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這裡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地方之一。綿延的群山覆蓋著鬱鬱蔥蔥的森林,發源於山間的河流沖過道道天然的阻礙後流向狹小的平原。在這些宜人的自然景觀中,隱隱約約聳立著十六七世紀,甚至更早時期的城堡。在法國小說家司湯達的小說裡,這裡曾是水動磨坊加棉織業富甲一方之地,更是產生《紅與黑》主人公索雷爾·于連這樣一個集幻想與野心于一身的風流人物的地方。

  巴頓來到了這裡,他也在幻想,但這種幻想似乎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優越的身世使他不必為征服貧寒、征服他人的高傲而用盡心機,美好的未來在耐心地等著他,而歷史的重任在他看來也很有可能落在自己的身上。那些破舊的城堡,那些殘垣斷壁,依稀保留著過去的輝煌,時間真是一位雕刻高手,它緩慢地改變一切,又神奇地留下變化的痕跡。深深吸一口這裡的新鮮空氣,都使人體味到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硝煙味。

  面對歷史遺跡,巴頓不禁心潮澎湃。他總是有一種歷史的沉重感,仿佛緬懷的不僅僅是逝去的英雄,而且還有他自己。

  他偕夫人來到一個又一個古戰場,用平緩的語調如數家珍地講過去的故事。在色當、在梅斯、在凡爾登,一個又一個飽含榮辱滄桑、浸裹著鮮血與輝煌的名字!他的話語充滿感情,有時候自己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比阿特麗斯始終對巴頓充滿深深的理解和憐愛。她極富親和力和包容性的細膩性格使巴頓感到溫暖和安全,這一點是夫婦兩人關係融洽非同一般的重要原因。巴頓生性膽大粗暴,脾氣古怪,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特別喜歡表現自己。他相當自信,在處理工作,尤其是在專業技能方面幾乎達到了自我迷戀的地步。他的主觀武斷和善於用尖刻的言辭進行評論先是讓同仁望而生畏,進而產生厭煩心理。沒有人同他當面作對,但背後攻擊他的人卻為數不少。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樹起新的敵人。幸虧自己的各項工作都還幹得比較出色,才不至於被撇在一邊坐冷板凳。

  他經常幹一些極富危險性的事情。在進行騎術訓練時,他總愛選那些最難越過的障礙。在一般人看來,這要麼是魯莽、愚蠢的舉動,要麼就是向觀眾炫耀自己。但巴頓是有目的的,他想通過系統的訓練徹底克服內心的膽怯。一個軍人要具備一顆勇敢的心並不十分困難,但要在任何重大的、危險的時刻都能泰然處之,就必須不斷地訓練自己,戰勝自己,要培養自己迎著驚濤駭浪奮勇前進的超凡素質。任何一種對個人素質的有力挑戰他都不會輕易放過。

  一晃幾年過去了,當他再次到馬恩河上游的坦克訓練中心開始新的工作時,新的挑戰正面對著他。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訓練出最優秀、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訓練中心很有吸引力,許許多多人前來參觀、詢問有關事項。到1918年7月時,巴頓已組建了6個連。殘酷的訓練、嚴格的軍紀、正確的學術指導,使巴頓在被手下人無情咒駡的同時帶出了美國遠征軍中最厲害的部隊。巴頓焦灼地等待著時機,藉以檢驗他的一切勞動。

  1918年8月的一天,巴頓接到通知到羅肯巴克將軍處報到。結果令他高興萬分:命令已經下來了,美軍要在9月7日前後進攻聖米耶爾突出地帶。巴頓屆時不僅要指揮自己的6個坦克連,還要指揮一個法國坦克連。

  於是他突然忙碌起來了。接到作戰命令的第一天,他就在司令部裡忙於為這項計劃搜集補充的詳細材料。等他冷靜下來時,突然想到了一個可怕的事情。他立即去找羅肯巴克:「天哪,將軍!我忙乎這些有什麼用?我自己連一輛坦克都沒有,我這樣怎麼能指揮第5軍和其他部隊的坦克呢?」

  羅肯巴克不理會他,生硬地對他說:「不要多問,到時候會有的。」

  巴頓還是不放心,又去別處打聽。直到別人告訴他坦克已在途中時,他才冷靜了下來。

  他在同時又聽到了別的傳言,說他的部隊要經過的道路可能全是沼澤,坦克要過去非常困難。於是他又憂心忡忡起來,他決定親自去察看地形。

  他跑到法國軍團司令部去,征得了有關人員的同意,然後同一個法國兵一起去察看了地形,他看到那裡沒什麼沼澤,幾乎沒有什麼障礙能擋住坦克,他終於放心了。

  他回到營地時,坦克也運到了。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司令部的命令了。巴頓終於睡了一個安穩覺。

  發起進攻的時間一推再推,最後才決定在12日淩晨1時開始。協約國900門火炮進行了4個多小時的齊射,淩晨5點時,地面部隊發起了進攻。到黃昏時候,戰鬥差不多結束了。

  這場戰鬥既不困難,也不重要,然而對於巴頓來說卻意義不同一般。他突然覺得如願以償,過去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他處於極度興奮之中。時而駕著坦克領隊,時而跳到地面上大聲叫嚷著指揮車輛前進。看到有人不聽他的招呼,便一陣又一陣地大發雷霆。進攻正式開始時,他甚至還為自己設了一個不是很有必要的指揮所,自己像模像樣地站在這個地方觀察他的坦克部隊的作戰情況。

  在陣地上,他出沒於坦克內外,步行比乘車多,跑的路比走的多。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已到了開在最前面的一個坦克排那裡。他不滿意士兵們的駕駛,於是自己跳上去親自駕駛。

  很快他就到了獨自一人面對德國人的境地,德國人也發現了他,幾挺機槍立即對著他射擊。他是個射擊內行,知道機槍的子彈遠遠超過炮彈的威脅,於是不得不退回自己的陣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