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貝·布托傳 | 上頁 下頁
六七


  從1981年開始,印巴雙方分別派出巡邏隊抵星峽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採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1984年,印軍搶佔了冰川西側3個山口中的兩個(比拉方德山口和希阿拉山口),巴軍隨之也佔領了另一個山口(吉揚山口)雙方形成軍事對峙後,便不斷發生交火事件。5年來,雙方在該地區不斷增加兵力,構築工事,頻繁交火,同時也不斷會晤,但終無結果。

  除了克什米爾問題外,宗教紛爭也是影響印巴兩國關係的主要矛盾之一。

  印度的教派衝突是國內的一大難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旁遮普問題」又稱「錫克人問題」。印度境內的錫克人集中居住在旁遮普省,信奉錫克教。錫克人不斷掀起維護其民族權利的鬥爭,要求成立錫克人的國家——卡利斯坦國、1984年6月,印度總理英·甘地調動軍隊攻佔錫克人的聖地——阿姆利則金廟,嚴重傷害了錫克人的宗教情感,招來了1984年10月31日的殺身之禍。拉·甘地上臺後,採取措施,平息了錫克人的旁遮普叛亂。在這個問題上,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插手旁遮普問題,威脅了印度的安全和穩定。而巴基斯坦則指責印度在其西部的拉賈斯坦邦訓練騷亂分子,並派他們到巴基斯坦信德省製造動亂。

  另外,激烈的軍備競賽也是影響兩國關係的障礙之一。印度以「對付來自巴基斯坦的軍事威脅」為藉口,從6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於建設軍事強國。80年代印度著手實施一項為期20年的國防現代化計劃。目前,印度陸軍總兵力居世界第四位,海軍、空軍兵力也位居世界前列。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印巴兩國競相制定發展核武器的計劃,並且取得突破性進展。印度於1974年爆炸了一個核裝置後,於1988年2月成功地發射了一枚射程為24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並聲稱,印度已具備生產15一30枚原子彈的能力。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努力研製核武器。在核能力上,巴基斯坦處於弱勢,但印度卻指責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器並威脅印度安全。巴基斯坦多次宣佈它發展核技術是用於和平目的,並主動建議停止核競賽,宣佈南亞為無核區,但印度卻不同意,而提出雙方簽定「互不攻擊對方核設施協議」。

  在整個國際局勢趨向緩和的大背景下,印巴關係稍有解凍。特別是1988年12月貝·布托當選為巴基斯坦總理以後,印巴兩國的敵對關係出現了明顯的緩和跡象。

  貝·布托組建人民黨政府以來,一直把改善同印度的關係作為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貝·布托深知,由於地緣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印巴關係緊張給巴基斯坦造成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壓力。印巴關係緩解,即使一時解決不了懸而未決的雙邊關係問題,但對巴基斯坦解決國內問題還是有利的。另外,印度畢竟是南亞大國,在區域合作中占一定地位.貝·布托也希望印巴改善關係對南亞區域合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5歲的貝·布托同44歲的拉·甘地都是獨立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均沒有經歷過1947年的流血衝突,殘酷的印巴分治沒有給他們留下難忘的創傷。因此,他們不像老一輩領導人那樣對兩國之間的宿怨背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這使他們能夠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時處於比較「超脫」的地位。這次拉·甘地總理飛赴巴基斯坦,利用參加第四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的機會,與貝·布托總理實現會晤,這對老一輩領導人來說近乎于「天方夜譚」。

  對於印度來說,貝·布托是通過競選上臺執政的,較齊亞·哈克的軍人政權對印度更有利;拉·甘地與貝·布托一樣,也想在南亞地區樹立起新一代領導人的形象。

  拉·甘地在1989年也將面臨大選,國大党的對巴政策是一個爭論焦點。印度有大量的穆斯林選民,他們的選票對拉·甘地的國大黨能否連續執政至關重要。占全國人口1/8的穆斯林強烈要求改善印巴關係,印度政府不能不正視這種現實,順乎民心,贏得選票。

  另外,南亞形勢的變化也促進了印度對巴政策不得不有所改變。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以後,美蘇在南亞地區的抗衡已有所緩解,從而改變了巴基斯坦腹背受敵的不利處境,增強了它與印度抗衡的能力,使南亞格局發生了不利於印度的變化。

  南亞其他鄰國也同印度發生了爭執。尼泊爾與印度在續簽貿易條約和過境條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對抗;斯裡蘭卡在印度維持和平部隊撤軍問題上與印度反目成仇;不丹和孟加拉國積極尋求與其它國家發展關係,加強了爭取主權獨立的鬥爭。

  在以前歷次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上,南亞各國普遍強調應加強相互間的信任和諒解,要求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家間的關係。從政治上對印度的「老大哥」位提出了不滿。印度認為,在本次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上,這種不滿情緒將會更加強烈。因此,拉·甘地意識到,緩和與各國之間的千盾,巴基斯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印巴合解,就可以瓦解其他小國的鬥志。可以說,印巴改善關係是被「逼」出來的,是南亞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貝·布托當選為巴基斯坦總理以後,拉·甘地在給貝·布托的賀電中首先表示希望改善兩國關係,並主動取消了每年在印巴邊境地區舉行的例行軍事演習。印度新聞媒介對巴基斯坦新政府的友好言論開始增多。與此同時,貝·布托總理也向新聞界表示:巴基斯坦願為改善巴印關係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拉·甘地趁這次參加第四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的機會,將與貝·布托總理進行首腦會晤。這標誌著南亞兩個大國之間改善關係的帷幕正在徐徐拉開。

  1988年12月29日,貝·布托總理作為東道主在伊斯蘭堡主持召開了第四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孟加拉國總統艾爾沙德,斯裡蘭卡總統賈亞瓦德納,不丹國王旺楚克和馬爾代夫總統加堯姆等七國領導人以及他們的外交部長。各國駐巴基斯坦的外交使節三百余人也應邀參加了會議。在大會上,貝·布托總理當選為該屆首腦會議主席。

  貝·布托總理在致開幕詞時,首先回顧了自1985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立以來,南亞七國克服種種天災人禍的阻礙,在區域合作和自力更生方面所取得的可喜的成就。

  貝·布托說,將要結束的1988年是許多地區衝突出現和平解決曙光的一年,南亞地區也是如此。這對南亞國家在和平建設方面進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作為南亞國家的領導人,為了我們的人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政策和目標。我們應該致力於消滅我們這一地區共同的敵人:貧困、疾病、落後和文盲,而不應把有限的資金花費在擴充軍事力量上。

  貝·布托總理還呼籲制定一個直至2000年的南亞區域合作計劃。

  會議決定,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內11個合作領域中,將首先在農業、衛生保健、氣象學等重要領域進行合作。

  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首腦會議年會的兩個半小時的開幕式上,坐在講臺上的貝·布托總理不時地同拉吉夫·甘地總理進行交談,後來又多次私下會晤,成為最令人矚目的新聞。

  16年前,當貝·布托還只有19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佐·阿·布托總理到鄰國印度參加印巴西姆拉首腦會談。當時,佐·阿·布托總理指著他的「掌上明珠」貝·布托,對他的談判對手英迪拉·甘地總理說:「我要把她培養成巴基斯坦出色的政治家。」

  風雲變幻,鬥轉星移,閃耀在南亞次大陸上的兩顆政治巨星相繼隕滅——佐·阿·布托1979年被政敵推上絞刑架;英·甘地1984年遇刺身亡。而今,英·甘地的兒子拉吉夫·甘地繼承了母親的事業;貝·布托則實現了父親佐·阿·布托的預言,印巴次大陸上又升起了兩顆耀眼的政治新星。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戲劇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