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奧斯特洛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六〇


  就這樣,「句號」終於被同志們消掉了。可以在莫斯科和索契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裡聽到這個遠遠沒有完成的錄音。

  初次踏上他的房間門檻的人,看到他的樣子,無不為之驚異。一個人一動不動地仰臥了整整九年。只有他手中的筆能夠揮動,修長的手指像音樂家的手指一樣。病魔把他折磨得瘦削、蒼白而憔悴。只是在濃黑的眉毛下,周圍生滿睫毛的、漂亮的、栗色的眸子裡,閃爍著生命的火花。它們仍然是那樣明朗、晶瑩:仿佛奧斯特洛夫斯基能看到一切似的,雖然他已完全雙目失明了。

  他微笑著,開始講話——來訪的人都忘記了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病入膏盲的人。他不想喚起人們的憐憫之心。「我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夥子。說我的四肢不能動彈——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在掩蓋著自己痛苦的同時,他經常反復地說:生活是多麼美好,他是幸福的人。

  這完全是由衷之言。他喜歡人們常在他的身邊談笑逗樂。他喜歡辯論,喜歡音樂和唱歌。他喜歡同朋友一起唱歌。從前在遙遠的年代裡作為一個小夥子和共青團員所喜愛的東西,仍然留存在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後的日子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出版之後,許多老朋友找他來了。哈爾科夫醫療器械研究所前護士阿·普·達維多娃,20年代的共青團工作人員普·庫希,姆·羅德金娜,青年時期的朋友勒·鮑裡索維奇,勒·別列弗斯……

  經常可以看到他和朋友們、作家、詩人、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演員興高采烈地談話。僅在最近三年來,前來看望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幾乎包括了俄羅斯、烏克蘭所有的著名作家、詩人和評論家。

  經常上他這兒來的還有莫斯科、基輔、明斯克出版社的編輯。安娜·卡拉瓦耶娃和馬爾克·柯洛索夫常來拜訪他。早在1932年合作中建立起來的友誼到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生命終止的時刻也沒有減弱。亞·綏拉菲摩維支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悉心關懷。在高度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才幹的同時,綏拉菲摩維支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之處,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文學創作上幫助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對此深有感觸。他尊敬和熱愛亞歷山大·綏拉菲摩維支。他們的談話常常是好幾個小時……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對米·亞·肖洛霍夫懷著深深的敬仰之情。早在1929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讀完小說《靜靜的頓河》,就高度評價這部優秀作品。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問世之後不久,這兩位作家便結交為好友了。1935年11月,奧斯特洛夫斯基將自己的書贈給了肖洛霍夫同志。「緊緊地握您的手,並祝您在《靜靜的頓河》第四卷的寫作中成績卓著。衷心地希望您成功。讓哥薩克——布爾什維克成長並攫取我們的心。讓那些英雄——流盡鮮血的、靜靜頓河草原上的工人們失去浪漫主義吧。謹致共產主義的敬禮!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1936年11月,肖洛霍夫全家在莫斯科會見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如同過節一般等待這次會見。在和肖洛霍夫的孩子們見面時,他將禮物贈給他們,並與他們逗笑取樂。只剩下他們兩個人時,兩位作家進行了一番熱情的長敘。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很想知道肖洛霍夫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意見。遺憾的是,他們的談話沒有做記錄。

  匈牙利作家馬捷·劄爾卡經常到奧斯特洛夫斯基這兒來。活潑愉快、精力充沛的美男子馬捷不習慣坐著,在談話的時候他通常總是在屋子裡踱來踱去。他們常進行辯論,尼古拉在辯論中從不輕易讓步。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給安·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寫道:

  「昨天開門後,馬捷同志走進來。我聽到他高聲喊道:『哎,掃帚星又回來了……』關於他我不想奉告,你比我更瞭解他。這個匈牙利人不會不是我們的朋友。對待他不應帶偏見,就像他對你一樣。和他一起,至死也不感到寂寞。」

  馬捷·劄爾卡曾回憶說:

  「奧斯特洛夫斯基留給我的印象是與眾截然不同的,最主要的是,這個印象鼓舞人心。至於尼古拉臥床不起,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等等,這都是表像。而實質是:這是個大力士,是個英勇的青年,是戰士,從他身上可以感覺到他是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他充滿著對生活的渴望,充滿著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的熱愛。至於他的身體狀況……這也是微不足道的事,確實是個問題,有點叫人揪心,但是,是可以克服的,是暫時的,不是絕對不可以改變的……」

  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讀者很容易從豪放的、充滿熱情的革命家匈牙利人沙依諾的形象想像到馬捷·劄爾卡……

  最近幾年常來走訪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還有演員、音樂家、藝術家、作曲家。

  畫家雅爾-克拉夫琴柯、德國畫家和反法西斯戰士弗格列爾曾為奧斯特洛夫斯基畫過像。雅爾-克拉夫琴柯作的肖像曾出版過普及本。弗格列爾給尼古拉所作的栩栩如生的肖像已由拉婭轉送莫斯科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收藏。

  奧斯特洛夫斯基還和依·蘇達柯夫以及青年工人劇院其他領導人見過面,這些同志正在根據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改編話劇。遺憾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未能看到這個劇本的上演——該劇在青年工人劇院上演是在奧斯特洛夫斯基去世後的1937年。

  最有趣的是莫斯科葉爾莫洛娃劇院演員們的會見。在索契新居的露天陽臺上,大家聚攏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身邊。演員們表演了阿·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歌劇《貧寒不是缺陷》中「米佳和柳波芙·戈爾捷耶夫娜」一幕。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說:

  「聽了你們的臺詞,我想,這種感情是否表達了真實的生活。我認為柳波芙·戈爾捷耶芙娜的戲演得不錯。這樣的女性在生活中是大有其人的……列卡列夫飾米佳表現得十分堅決……不自由的、受壓制而不敢反抗的人的表現方式可有不同。我們大家都知道,命運經常使人屈服。但是,可以這樣跪著爬,主人看到會想:『喏,今天他在地上爬,而明天站起來會把我絞死……』」

  最愉快的是與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學生們的會見。他們來到尼古拉住的高爾基大街,給他表演他喜愛的音樂作品。演奏了許多經典節目,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鵝湖》音樂,阿利亞華耶夫的《夜鶯》和裡姆斯基——阿爾薩科夫的《丸花蜂在飛翔》。

  當正式節目演奏結束後,奧斯特洛夫斯基對青年們說:

  「你們是共青團員嗎?」

  「是的,我們都是共青團員!」大學生們驕傲地回答說。

  「那就讓我們記住,我們是未來的演員,而我是一個作家,讓我們一起按照共青團那樣和諧地唱戰鬥歌曲,就像當年曾經唱過的一樣。讓我們跳起舞來吧。說老實話,我不可能跳舞了,但是在唱歌方面我不會落在你們後面……」

  他像一個有經驗的領唱,滿懷信心地開始引吭高歌,領著大家唱起來。他那動人的歌喉,並未因疾病而減弱。

  當青年們翩翩起舞時,好像他也從床上跳下來一起旋轉……

  女歌唱家B·杜霍芙斯卡婭在索契巡迴演出期間,不止一次到奧斯特洛夫斯基家來,在鋼琴家西格茲蒙德·卡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音樂會每次幾乎都以《鷹雛》這支歌來結束。奧斯特洛夫斯基非常喜愛這首歌,歌詞「別想到死,要相信自己還是個16歲的孩子」把他帶到了青少年時代。

  ……

  「真是一部巨大的人的傳送器。」奧斯特洛夫斯基是這樣稱呼這幾次會見。

  和多方面人士的廣泛交往,活躍的談話和辯論,友好的批評——這一切使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應該說,尼古拉善於交際,他富有濃厚的幽默感,說說笑笑、談笑風生。因此,他常把人們吸引到他身邊來。他最討厭表裡不一的行為。他自己是一個襟懷坦白、正直忠誠的人,他能很快解除任何誤會,如果誰企圖把水攪混的話,他很快就把它「澄清」。奧斯特洛夫斯基視為朋友並取得他信任的人,如果騙了他,哪怕只有一次——與這種人絕交是不後悔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