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巴頓 | 上頁 下頁


  這個截止一戰爆發時獨立只有100年多一點的新興國家,渾身上下充滿了活力。遼闊的國土,豐富的自然資源,充溢著自由和冒險精神的社會氛圍,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美利堅合眾國就像一個迎著朝陽邁進的青年人,很快就把它的歐洲老古板對手甩在了後面。到本世紀伊始,美國的社會生產力已穩穩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歐大陸。自1618年的30年戰爭開始,西歐一直是近代國際關係大舞臺的中心。這個熱鬧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一度操縱著全球的命運,然而它的發展卻隨著20世紀的來臨變得越來越緩慢。西歐大國忙於軍備競賽和爭奪海外殖民地,發展的勢頭嚴重受阻。英、法已分別退居世界第三、第四位,只有不斷強大的德國上升到了第二位。

  不斷激化的矛盾終於在巴爾幹這個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地方達到了巔峰。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在薩拉熱窩刺死了奧國皇儲斐迪南夫婦,戰爭立即爆發了。

  參戰各國的政府首腦和軍事統帥都預計這是一場速決戰,只要通過幾次大的軍事行動就可以迫使敵方就範,迅速地結束戰爭,達到預定目標。但殘酷的現實是:這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把歐洲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屠宰場。從1914年9月的馬恩河戰役,到1915至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日德蘭海戰,以英、俄、法為一方的協約國以及以德、意、奧為另一方的同盟國,都為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戰略目標依舊寥若晨星。這場大戰變成了拉鋸戰,交戰的雙方被困在塹壕和鐵絲網之間,成千上萬的生命被白白地浪費掉。

  1917年俄國爆發了革命,由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危在旦夕。美國在大戰期間一直是協約國的軍火供應商,一旦俄國退出,美國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在歐洲各列強都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美國參戰的最好時機來臨了。於是美國不再中立,於1917年4月7日對德宣戰。潘興將軍被任命為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率軍來到法國參戰。

  巴頓作為遠征軍總司令的低級副官和司令部營務主任,隨潘興來到了前線。

  戰爭,戰爭!它終於降臨了。喬治·巴頓乘坐軍艦,橫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時,心中激奮不已。雖然他並不推崇戰爭,甚至對戰爭帶來的殺戮懷著極大的厭惡之情,然而他非常渴望參戰。這種願望並不否定他是一個熱愛民主和自由的人。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為自己是一個美國人而驕傲,他甚至認為美國的民主制度以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模式。戰爭與和平、民主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戰爭是上帝的創造——他時常這樣想。既然戰爭發生了,人們就應當勇敢面對。害怕鮮血橫流,害怕炮火紛飛,恐懼已蒞臨的戰爭,這是懦弱的表現。人不可能平平安安度過一生,人類整體也不可能平平安安地不斷延續,災難總是免不了的。巴頓心中一直認為自己的一生是不會平淡無奇的,他想像中的完美自我就是在遇到各種重大危機時能勇敢堅強。他的職業是軍人,因此他渴望在戰火硝煙中成為一個真正無畏的人、智慧的人。

  戰爭存在了多少年,人們對它的爭論也就持續了多少年,名人和平常人都各自對它有著自己認為最合適的解釋。英國17世紀的哲學家霍布斯認為,戰爭是社會的一種自然狀態,它就像人體的疾病一樣,偶爾要發一發,以去除痼疾,協調身體。我們姑且不論此說是對是錯,一些事實總是不容否定的:古往今來,銘刻在人們的意識中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世界的征服者;有許多的大人物是因為戰爭而鑄就不朽之名;輝煌的歷史多是在戰爭時期或是達到頂峰,或是化為廢墟。

  從這個意義上講,巴頓是命運的寵兒。他時常對別人講,自己的才能其實相當有限,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特殊的。他或許可以倚仗自己的頭腦和不懈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律師,一個頗具影響的史學家,但絕對不是最好的律師或最好的史學家——甚至可能什麼也不是。但是他絕對是一個最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他的才能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上帝垂青於他,讓他在生命中的黃金時段裡,先後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前一次是作為青年軍官奔赴戰場而初顯崢嶸,而後一次,則是他帶著歲月的磨礪和人生的體味,作為美軍的主要高級將領,參加美英聯合作戰,在北非登陸,挺進西西里,進攻意大利以及解放法國、挺進柏林的廣闊戰爭舞臺上,與眾多明星共同演繹卓越的軍事指揮和作戰才能,留下了傳世英名。喬治·巴頓的名字得以為人們所記住。

  2.坦克,我來了!

  巴頓滿懷希望與熱情來到了法國,卻發現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高級指揮官們一天到晚都忙於研究戰局,著手制定美軍的一系列軍事計劃。要知道,這是美國第一次派兵到歐陸作戰,從後勤供應到前線指揮,一切都需要從頭幹起。在總司令龐大的指揮所裡,巴頓作為低級副官沒什麼大事可做,一天到晚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跑。潘興將軍似乎同他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親密關係,非常隨便的玩笑沒有了,誰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理會他遠大的抱負。他可不是一個習慣於無所事事、受人冷落的人,何況戰爭離他這麼近,不斷發下來的戰報讓人心作癢。他決定去找潘興將軍。

  「將軍!」巴頓好不容易找到了百事纏身的潘興,恭恭敬敬地敬了一個極其漂亮的軍禮。「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能夠得到您的答應。」

  「講吧!我親愛的巴頓少校。」潘興語調極其平淡地說。

  巴頓注意到了潘興對他的稱呼不是「小子」,這讓他有些掃興。不過他相信將軍是能夠幫助他的。

  潘興此時當然不可能繼續帶著過去在墨西哥時的輕鬆和幽默,但他還是非常看重這個有著咄咄逼人的軍人氣質的下級。他相信在未來的戰爭中巴頓會被磨煉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

  巴頓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竭力平靜地說:「我想到戰鬥崗位上去。這裡現在看來並不十分適合我。您知道,將軍,我是一名戰士,我應該到前線去殺那些德國佬!法國人總是很笨,他們上了前線還在做香檳美夢。」

  潘興笑了笑說:「年輕人,你的想法不錯。我這裡有個新的任務,你或許會喜歡的。」他說的「新的任務」是指正在醞釀組建的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你看,法國人、英國人都在搞這玩意兒,我們美國人也應該試一試。你可以去幹這事,如果不感興趣,可以去帶步兵營。」

  巴頓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結果,他考慮了一下,對將軍說:「我得回去想一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