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愛迪生傳 | 上頁 下頁
五五


  「我這一生也許看不到了,可是我相信在十年之內,在我們的公立學校裡面,電影將完全取教科書而代之。」

  為了檢驗自己的這一理論是否正確。他招收了兩個班的學生,年齡都在15歲以下,讓他們在一段時間裡只接受電影課程。試驗後,愛迪生堅信他的理論是正確的。

  愛迪生搞研究可稱得上全身投入,有時甚至顧不上對孩子的照管。愛迪生的6個孩子喜歡「巡警車」——美國製作活動電影的攝影大樓。對於他的所有的孩子們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去電影攝影大樓更有趣的了。

  查爾斯特別喜歡去他父親工作的地方,因此,他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室。愛迪生從來不提前下班,由於查爾斯和他在一起。孩子在父親辦公桌上睡覺時,愛迪生拉一張桌子擋在他前面。有時當查爾斯想睡覺時,愛迪生叫他在地上睡覺。但是,他告訴他的兒子最好是在桌子底下睡覺,以便沒有人踩著他。

  當米娜·愛迪生聽說兒子在桌子底下睡覺時,非常生氣,因為實驗室地上很髒。

  愛迪生說,他發明活動電影以後的20年,後代人的大部分知識不是從書本上獲得,而是依靠電影。他的話不完全正確,但是他最先知道,活動電影在將來大有用處。

  為了壟斷電影放映市場,愛迪生的專利公司雇用偵探企圖抓住別的製片人並把他們送上法庭。因此,有些攝影師在拍攝影片過程中,為了避免被愛迪生的偵探逮住,不得不收起攝影機逃跑。如好萊塢的阿瑟·米勒,就向人談起不得不收起攝影機逃跑以免被愛迪生的一名偵探逮住的情形。

  當然,那些影片發行商人也很不滿,他們不願付專利公司索取的租金,其中一些人決定自己生產影片。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成了早期好萊塢製片廠的老闆。最後,伊斯曼·柯達公司決定向不屬￿專利公司的製片人出售膠片。

  專利公司想維持其壟斷地位的企圖間接促進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比沃格拉夫影片公司為自己的利益打算,並不理睬愛迪生。該公司繞過愛迪生的專利,生產了一種攝影機。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影片拍得不錯,因而深受公眾歡迎。

  在伊利諾斯和威斯康星,有一家發行公司也決定開始生產影片。艾特肯兄弟是該公司的主管。他們的公司雇用了格裡菲斯,正是他賦予電影以自己的語言。1914年,艾特肯兄弟籌集資金以幫助格裡菲斯拍攝一部影片。這就是當時最偉大的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這是一部反映內戰與重建的影片,藝術性與拍攝技巧結合得很好,藝術效果極佳。他們的影片獲得了成功。

  使美國電影發展的另一個條件是當時的一場競選運動。參加紐約競選的理查德·克羅克要愛迪生製造80台放映機,來放映他認為對其競選有幫助的影片。結果克羅克競選失敗,但卻得到了一大批放映機。他在美國各城市出售這些機器。這些機器很快就被利用了起來。

  愛迪生生產小型放映機賣給那些希望在家看電影的人。為了降低影片的價格,拷貝是用小畫面做的。愛迪生在1912年生產的一些影片,是標準的35毫米寬,但卻有3排畫面。

  同年,愛迪生創出有聲活動電影,把留聲機和活動電影合而為一。他說,「我早就想把聲和像合在一起,已經想了30多年,現在算大功告成了。」

  愛迪生在研究過程中最感困難的是,收取遠處的細微聲音。那收音器須要特別靈敏。結果他又造出了收音器,凡距離40尺以內的大小音波,都能收取。這靈敏的收音器,連在高速照像器外面,便成為一架有聲活動電影的製片機。

  在製片時,演員一面演做,一面談話唱歌,攝製人即搖動器柄,那麼照相和收音,就同時並進。

  開映時,廳後的電影機和幕前的留聲機,中間通以電線,司機只須將機關一拔,就可操縱那幕下的留聲機,故開映時,聲音和動作,相配妥切,無先後快慢的弊病。

  愛迪生喜歡著名詩人亨利·沃茲沃思·郎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作品。「人生必有陰雨天」。這句詩引自朗費羅1842年出版的詩集《歌謠及其他》中「雨天」這首詩。

  愛迪生在這火熱的競爭高潮中,堅持不懈地奮勇前進著。1914年12月9日那天晚上,影片試驗室突然起火,火借風勢,還有各種化學藥品作為助燃劑,等愛迪生驅車趕到時,這裡已是一片火海。這場火災的原因至今仍未清楚。愛迪生指揮人們救火,不時從衣兜裡掏出小本子記點什麼。大家都覺得有點奇怪,以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燃毀了愛迪生健康的神經——有點不正常。後來才知道,愛迪生正在寫著再建膠片車間的方案草圖。事實上,大火幾小時撲滅後愛迪生的重建計劃藍圖已經完成,並立即在第二天上班時付諸實施。

  愛迪生的樂觀風趣在這場大火面前表現得更加突出。他一邊指揮消防隊員滅火,一邊在本子上記著重建計劃,嘴裡邊一個勁地喊:「喂,小夥子(對兒子的昵稱),快去喊你媽來,這麼大的焰火千載難逢,以後可沒這樣的機會看這麼大的火焰了。」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愛迪生不但開始動工建造新車間,而且又開始他的另一項發明——來為消防隊員所使用的便攜式探照燈。因為在滅過程中,愛迪生看到消防隊員在黑暗中難以舉步。這場火災使愛迪生蒙受了重大損失,有的書上說他的損失達300多萬元,有的說是400萬元,有的說是3000萬元,不管怎麼說,他的損失是慘重的。

  他損失了花在廣房和機器上的錢,尤其是他建造的一些機器不能被人們購買。米娜難過得幾乎要哭出來,傷心地說:「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大火燒了個精光。如今年老力衰,要重修這麼座實驗室,可不容易啊。」愛迪生反倒安慰她說:「不要緊,別看我已經67歲了,可是我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

  第二天,愛迪生的實驗和研究又開始了,他全然像沒有經過這場災難似的,重整旗鼓,比以往更加勤奮,他又在有聲電影的研製道路上迅跑了。一場大火不過是一支小小的插曲而已。

  在無聲電影發展、完善的同時,人們難以忘懷愛迪生提出的「會說話的電影」的美好夢想。發明家一直在試驗將聲音與圖像完美地合成一體。但是在實驗室中往往只能做到放映時使用鋼琴、風琴至多使用樂隊伴奏。1923年後,才有人試著利用蠟盤在電影膠捲上錄製音樂,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直至1927年10月23日,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才第一次拍攝成功了有聲響、對白、音樂和歌唱的有聲電影《爵士歌手》。「這是電影第一次開口向觀眾講話,它宣佈了默片時代的結束,為電影有聲時代拉開了大幕。」

  愛迪生為電影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礎。1924年,那些和電影事業有關者在愛迪生77歲的壽辰時,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和慶賀,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宴會上,愛迪生說:「對於電影的發展,我只是在技術上出了點力,其他的都是別人的功勞。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拿電影來賺錢,也要為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貢獻。」一席話,使與會者感動不已。

  愛迪生在美國電影初期居舉足輕重的地位。約翰·默塞爾說:「必須承認,在美國,是愛迪生公司最先生產商業影片的。」他的手下人的努力與創造,如威廉·迪克遜為建立美國電影工業所做的一切,也應給予應有的評價。正如美國著名電影導演、電影史學家兼評論家劉易斯·雅各布斯所說:「電影,在實驗室裡誕生,被組合起來作為一種表達工具,用來作為廣大群眾的娛樂,又是在科學家、藝術家和實業家合作之下才獲得發展的。各個方面的人們對電影的興起,形成它的特色和加強它的效果,都作出了貢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