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
三 |
|
他不能立即作決定。「坦克」在1917年已不是新名詞了,但是在部隊裡坦克的作用好像不是太大。西線戰局依然沒有什麼新的突破,持續了幾年無甚進展的戰爭已經讓交戰雙方感到厭煩之極了。1914年9月法德兩軍在馬恩河地區展開大戰,雙方投入兵力達150多萬人。法軍以陣亡2萬多,受傷12萬人的代價挫敗了德國對西線的閃電式進攻,然而法軍此後也無甚作為。1915年德國重點進攻俄國,佔領了波蘭、立陶宛和波羅的海沿岸的部分土地,然而其主要目的亦未達到。於是德國又在次年集中兵力,與法國在凡爾登展開會戰。在8英里長的戰線上,雙方分別投入了20多個師,進行拉鋸戰。德國的進攻再次被法國人的殊死抵抗遏制住了,雙方的部隊都被困在由塹壕和鐵絲網構築成的堅固防線上,形成僵持局面。坦克就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 素以守舊刻板著稱的英國人似乎在炮火紛飛的年月裡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們面對僵持局面有了一個別出心裁的空想。他們設想出一種作戰車輛,它有裝甲防護,又配有火炮或機槍等進攻性武器,能夠自行推進,寓攻於防,攻防兼容,又有機動能力。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有關方面採納,一個特別委員會馬上被批准成立,負責對這種尚在構想中的新武器進行研製。為了保密,他們給這個還未誕生的兵器新貴族取名「tank」,音譯為中文「坦克」——就是罐子的意思。 英國人說幹就幹,一大批坦克很快就造好了。在1916年為配合凡爾登而發動的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了這種武器。它的出現,讓德國人吃驚不小。只是由於英軍當時也是匆匆驅車上陣,在戰術上沒有經驗,坦克的作用並未得到充分發揮。 但這個信息很快就在很大範圍內引起了多方的注意。德國軍械局立即組織專人對這種武器進行研究,樣品很快就出來了。法國依靠英國的幫助,也很快製造出了諸如聖·瑟蒙德型和施奈德型的各式坦克。 美國人對此也有反映,軍內上下都在談論著這個新玩意兒。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擁護的,所以所謂的坦克部隊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事實上它是否能夠批准存在還是一個待議的問題。巴頓當然不能小看它。 他寫信給自己的岳父,徵求他的意見。岳父很快來了信,大意是在做好細緻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後,選擇那些自己認為對敵人打擊最沉重,對自己傷亡最小的武器。 他絕對相信岳父的判斷,在得到肯定答覆之後,他又找來一大堆有關坦克在戰場上的使用情況的資料介紹,這使他更有信心了,於是他立即去見潘興,告訴他自己已經決定參加坦克部隊了。 下一步要幹的便只有等待了。坦克在第一次用於實戰時,英國人只是把它作為配合步兵協同作戰的工具,而不是作為一支極具衝擊力的突擊力量。坦克在索姆河的黯淡表現使許多急功近利又不求探索的人們看不到它在未來戰爭中可能發揮的巨大威力,一切都還在試驗階段。但美國人也不是無動於衷的,陸軍部在一片吵鬧聲中終於決定採用這種有爭議的武器,隨即成立坦克部隊的命令也下來了。潘興授命塞繆爾·羅肯巴克準將負責指揮這支新部隊。當時還是少校的巴頓也因自己的選擇來到了這裡。 巴頓並不喜歡他的新上司。羅肯巴克是個嚴肅且一板一眼的人,他希望下級能不折不扣地執行自己的命令。可這個希望在巴頓身上永遠不可能實現。他喜歡東跑西顛,幹些超越軍官職能範圍的事兒,何況此時的坦克部隊幾乎不存在呢! 在英國和法國已經能夠集中大量坦克參加作戰時,美國卻只有兩輛樣品。這是美國的軍械研製人員在法國人慷慨提供設計圖樣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設計定做的。粗陋笨拙的外形與乾澀生硬的內部操作系統讓人看了覺得滑稽可笑,許多參觀過的人都懷疑這個「怪物」在戰場上會比驢車好得了多少,甚至巴頓本人都不喜歡它。他不知道將來會把這一堆鐵似的傢伙用到什麼地方,但是他很小心,不向上司詢問一些可能讓人懷疑他的工作熱情的問題。 他力求拋開那些不如意的初步印象,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一旦下定決心,他的熱情馬上高漲起來。他相信,在坦克部隊組建起來以後,他們能夠不斷地自我發展。 在困難中發現的希望,更能夠激起人們戰勝困難的幹勁。巴頓迎著重重困難,為各種具體事宜操勞。他決定首先讓自己合格。他先後去了英國和法國的坦克學校學習,在此期間認認真真地研究了英法兩國已有的坦克實戰經驗。他覺得還不夠,又買來了一大堆書,仔仔細細地閱讀了西歐近代戰爭史,試圖從中找出坦克在武器技術發展史上的正確位置。這段時間,他的的確確是個大忙人,他也願意顯出一副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這多少有些誇張,但他自我感覺很好。 這些學習與實踐是非常有益的,巴頓的努力使他看到了新的坦克部隊的發展之路。他認為集中使用的坦克群最有突擊力,對坦克集群得當的指揮能夠快速推進,一個防禦點上的突破會很快發展成為一個防禦正面的突破,而且坦克部隊可以用最小的傷亡獲得最大的勝利。但要想有強大的突擊力就必須拋棄那些設計笨重、速度遲緩、火力不強的坦克類型。他評價法國的坦克時尖刻地說:「英勇的法國士兵在他們自己造的坦克裡備受煎熬,而打死的德國人卻寥寥無幾。」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曾作為騎兵軍官的巴頓深受騎兵戰術的影響。 他把輕型坦克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在馬恩河上游地區建立了一個訓練中心。 3.裝甲騎士 每次回想起法國,喬治·巴頓都有點激動。法蘭西這個古老而浪漫的名詞總是勾起他撫膺懷古之情。他與比阿特麗斯·艾爾新婚不久,二人便來到法國度蜜月。這個主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巴頓出的。他瞭解比阿特麗斯的喜好,所以他適時地向她表明自己也是多麼喜歡充滿歷史人文風情的巴黎、馬賽等散發出誘人氣息的地方,於是他們來到了法國。 巴頓已不是第一次來法國了。在讀西點軍校的時候,他就利用假期到法國進行過實地考察。他始終認為,研究戰爭歷史光是停留在書本上是得不到任何有益啟示的,必須把歷史事實與具體的人文、地理環境有機地聯繫起來。為此他跑了許多地方。而他最感興趣的,便是德、法、比三國交界的地方。 這裡是法德交戰的重要之地。拿破崙征服普魯士,或是腓特烈三世覬覦法蘭西,都要在這片地區絞盡腦汁,野心勃勃的計劃從這裡開始制定,而後向對方的國土延伸。每一座山巒、每一條河流、每一段天塹,都是軍事家們心中最敏銳的觸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