬」行動目前還只是個十分粗糙的設想,巴頓所能知道的就是他將指揮一支美國特遣部隊,成為率領美軍參戰的第一位美國將軍。 結束會見時,馬歇爾提醒巴頓:「你去陸軍大學報到,赫爾上校會讓你看詳細計劃並介紹情況,有一點你必須記住,你只能用計劃中分配給你的部隊和裝備去完成任務。」 巴頓興沖沖地趕到陸軍大學,看過計劃、聽完介紹後,他撥通了馬歇爾的電話。馬歇爾不在,他於是找到馬歇爾的副手麥克納尼將軍,後者正在負責「火炬」戰役中美軍的後勤問題。 「我剛才看到的計劃簡直荒唐可笑,我需要更多的人員,更多的船隻。」巴頓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情緒。 麥克納尼把巴頓的意見帶給了馬歇爾。馬歇爾聽完彙報後,表情十分嚴厲,只說了一句話: 「讓他回因迪奧去!」 巴頓被一腳踢回了因迪奧,他開始為自己的冒失而追悔不已,他擔心這將使他永遠喪失參戰的機會。他決定低頭認錯。 8月2日,他拿起電話,呼叫參謀長接電話。電話那頭答覆:「參謀長正在開會!」以後一連幾個電話,巴頓聽到的始終是這樣的答覆。無奈,他只好去找麥克納尼的門路。 「喂,喬,我想過了,我也許可以用你那幫笨蛋參謀們願意給我的兵力去完成任務。」巴頓的聲調中夾帶著一種孩子氣的頑皮的笑。 「是嗎?」麥克納尼佯裝不解。 「是的,難道你不明白,我是在承認錯誤——怎麼樣,這項任務交給我吧!」 麥克納尼笑了。他向馬歇爾彙報了談話的情況。馬歇爾也笑了:「瞧,對付巴頓就得用這種法子。」 8月3日,巴頓回到華盛頓,在憲法路軍需大樓第三層建起了自己的辦公室,在那裡籌劃「火炬」。 巴頓的工作效率極高。辦公室成立的當晚,他便擬就了一份計劃,建議在卡薩布蘭卡登陸。 無論是在華盛頓,還是在倫敦,沒有誰對「火炬」行動的熱情比巴頓更高,很少有人相信這次戰役能夠取得成功。這中間,包括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已被任命為指揮「火炬」行動的盟軍總司令,正駐在倫敦。他所以對這一戰役表現出信心不足,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海軍支援和登陸艇的不足,以及非洲西海岸洶湧的波濤; 另一方面是對英國人的態度摸不准。這期間,由於第8集團軍在埃及處境不妙,原定的「火炬」戰役中的英方指揮官亞歷山大被調往開羅,由蒙哥馬利將軍接替他指揮「火炬」行動,可不久,蒙哥馬利也被調往埃及前線,安德森中將接替出任。這種走馬燈似的更換主將,使艾森豪威爾有理由懷疑英國人對「火炬」行動究竟有幾分認真度? 在那段時間裡,艾森豪威爾的心情一直非常糟糕。在給妻子的信中,他訴苦說:「我感到了孤獨,我常常受到人們的包圍,因為我生活在金魚缸裡。」 巴頓來了,他幫助艾森豪威爾打碎了這個「金魚缸」。 這一天是8月9日,晚上,艾森豪威爾正準備上床就寢時,忽然,他房間裡的電話響了。 「艾克,該死的,我剛到這個鬼城市,呆在克拉裡奇旅館裡,不知道該怎麼辦。」巴頓的聲音從電話那端傳來。 「喬治!」艾森豪威爾聽出了巴頓的聲音,非常興奮,他對著話筒叫道:「聽見你的聲音,我很高興,馬上到我這兒來,咱們好好地喝上幾杯吧!」 巴頓是奉馬歇爾之命來倫敦的。陸軍參謀長對倫敦的情況非常擔憂,於是派巴頓來這裡檢查英國人對「火炬」戰役的真實態度,並參與審查和完善「火炬」計劃。 巴頓沒過一會兒就趕來了。兩人簡單地用了晚餐後,便進入了正題,討論了戰役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巴頓的自信和豪情,使艾森豪威爾的精神為之重振,他尤其忘不了巴頓的這句話:「我也許在許多細節問題上是愚蠢的,但我能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使任何部隊士氣高昂。」 這次會面氣氛雖然極其熱烈,但從艾森豪威爾那兒回來後,巴頓的心裡也沒什麼底。他不僅沒搞清艾森豪威爾對「火炬」戰役是支持還是反對,他甚至也在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次戰役。在當天日記裡,他這樣寫道: 「我們兩人都感到這個作戰計劃不妥,而且多半是出於政治考慮。然而,我們必須奉命行事,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那就不可能實施,但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付出高昂的代價去進行,那也許會是件易事。」 在以後的10天,巴頓為「火炬」戰役大展口才,他那卓越的煽動能力,終於使艾森豪威爾和他身邊的人默許了這個計劃。不僅如此,他還不厭其煩地走訪了倫敦的各「關鍵部門」和「關鍵人物」,充當了「火炬」戰役最熱情的說客。巴頓像一個成功的推銷商,把「火炬」戰役這一艱巨任務推銷給了大洋兩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