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一一


  他們之間友誼的進一步加深,是在和平時期的交往中。兩人都不是那種頑固而守舊的軍事家,他們對戰爭藝術和科學均持有進步的觀點。他們都具有那種可貴的懷疑精神,不墨守成規,不拘泥于既成的條條框框,主張實事求是,執著地熱愛本職工作,並且以探尋做好本職工作的內在規律視為自己最重要的職責和最大的樂趣。

  正如巴頓同艾森豪威爾之間的關係一樣,由於相同的雄才大略,使巴頓與馬歇爾互相傾慕,互相吸引。

  當馬歇爾青雲直上之際,巴頓還在克拉克堡擔任團長。巴頓以自己敏銳的觀察和特有的嗅覺,聞出了山雨欲來前風中裹挾著的塵土的味道。他在1938年7月1日正式接替了理查森上校的職務。他以自己特有的全新方法訓練軍隊,確切地說,巴頓已經在認真地備戰了。

  他在克拉克堡密切地注視著國際局勢的發展,加緊研究德軍新一代將軍的軍事著作,並注意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東西。他進行沙盤演習,嚴格訓練克拉克堡的軍隊,以便使他們逐漸適應新的情況。

  他的部下們對他的這種作法嗤之以鼻,並對他們的長官進行詆毀。巴頓被人們稱為「克拉克堡的瘋子」。許多人認為他是在「自取滅亡」。但不管怎麼樣,馬歇爾不這樣認為。他說了一句令人難以理解的話:「我要把他調到靠華盛頓近一點的地方,以備需要時召之即來。」

  於是巴頓又回到了久違的邁爾堡。沒有人能看出這次調動的背景如何。克拉克堡的人因送走了他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邁爾堡的士兵和軍官們卻受到了巴頓的嚴格的訓練和不斷的鞭策。

  沒有人能講出為什麼。或許,這是酷信宿命論的巴頓的一種心靈感應,或許正如那句中國古話所講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管怎樣,巴頓那雙淺藍色的眼睛始終機警地注視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他一直在蓄勢待發……

  第三章 戰爭的召喚

  1.馬歇爾把目光投向巴頓

  巴頓的上司、夏威夷軍區司令對巴頓有過這樣的評價:

  「此人在戰爭時期會成為無價之寶,但在和平時期卻是個搗亂分子。」

  1939年夏,歐洲的形勢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蟄伏將息了20年的德國把前爪伸向了它的歐洲鄰居。

  「搗亂分子」成為「無價之寶」的那個時刻到了……

  9月1日,是整個文明世界被拖入災難深淵的一天。這一天,法西斯德國出動了60個步兵師,14個裝甲、摩托化師,4000多架飛機,以及數千輛坦克和裝甲車,加上6000多門火炮、迫擊炮,對波蘭進行閃電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全面爆發了。

  作為對波蘭負有安全義務的英國和法國,迫於形勢,不得不向德國宣戰。但是,英法軍隊的首腦們似乎還未從和平之夢中醒來,從1939年9月3日到次年春這近半年的時間裡,擁兵百萬之眾的英法聯軍靜悄悄地呆在工事裡,沒有同德軍進行一場真正的戰鬥。難怪人們通常把這段戰爭稱作「奇怪的戰爭」或「莫名其妙的戰爭」。

  儘管英、法莫名其妙,希特勒卻一點兒也不含糊。德軍僅以27天解決了號稱「歐洲陸軍強國」的波蘭後,稍事休整,便縱兵北向,佔領了北歐國家,而後揮戈西指,將西歐低地國家盡納版圖。

  這時候,英法才如夢初醒。可是,已為時太遲。

  1940年5月,德國坦克集群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阿登山口,被法國視為「堅固防線」「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紛」無可奈何地、可笑地靜立一旁,扮演了一個無聲無息的、可悲可歎的目擊者的角色。

  德軍突破英法聯軍防線之後,撇開巴黎於不顧,由古德裡安率領其坦克集群日夜兼程直撲海灘,欲將英法聯軍主力一口吃掉。要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達了一道「停止前進」的命令,「敦刻爾克奇跡」中僥倖逃生的36萬聯軍,恐怕就所剩無幾了。

  希特勒的閃擊成功與英法的慘痛敗績,震驚了整個世界,也令美國軍界的有識之士感到深深的憂慮和不安。後來成為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的喬治·C·馬歇爾,便是其中的一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