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奧斯特洛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1933年6月1日,奧斯特洛夫斯基把修改計劃告訴了卡拉瓦耶娃,並說: 「《青年近衛軍》戰士們對本書第二部提出的意見對我是有決定意義的。這是我的工作隊指揮部的評論。我想,直到我的生命終結,我與《青年近衛軍》是不會分離的。她是『我的』。」 1933年6月6日,奧斯特洛夫斯基給卡拉瓦耶娃寄去最後三章 ,並把小說第二部的全部手稿寄給了《青年近衛軍》出版社。 九個月的緊張勞動過去了。他已疲憊不堪,必須適時休息。 奧斯特洛夫斯基允許自己喘一口氣。 「現在我放了『假』。休息一下,即看一點新文學作品……」這幾天又有了新消息:彼得·諾維柯夫通知拉婭說,他以作者的名義簽訂了在烏克蘭出版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部的合同。 這個消息使奧斯特洛夫斯基感到高興,他回答說:「當然,只要這本書能用烏克蘭文出版……即使不付分文稿酬,我也同意簽訂任何合同。」他情緒非常好,在信中繼續寫道:「是安娜寫的,而我只是用口哨吹鬥牛士的主歌。」1933年6月22日,小說第二部的手稿被寄到烏克蘭哈爾科夫《青年布爾什維克》出版社。 同時,從《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得到回信:建議按照他們的意見修改正文。 奧斯特洛夫斯基立即著手幹這項工作。他力圖認真修改小說的第二部,同意安娜·卡拉瓦耶娃代表《青年近衛軍》雜誌社的指示和《青年近衛軍》出版社的意見。 正在這時疾病又發作了。計劃被夭折了。 8月11日,他在寫給卡拉瓦耶娃的信中說: 親愛的安娜同志!我同時收到你和《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同志們的來信。把此信的抄件寄給你。我現在正開始修改此書,並很快遇到我所面臨的困難。根本的問題是,滌去灰塵,要比從頭寫困難得多。我明白,在現階段我是力不能及的。一年多的緊張工作耗費掉了我的全部體力。我的力量只能仔細地校一遍,把手稿中含混不清的地方改正過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沒有力量繼續在正文上加工了。他同意出版社的意見,作一些壓縮和修改,雖然這一方案現在並不使他滿意。這本書由編輯拉·什彭特簽字於1934年4月付印。6月8日,奧斯特洛夫斯基收到這本書的清樣。在灰色的細棉布的封面上,還是刺刀和一枝兩朵開放的薔薇花:全貌重複1932年出版的小說第一部設計的封面。僅僅刺刀是銀色。 《青年近衛軍》出版社一萬冊的印數不能滿足要求。出版社決定兩本書分別再版。1934年9月10日簽字付印第一部,而在同年9月21日——付印第二部。每本書印數為三萬冊。 這些書被搶購一空。各個圖書館裡,人們連日排隊借閱。要求寄書的來信像雪片一樣向奧斯特洛夫斯基飛來。讀者們知道作者正在重病之後,紛紛寄來慰問信和治療疾病的藥方。 早在1933年1月,工農紅軍政治部來信說:「小說第一版的百分之八十都被部隊圖書館訂購了。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消息更激動人心啊!拿到這本書簡直是得到了武器。」 1934年6月1日,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被接受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會員證號碼是616號,由馬·高爾基簽發寄到索契去的。 「會員證是高爾基簽發的!」尼古拉說:「這說明他瞭解我的平凡的勞動!意味著他信賴我。我一定不能辜負這一信賴!疾病有什麼了不起!我沒有權力為疾病憂慮不安!」 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高爾基逝世後,葉卡捷琳娜·巴甫洛芙娜·別什科娃敘述了這樣一件事: 「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曾和我說起奧斯特洛夫斯基一事,我記得已不十分確切了。大概在馬克辛(高爾基的別名)去世前兩年,即1934年下半年,不會比這個時間更早。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勸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當時似乎這本書即將出版或已經出版了。高爾基並沒有指出這本書藝術方面的特點,而指出它的巨大的精神意義,這種精神意義對青年來說是應當具備的。他對我講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他說,他的一生——是精神戰勝肉體上的光輝範例。」 關於阿·馬·高爾基和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關係還有一件事可以說明。教育工作者和新聞記者安東尼·阿爾卡季耶維奇·拉緬斯基1935年曾兩度在索契訪問奧斯特洛夫斯基。同年,拉緬斯基因為紀念列格勒原共青團工作的稿件與高爾基見了面。 「約略看過稿子後,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說,他不準備修改這篇稿子,因為這是共青團的事情,而他對這些事情不內行。 「『我為您寫一個便箋給《青年近衛軍》出版社一位編輯,那裡的小夥子們比我更瞭解得清楚……』 「拿出一張紙後,他給《青年近衛軍》編輯寫了幾句話交給了我,問道: 「『你知道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個作家嗎?』他拿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說:『從我住的這兒往上走,順著特維爾林陰道,在斯特拉斯特維爾街①,這個非凡的人物就住在那裡——沒有錯。他雙目失明,不能動彈。然而,他身心都隱藏著一種偉大的力量,寫了一本關於共青團的書。是啊,這是一本多麼好的書啊!我們這裡有些人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對待他,但是,這是他們良心上的事。而我認為,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向奧斯特洛夫斯基學習!我對你有個建議:順便去看看他,他重病在身,可能不允許交談,但是一定要去看望他,一定要去。那時你會明白,什麼叫生活和鬥爭……』「沉思了片刻,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繼續說: ①當時尼·奧斯特洛夫斯基住在莫斯科特維爾大街,現改名為高爾基大街。 「『我也要去看望他,我已經是第二遍讀他的書了,我真想寫寫他。等我的病好後,我親自去看他,向他致敬。要知道,這是一位英雄,這是一位新世界新文學的文學家——未來是屬他的……我們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是個人才輩出的民族,我們創造的功勳是不計其數的……我們已經年老了,未來屬你們……』」在阿·馬·高爾基檔案館保存著高爾基親筆寫的一張便條。現將它的正文抄錄如下:「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索契,奧列霍夫大街47號。向米·葉·柯利佐夫查詢。」便條上沒有日期。但根據「奧列霍夫大街47號」的地址和「向米·葉·柯利佐夫查詢」的話來判斷,便條是1935年寫的,當時奧斯特洛夫斯基住在奧列霍夫大街,這時《真理報》(3月17日)上發表了柯利佐夫的文章《勇敢》。 奧斯特洛夫斯基焦急地等待著阿·馬·高爾基對他的小說的意見。 「今天是個好日子,」他在1934年4月1日給亞·阿·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寫道,「收到了你的信和一封通知,說高爾基日內將發表一篇文章,論述你的徒弟的小說的全部缺點。安娜同志,我將受到指責,要知道在第一次嘗試中,我有不少地方都搞錯了。這我承認,我有些難為情。要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巨匠,他的批評使我深為不安。」 尤其現在,他在給芬克利什金、諾維柯夫一家,特羅菲莫夫和日格列娃寫信時,談到了等待這篇文章發表的心情。他等待這篇文章達五個月之久。遺憾的是,這篇文章一直沒有露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