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傳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現在,愛因斯坦最親近的人只剩下瑪爾戈和杜卡斯在身邊。 他們住在離高等研究院不遠的一幢二層樓的住宅裡。早晨,愛因斯坦沿著這條街去研究院,再拐進一條枝葉更加茂密的林蔭小道,穿過小樹林和草地直達研究院的大樓。普林斯頓研究院被一個大公園環繞,草坪間雜著榛樹叢和長滿梧桐樹、槭樹、椴樹的小樹林。這裡還有許多果樹,特別是蘋果樹。秋天,林蔭小道上滿是樹上掉下來的果子。小道漸漸變成街道,兩旁是普林斯頓教授的居住的住宅,要不是照片使梅塞街上第112號住宅為全世界許多人熟悉的話,它在這種住宅中並不顯眼。 甬道的兩邊是修剪整齊的灌木綠籬,它直接通向住宅的大門,進門朝左,靠近用玉米杆裝飾的牆壁是上二樓的木梯。 在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四面牆壁幾乎全被書架占滿了。同房門對著有一個臨花園的大窗戶。窗戶左面的牆上掛著甘地的肖像。右面牆上有一扇通向陽臺的門和一扇通向愛因斯坦臥室的門。在這面牆上掛著約瑟夫·沙爾的美麗油畫、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的肖像。 窗前是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子,旁邊是放煙斗的小茶几,上面還放著一根澳大利亞飛去來器,靠近門口放著圓桌和沙發。 愛因斯坦坐在沙發上,把紙放在膝蓋上寫東西,並把寫完的紙張扔得滿地都是。 在戰時和隨後年代裡,愛因斯坦關於社會政治內容的講話是非常獨特的:其中表達了並非某種明確的綱領,卻是一種為人們、為使人們免遭苦難而做些什麼的不可遏止的要求。羅素於1943年遷居普林斯頓,關於愛因斯坦,他寫道:「我認為,愛因斯坦的立場是同他的道德品質緊密相聯的。對愛因斯坦來說,考慮自己個人的價值,正如輕視旁人一樣,始終是和他無緣的。」羅素把愛因斯坦所特有的毫無虛榮心、毫不冷漠、毫無惡意、毫無優越感,同他為每一個人的獨立價值、為反對壓制和蔑視人的個性的鬥爭作了對比。 「同愛因斯坦交往可以得到異乎尋常的滿足。他雖然很有天才,滿載榮譽,卻保持著絕對的樸實,沒有絲毫的優越感……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人。」 羅素注意到了愛因斯坦的一個特點:他的社會思想是根據他心理上和道德上的特徵而來的;就其實質,它們就是對所有人的幸福和自由的某種不斷的追求,對人的個性的獨立價值的始終不渝的承認。因此,它們最鮮明地表現在直接的交往中。 普林斯頓的居民比起從未見過愛因斯坦的人更生動和更具體地感受到愛因斯坦。但就是那些未見過愛因斯坦的人,也能猜出他對人類幸福的堅定的、焦急的、感人的關懷。在這個意義上,普林斯頓的居民表達了人類的共同信念。他們用一種難以形容的氣氛包圍了愛因斯坦。一方面,愛因斯坦從家裡沿著漫長的綠樹成蔭的小道走到研究院去或是走回家的身影已經習以為常,幾乎成了普林斯頓風光的一部分。對普林斯頓居民來說,同愛因斯坦交談幾句,就像同鄰居聊天一樣,乃是常事。此外,普林斯頓的居民又把愛因斯坦視為百年一遇的傳奇人物。 為什麼在住著許多傑出學者的普林斯頓,只有愛因斯坦同時既是最「自己的」又是最傳奇式的人物呢?愛因斯坦那巨大的聲望來自何方呢?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生活的年代可以具體回答這個問題。在這個期間,愛因斯坦的科學興趣對大多數物理學家是陌生的,也不為廣大公眾所瞭解。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更具體地感覺到大家早在20年代已經猜到的東西——愛因斯坦在竭力勾畫一幅合理的、客觀的、絲毫沒有任何人類中心論和神秘主義的世界國家——揭示自然界中的理性王國。無論當時還是今天,人們同樣感到,合理的科學理想同合理的社會理想是不可分割的。一個非常「自己的」、非常平常的人能成為一個想要在宇宙中發現並在地球上建立和諧王國的傳奇式人物。普林斯頓的居民日復一日地觀察愛因斯坦,他的衣著,他的煙斗,他的微笑,他的漫不經心之中,都滲透出讓人可以捉摸的歷史功勳。 §「上帝精明,但無惡意」 在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生涯中,任何一次失敗都沒使他喪失信心,但建立統一場論的艱難及結果的不理想給了他一個沉重的迷惑。他又以他獨有的幽默自我解嘲: 上帝精明,但無惡意。 對愛因斯坦來說,「上帝精明,但無惡意」不僅意味著世界和諧的存在,也不只意味著統一場論的必要性和原則上的可把握性。愛因斯坦對這一點毫不懷疑。但上述箴言也意味著,存在的和諧能否表現為精確的幾何學關係式?也就是在這裡,愛因斯坦產生了確定上述關係式的最大困難的感覺。所以,在普林斯頓散步時,愛因斯坦常說:「也許,上帝畢竟懷有一點惡意?」 在愛因斯坦對成功解決問題產生疑惑後,他更加相信這種「惡意」在冥冥中控制著什麼。只是越到後來,這種希望越渺茫,愛因斯坦工作勁頭反而越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