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 | 上頁 下頁
五四


  儘管相對論和愛因斯坦本人都受到過圍攻。在法西斯統治下,他被趕出理學院,被抄家,失去教授職業,以至被剝奪德國公民權;他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人身受攻擊。然而,他從來不向納粹或別的惡勢力低頭。

  這突出表現在1933年他同猖獗一時的德國法西斯勢力的鬥爭上。當時,他的摯友馮·勞厄為他擔心,寫信勸他對政治問題還是以明哲保身為好。他立即斬釘截鐵地回答:

  「我不同意您的看法,以為科學家對政治問題——在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就是人類事務——應當默不作聲。德國的情況表明,這種克制會導致:不作任何抵抗就把領導權拱手讓給那些盲目的和不負責任的人。這種克制豈不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嗎?試問,要是喬爾達諾·布魯諾、斯賓諾莎、伏爾泰和洪堡也都是這樣想,這樣行事,那末我們的處境會怎樣呢?我對我所說過的話,沒有一個字感到後悔,而且相信我的行動是在為人類服務。你以為我因為不能在目前狀況下留在你們的國家裡而感到後悔嗎?這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即使他們讓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在愛因斯坦看來,既然政治問題在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就是人類事務,那末,作為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就不應當躲避。他意識到,科學家通過勤懇的勞動,可在消除專制、歧視、偏見方面,可在純潔人的心靈方面作出貢獻。如果科學家能夠有時間和勇氣來誠懇地、批判地考慮面臨的任務,並且採取相應的行動,那末,公正而妥善地解決某些國際政治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愛因斯坦是作為科學家關心政治,而不是作為政治家關心科學。他對出身于知識分子的馬克思和列寧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表示由衷的敬意。1917年秋天,對於俄國工人和農民革命的勝利,愛因斯坦表現出由衷的喜悅。他認為,這是馬克思學說在一個大國裡的一次成功嘗試。也是在社會平等原則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初次試驗。幾年後,他著文表達了對十月革命和俄國革命導師列寧的崇敬心情:「我崇敬列寧,因為他是一個為爭取實現社會平等而獻出自己一切的偉人。雖然我認為他的手段欠妥,但有一點應該肯定,像他這樣的偉人是人類良心的造就者和捍衛者。」

  愛因斯坦表示深信,熱烈追求正義和真理的熱忱,其為改善人類的狀況所作的貢獻,要勝過政治上的權謀術數,後者終究只會引起普遍的相互不信任。包括科學家在內的大眾對維護公正和反對不義的起碼反應,歸根結蒂是防止人類不至於墮落到野蠻狀態的惟一保障。因而,他不斷地為反對專橫的統治和壓迫、為反對對個人信仰和對公眾的迫害而大聲疾呼。他說:「我所做的僅僅是這一點:在長時期內,我對社會上那些我認為是非常惡劣的和不幸的情況公開發表了意見,對它們沉默就會使我覺得是在犯同謀罪。」

  愛因斯坦更熱衷的是動員一切知識分子為反對民族沙文主義而鬥爭,為爭取社會公正,實現世界和平而鬥爭。反對暴力,反對戰爭,幾乎是愛因斯坦關於社會政治問題最基本的信念。他雖然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首要的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1960年出版的,由他的遺囑執行人O.那坦和H.諾爾登編輯的文集《愛因斯坦論和平》,就有相當於中文將近100萬字的篇幅,系統地反映了愛因斯坦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思想觀點。

  愛因斯坦對政治問題的第一次公開表態,是1914年簽署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這次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各國科學家紛紛為他們各自的「祖國」效忠。戰爭一開始,德國就有93個科學文化界名流聯合發表宣言,為德國的軍事侵略辯護。愛因斯坦則針鋒相對地站出來公開反對這次戰爭。1914年10月中旬,包括他在內的四個人簽署了反戰宣言《告歐洲人書》,呼籲善良的歐洲人,團結起來,爭取和平。這個宣言,雖然不是愛因斯坦寫的,但同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完全一致。重讀這份愛因斯坦一生中簽署的第一個政治宣言,對於深刻認識他的政治思想無疑是有意義的。宣言全文如下:

  以前任何一次戰爭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完全破壞文化合作。而這次戰爭恰恰又發生在這樣一個時候:技術和交通的進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有國際交往,而這種關係必將走向普遍的、全世界的文明。也許正由於以前存在著那麼多的國際間的紐帶,當我們看到了這種關係的斷絕,就更加傷心,更加痛苦。

  我們一點也不能被弄得驚慌失措。凡是對共同的世界文化稍為關心的人,現在都有雙倍的責任,為維護這種文化所必須引為依據的那些原則而起來鬥爭。

  然而,那些本來可指望具有這種思想感情的人——主要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到目前為止的反應,幾乎使人看來,他們好像已經放棄了任何還想維持國際交往的願望。

  他們以敵對的精神來講話,而沒有站出來為和平說話。民族主義的熱情不能為這種態度辯解。這種態度同這個世界上從來被稱為文化的那些東西是不相稱的。如果這種精神在知識分子中間普遍流行,那將是一種嚴重的不幸。我們深信它不僅會威脅文化本身,同時還會危及民族的生存,而這次野蠻的戰爭也正是以保衛民族生存為藉口而發動起來的。

  技術已經縮小了這個世界。的確,今天大歐羅巴半島各國相互擠撞的情況似乎很像以前擠進那幾個伸向地中海的較小半島上的各個城邦那樣。旅行是那麼普及,國際間的供求那麼密切地交織在一起,歐洲——幾乎可以說整個世界——甚至現在就已成為一體。

  必須防止歐洲由於缺乏國際組織而重蹈古代希臘的覆轍!毫無疑問,有教養的和好心腸的歐洲人至少有責任去作這樣的努力。要不然,難道讓歐洲也因兄弟鬩牆,逐漸精疲力竭而同歸於盡嗎?

  目前正在蔓延開的戰火是很難產生「勝利者」的,所有參加戰爭的國家很可能都將付出極高的代價。因此,一切國家裡有教養的人都要盡力去爭取這樣一種和平條約,這種條約不管目前衝突的結果如何,將都不會撒下未來戰爭的種子;這樣的努力顯然不僅是明智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必須利用由這次戰爭所造成的歐洲不穩定和動盪的局勢,把這個大陸熔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促成這種發展的條件,無論在技術上和文化上都已成熟。

  這裡不是討論怎樣可以達到這種歐洲新秩序的場合。我們唯一的目的是申明我們這樣一個深切的信念:歐洲必須聯合起來保衛它的土地、它的人民和它的文化,這個時機已經到來。我們公開聲明關於歐洲統一的信念,這個信念我們相信是為許多人共有的;我們希望這樣公開聲明我們的信念,會促成一個聲勢浩大的歐洲統一運動的發展。

  朝著這個方向走的第一步,應當是一切真正愛護歐洲文化的人——一切曾經為歌德所預言為『善良的歐洲人』的人們——團結起來。

  我們不應當放棄這樣的希望:他們的一致呼聲即使在今天也還是可以高過武裝衝突的喧囂,尤其是如果那些已享有聲望和權威的人也共同來呼籲。

  我們再重複一句,第一步是歐洲人團結起來。如果像我們所熱忱希望的,在歐洲能夠找到足夠多的歐洲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歐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事業,而不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名稱——我們就將努力去組織歐洲人的聯盟。到那時,這個聯盟可以發出號召,並採取行動。

  我們自己所探索的不過是行動的第一步,就是發出這個挑戰書。如果您同我們一條心,如果您也決心為歐洲的統一開創一個廣泛的運動,那末就請您簽上自己的名字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