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因斯坦 | 上頁 下頁
五二


  愛因斯坦進而認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他由自己青年時代的切身體會,對當時窒息人的學校教育和教學方法深為不滿。他十分讚賞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法拉第的創新精神。他說:「對於我們,法拉第的一些觀念,可以說是同我們母親的奶一道吮吸來的,它們的偉大和大膽是難以估量的。」他認為,法拉第所以能夠發現電磁感應定律,提出了「場」的概念,就是因為他沒有受過因循守舊的「正規的大學教育」,「沒有背上傳統的思想包袱」。

  愛因斯坦提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愛因斯坦不迷信權威,在科學探索中善於懷疑,獨立思考,敢於創新。他稱自己是個「離經叛道的和好夢想的人」。他不受傳統和現有學說的束縛,他走自己的路。愛因斯坦的離經叛道,作為一種精神比他的物理成果對人類的意義更重大得多。成果總是有限的,而精神卻能永恆。真正理解愛因斯坦的價值,必須要像愛因斯坦理解《猶太教法典》的價值那樣。他說:「一個人為人民最好的服務,是讓他們去做某種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並且由此間接地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這尤其適用于大藝術家,在較小的程度上也適用于科學家。當然,提高一個人的思想境界並且豐富其本性的,不是科學研究的成果,而是求理解的熱情,是創造性的或者是領悟性的腦力勞動。因此,如果要從《猶太教法典》(Talmud)的知識成果來判斷這部法典的價值,那肯定是不適當的。」

  愛因斯坦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他認為一個人具有批判精神,就會有不滿足的心情。對於一個誠實的、有批判精神的人,這種心情是很自然的。一個人有沒有批判精神,他在人生價值這個天平上的分量會大有差別,他對人類進步能做什麼貢獻也會有根本差別。所以,愛因斯坦提倡青年人要發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在他看來,「使青年人發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於有價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關的」。愛因斯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使他創造了光輝的成就。正如郎之萬在向愛因斯坦致敬時所說:「他很正確地把勇敢和智慧結合在一起;他具有這兩種品質,但是他具有正是表明他的天才的那種明智的勇敢。他敢於正視困難,他並不為思想習慣、恐懼和偏見所拘束。正是這種精神,才使得他能夠完成如此偉大的事業,並且在對於世界的認識中給我們帶來了如此深刻的變化。」

  愛因斯坦以做一個追求真理的人而自豪。他把追求真理和科學知識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尚事業作為自己的信仰。他認為,歐洲知識分子的出色成就的基礎,「是思想自由和教學自由,是追求真理的願望必須優先於其他一切願望的原則」;「我們這份最有價值的財產,是用純潔的偉大的殉道者的鮮血換取來的」。愛因斯坦所說的自由是現代西方思想中的自由,正如他所解釋的:「我所理解的學術自由是,一個人有探求真理以及發表和講授他認為正確的東西的權利。這種權利也包含著一種義務:一個人不應當隱瞞他已認識到是正確的東西的任何部分。」愛因斯坦認為,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這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

  在認識人生意義方面,愛因斯坦有許多精闢見解。他指出,凡是認為自己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無意義的人,他不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難以適應生活。他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末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愛因斯坦反對偶像崇拜,厭惡阿諛奉承。他主張「讓每一個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他認為:「在我看來,個人崇拜總是沒有道理的。固然,大自然在她的兒女中間並不是平均地分配她的賜物;但是,多謝上帝,得到優厚天賦的人是很多的,而我深信,他們多數過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要在這些人中間挑出幾個,加以無止境的讚頌,認為他們的思想和品質具有超人的力量,我覺得這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級趣味的。」

  愛因斯坦對他自己被人作為崇拜的偶像而感到十分不安。他說:「我自己受到了人們過分的讚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這就是我所經歷過的命運,把公眾對我的能力和成就的估計同實際情況作個對照,簡直怪誕得可笑。」在愛因斯坦看來:「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努力。我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我自己的本性驅使我去做的。它居然會得到那麼多的尊重和愛好,那是我深為不安的。」他犀利地揭露了當時在德國氾濫成災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追隨者的盲目性,說這種人「所以長了一個大腦,只是出於誤會:單單一根脊髓就可滿足他的全部需要了」。

  愛因斯坦認為一個人應該有自我犧牲精神和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他對馬克思和列寧抱有很大敬意,認為他們都是為社會正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人物。在十月革命後不久,他說:「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他在30年代初寫的《社會和個人》一文中強調:「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著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是由於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社會都支配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他向大學生們提出忠告說:

  ……如果你們想使你們一生的工作有益於人類,那末,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鬥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在你們埋頭于圖表和方程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愛因斯坦的生死觀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早在1917年,愛因斯坦大病的時候,就坦然地對朋友說:他不怕死。

  「不,我同所有活著的人是融為一體的,所以,在這無窮無盡的人流中個別的成員開始了和終結了,我覺得都無關宏旨。」

  有一次在與英費爾德的談話中,愛因斯坦說:「生活,這是一出激動人心的和輝煌壯觀的戲劇。我喜歡生命。但如果我知道過3個小時我就該死了,這不會對我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只會想,怎樣更好地利用剩下的3個小時。然後,我就會收拾好自己的紙張,靜靜地躺下,死去。」

  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對失去生命的坦然,這是愛因斯坦獨特的生命意識。他確實無視個人的死,並對死無動於衷,但他又具有對已經死去和將要死去的親人們的強烈的而又平靜的憂傷,這是他生死觀的又一次和諧。在病重中,對所有來看他的朋友、同事們,愛因斯坦總是平靜地說著同一句話:「別難過,人總有一天要死的。」「除了我的科學理想和社會理想,我的一切都將隨我一起死去。」

  4.為什麼要社會主義

  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和進步學者,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給人類以希望。但他所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充滿不公正、恐懼和悲慘的貧困。因而他不斷地思考著人類發展的出路。

  從社會政治信念看,愛因斯坦屬￿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派左翼,堅決反對威廉君主政體。但從他對資本主義所持的態度上看,他批判資本主義給人們造成的禍害,同情社會主義,期望和平、民主、自由和社會主義。

  早在瑞士求學時,愛因斯坦受到社會民主主義思潮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自稱是社會主義者。他認為社會主義的理想同猶太民族的傳統是一致的。什麼是猶太民族傳統呢?愛因斯坦在《他們為什麼要仇視猶太人》一文中認為猶太民族傳統具有兩個最根本的特徵。首先是社會正義的民主理想,以及一切人中間的互助和寬容的理想。甚至在猶太人最古老的宗教經文裡,就已浸透了這些社會理想,這些理想強烈地影響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且對大部分人類的社會結構都有良好的影響。這裡還應當提到每星期休息一天的規定——這對全人類是一個意味深長福祉。像摩西·斯賓諾莎和卡爾·馬克思這樣一些人物,儘管他們並不一樣,但他們都為社會正義的理想而生活,而自我犧牲。而引導他們走上這條荊棘叢生的道路的,正是他們祖先的傳統。猶太人在慈善事業領域裡的獨特成就,也出自同一來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