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傳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除此之外,耳聾還給精通經商的愛迪生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他在與人打交道時,特別是在充滿爾虞爾詐、弱肉強食的工商界,愛迪生從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頭」協定,而是所有條款必須寫在白紙上。這點在充滿金融騙局、無賴行為的商業世界中不啻是一個救生圈。 當他的發明創造成功地被人們應用時,他對他的成就感到最為自豪。他知道,人們學習他的有用的發明,以便更多地運用它,是多麼地重要,但是他從來不談論自己如何偉大,並且似乎也不大這麼考慮。他喜歡人們給他的榮譽,但是沒有榮譽和不被人注意時,他也不斷地工作。幾乎沒有人比愛迪生接受更多的榮譽。在格雷蒙特他的家裡,有一隻裝著他所有獎品和勳章的大玻璃櫃子。有人問他是否允許公眾看這些獎品和勳章。愛迪生說,想看獎品和獎章的任何人都可以來看,但是他不理解為什麼人們對獎品和獎章感興趣。愛迪生不記得如何打開櫃子的門,他打破了櫃門上的玻璃。當人們要他敘述每枚獎章和獎品的故事時,他卻不能記住。 愛迪生在他一生中見過和知道世界上許多名人和重要人物。他同國王一起吃過飯,但是,他從來不相信他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他雖然忠實於人民,但是他對人們如何出名不感興趣。 他不懂為什麼人們特別幫他的忙。他年老時和他年輕時一樣,仍然不能理解這一點。一次,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經理決定為愛迪生從火車上把包裹拿下來,這使愛迪生非常地吃驚,他不理解為什麼這個人這樣做。 雖然愛迪生不是一個驕傲的人,但他不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他注意利用別人的研究成果,但他絕不迷信權威,他在改進發電機時,就曾向一位電學權威挑戰。他不相信當時流行的什麼「電機普遍規律」,他說:「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設計發電機,那麼電機效率只有50%,電燈的用費將是昂貴的,那誰還能用得起電燈呢?我要用實踐證明,發電機的效率仍然是可以提高的。」他不怕權威的譏笑、奚落,終於研製出了效率高達90%以上的發電機。 愛迪生一生不但和桀驁不馴的電氣相爭,而且同陳腐的宗教觀念鬥爭。1910年秋季,有人問他:「上帝對你意味著什麼?」愛迪生說:「一個有人性的上帝對我毫無意義。」他宣稱「他是一切迷信的敵人」,「聖經是胡說八道。」愛迪生的話傳到教會,宗教界立即掀起了反對愛迪生的巨浪。他家的信箱充滿了殺氣騰騰的來信。愛迪生面對教會的攻擊毫不懼怕,他說:「我並不為我的攻擊擔心,我說的是真話,我從來沒有看見天堂地獄。上帝關於個人未來道路的理論,沒有絲毫科學證明。證據!證據!這是我經常追求的。」 愛迪生是一個富於想像的人。他說任何一個願意觀察、學習、思考的人都可以有好的設想。 他相信,人們應該盡可能早地開始看到世界和大自然,去思考他們看到的事物。他曾經講過,一個人越勤於思考,思考愈容易。他說:「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不學會思考,你也許永遠不會思考。」 他不想人們認為他永遠不會猜想。他說,當猜想被實驗證明時,猜想可以成為發明。人們在頭腦中進行設想,然後需要知識把設想變成事實。 愛迪生喜歡學習。他認為,學習特別值得肯定,因為他的大部分知識都是自己學習得來的。他曾說,不應把學習視為玩。因此,在學習上,愛迪生是刻苦的,樂此不倦的。他興趣廣泛,知識淵博。亨利·福特在《我所認識的愛迪生》一書中寫道: 「就我所知而論,他不僅對於一切事物都發生興趣,而且對於一切事物他都是專家。人人都知道他是科學家,但在我第一次和他旅行時,與及後來的旅行中每次和他的晤面時,我都驚異的發覺他對於飛鳥、樹木、花草的廣博知識,並且完全明瞭地質學和天文學。 他的歷史和政治的知識也很廣博,他對於藝術極饒興趣,而尤羡慕於希臘藝術和建築藝術的樸素。他手成的直線和圖式都含有美感。」 愛迪生自己也曾說:「我不追想過去,只為了今日和明日生活著。我對於科學、藝術、企業及其他一切都有興味。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音樂、哲學、機械學,什麼都讀。只要是有關於世界的進步的,什麼學問都不憎惡。我讀科學學會的刊物,讀商業的新聞,又讀關於演劇的東西,讀關於運動的東西,我因此得以理解世界。我跟了世界大勢走,但書籍給與我以瞬間的慰樂,真當感謝。」 他所閱的定期刊物,包括《警察公報》,《紐約財政公報》這一類的出版物,還有許多英美的雜誌。愛迪生對於這事的解釋簡單極了。他要把全世界都納到他的面前——與各種思想的觀點相接觸。他覺得世界上最有趣味的題目,就是人類生活之研究,別人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 他的知識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據他說,他給自己定的定額是,每天讀3本書。一生中,他讀書破萬卷,並且能記住書中的要點。對於科學刊物《科學美國人》等,對於科學團體舉行的講座,他也非常關心。剛開始做電報員時,他買了一本舊的《法拉第全集》,這對他一生走上發明家的道路有很大的影響。他一天工作20小時,衣服破了也顧不上換,有了錢就買藥品,買儀器,買書。 愛迪生讀書有自己的特點。他很善於在短時間內精通一個方面的內容,把前人和當代人達到的水平掌握到手。每當一個試驗要進行時,不管在理論方面有多大困難,他先把凡是可以借到的有關著作集中起來,一本一本地啃,然後做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把遇到的問題和新的發現認真記錄下來。例如關於蓄電池的試驗,他就記錄了5萬多次。愛迪生的助手講述這樣一件事:在研製打字機的一個部件時,愛迪生同所有的製造家約好,讓他們某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子都送來,並各派代表前來予以說明。 同時,他就從圖書館把有關這個機件的書都借來了,在客人們到來的前一天晚上集中精力閱讀一遍。第二天,客人們來到之後,愛迪生就對他們頭頭是道地講了起來,這裡應該怎麼改進,那裡又該如何設計,還給他們畫圖示意,甚至對這些專家們弄錯的地方,也能糾正過來。這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奇。愛迪生的助手目睹了這件事之後,曾經把愛迪生那個晚上讀過的書借來通讀一遍,結果竟用了11天的業餘時間。 愛迪生相信未來。他認為世界很快會有這些偉大的發現,以致多年前的偉績會顯得微不足道。他在談到未來時說,如果人們都滿足於已有的東西,未來就不會變得更好。如果要使世界變得更美好,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滿足於事物的現狀。他說完全滿足於現狀的人是不能成功的。 愛迪生在晚年曾對《美國成功》雜誌記者維爾談到:「你知不知道,我總不會希望犧牲我所有的經驗而取僥倖,而且絕不以戰勝困難而滿足?僥倖和滿足可以使我的奮鬥容易些,也許可以使我多獲得一些,然而我想我不會因為一些困難就來改變。因為要有困難才能使人領略安逸的好處——如果安逸至終臨到了。」此外,他又加了一點愛迪生哲學的精義,這比他所說的任何東西都有意義,任何人都可以當作一種榮耀,拿來作為自己的箴銘:「我們常常所不能看透的事,終久可以做到。」 愛迪生渴望利用大自然的奧秘為世界各國人民謀利益,這正體現了美國人民的願望。他懂得生活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我們得到了什麼,而在於我們提供了什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