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在柏林,愛因斯坦同新環境進行科學交往的基本形式是每週一次的物理學討論會。愛因斯坦呆在柏林的年代,一直都舉行這種討論會。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們聚在一起,討論、演說、爭吵,為新物理學的誕生殫精竭慮,貢獻出人類最傑出的智慧。 後來,所有參加過討論會的學者們,都在自己的回憶中一再提到這種難忘的科學討論會。在他們的回憶中,最突出的形象就是愛因斯坦。他深刻的思想、無拘無束的個性、誠摯親切的作風,都讓人難以忘懷。可這位新院士,除科學討論會外的官方會議,他從不參加,也無任何興趣。 剛到柏林,愛因斯坦的生活比較平靜,結識了許多新朋友,人們出於禮貌和景仰,也很少挑剔他、非議他。可沒過多久,不拘一格的愛因斯坦式的生活習慣還是引起了刻板的德國先生們的議論,德國人的繁文縟節同樣讓愛因斯坦覺得彆扭。 1914年5月,愛因斯坦給蘇黎世的胡爾維茨寫信發牢騷:「出乎意料,在這裡我的生活安排得還算順利;我內心的平靜只是由於人們在每件瑣事上對我苛求才遭到破壞,譬如我該穿什麼樣的衣服,要不然某些所謂長者就會把我歸入社會渣滓之列。」 這時的愛因斯坦,只屬相對論。他的意識被加速運動的相對性問題、引力問題、空間幾何屬性對空間中發生的事件的依賴性問題吸引住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這些問題。 普朗克回憶說,有一次,他約愛因斯坦一起去參觀波茨坦天文臺。他們說好在指定時間在一座橋上會面。普朗克恰好有些瑣事,擔心不能準時到。 愛因斯坦說:「沒關係,我在橋上等你就是。」 「不過這會耽誤您的時間了,」普朗克不安地說。 「一點也不!我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做我的事。難道我在橋上考慮問題會比在家裡少嗎?這不可能。」愛因斯坦有他自己的道理。 還有一次,愛因斯坦得知他在柏林的同事,心理學專家施圖姆普夫教授對與空間有關的感覺和表像感興趣。本來按照禮儀,新院士應——拜訪老院士,愛因斯坦一直沒完成這項他永遠不會的活動。這下可好,禮儀拜訪與感興趣的話題正好結合起來。於是愛因斯坦在一天早晨前往拜訪施圖姆普夫教授。 由於沒有預約,主人恰巧不在家。女傭人問他要不要留話。他說不必了,過一會兒再來。獨自一人在公園呆了幾個鐘頭後,愛因斯坦再次敲響了施圖姆普夫教授家裡的門。 女傭人發窘地告訴愛因斯坦,說主人吃完午飯正在午睡。 愛因斯坦一點也不惱火,他平靜地說:「沒關係,我過一會兒再來。」 下午四點鐘,愛因斯坦收起手上計算的紙和筆,又去了施圖姆普夫教授家。 女傭人打開門,說:「主人起床了。」愛因斯坦微笑著對女傭人說:「耐心和恒心是會得到酬報的。」 老院士見到聞名已久的新院士,十分高興。不料剛一落座,客人馬上就談起廣義相對論中的空間概念,而且是滔滔不絕。可惜,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對數學一竅不通,客人滿嘴的數學術語,使他墮入了雲霧中。等到愛因斯坦發現主人的困窘,時間已過去了四十幾分鐘,拜訪時間早就該結束了。 愛因斯坦尷尬地起身告辭,連連道歉。 1914年秋,愛因斯坦為《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寫了一篇長篇論文。這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系統地、詳盡地討論與格羅斯曼合作的第一篇論文中所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對張量分析和微分幾何的簡述幾乎占論文篇幅的二分之一。愛因斯坦清楚地認識到有必要用自己的方式解釋這些技術;這些技術對於愛因斯坦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來說都是新鮮的。這篇論文中還含有物理學中的幾個新特點。首先,愛因斯坦反對牛頓的轉動絕對性記點。例如,牛頓常用轉動的裝滿了水的水桶來說明問題。 相反,愛因斯坦強調說:「我們無法區別『離心場』和『引力場』,我們可以把離心場當作引力場。」論文還有一個勝人一籌之處,愛因斯坦第一次得出了點粒子運動的測地線方程,並且證明它有正確的牛頓極限。張量理論還包括紅移和光彎曲的早期成果(依然是舊值,是正確值的一半)。最後一個成果是他對時空性質的重要評論,這是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到時空性質問題,即「根據我們的理論,空間的獨立性是不存在的。」 這篇論文還帶來一個好處,促使愛因斯坦在1915年初開始與利維—西維塔通信。西維塔指出了一些技術上的錯誤。這些錯誤引起了愛因斯坦的警覺,對此他非常感激,他終於找到一位熱衷於他工作的內行。 總之,到1914年末,愛因斯坦可以回顧說,這一年給他的私人生活和職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廣義相對論中一些關鍵性問題把他難住了,而且仍然是在孤軍奮戰,但他對相對論的前途依然充滿信心。果然,一年之後,愛因斯坦糾正了自己概念上的錯誤,完成了相對論。理解相對論的人越來越多了,許多人開始積極投入到推動相對論發展的研究中來。 §不要戰爭 愛因斯坦做夢也沒想到,在他到達柏林僅四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 他曾十分厭惡過的德國軍國主義就是這場戰爭非發動者。 德意志帝國成為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 皇帝陛下、內閣大臣、民意代表議員先生,都通過不同媒介激發極端的民族情緒,鼓噪著狂熱的戰爭情緒。 德意志民族整體陷入戰爭的喧囂之中。 菩提樹下人山人海,戰旗飛揚,軍號嘹亮。出征的軍人邁著整齊的步伐,懷著視死如歸的激情走向戰場與死亡。圍觀的人群歡呼著,把一束束鮮花投向戰士。少女們懷著滿腔熱情吻別著出征的戰士。 這一幕幕情景不能說不動人,為德國而戰,把德國人的民族情緒激到了頂點。法蘭西是「世代仇敵」;英國佬是「背信棄義」;「俄國熊」落後而野蠻。除了德國,都成為德國的敵人! 狂熱、愚蠢的戰爭口號震天動地,人們已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這種具有煽動性的民族主義「熱潮」不僅讓普通德國人失去了理智,同時一樣影響了許多平時小心謹慎的德國學者。肆無忌憚的復仇情緒和盲目的民族仇恨,把學者們瘟疫般地席捲進來,柏林的教授們紛紛加入了戰爭宣傳的大合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