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中蘇關係內幕紀實 | 上頁 下頁 |
七八 |
|
由於日本人聲稱北方諸島為有爭議的島嶼,為此蘇聯和日本斷斷續續舉行了多次討論「北方領土」問題的部長級會議。儘管會議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為了開發西伯利亞和蘇聯遠東地區的自然資源,日蘇兩國在1974年6月至1975年7月簽訂了一系列協定。自從1972年9月中國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以來,日本一直與中國商談簽訂和平友好條約的問題。據報道,1975年2月初,蘇聯駐日本大使奧萊格·特羅亞諾夫斯基提出,如果日本與中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日本應對蘇日關係所「引起令人遺憾的反應」承擔責任。據說,他反復強調,蘇聯早就建議日本推遲同中國簽訂和平條約,而與蘇聯簽訂「友好親善條約」。這個建議是1975年1月中旬,日本外務大臣宮澤喜一訪問莫斯科會見葛羅米柯時,由葛羅米柯提出來的。 1975年2月中旬,勃列日涅夫在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出了這一建議。但是,日本以簽訂友好親善條 約將會在實際上中止日本要求歸還有爭議的島嶼條約為理由,拒絕接受這一建議。 日本政府堅持公開宣佈與中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目標。為此,1975年6月18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警告日本不要「毫無限制地被拖進中國政策的軌道。」聲明指出,從日本和蘇聯的共同利益考慮,日本和蘇聯都應挫敗所有第三國試圖阻止蘇聯和日本改善關係的企圖。 1975年6月19日,日本外務省對蘇聯的聲明作了答覆,提出與中國簽訂和平友好條約並不是「直接反對第三國」。同一天,田中角榮首相也發表聲明,指出:「當我們在北京舉行談判時,按照我們的觀點,我們沒有保持特殊關係的國家,例如蘇聯。關於反霸條款(與中國簽訂任何條約均有此款),只不過是普遍能接受的和平原則的一個詞匯而已。」 據報道,1975年9月中旬,葛羅米柯嚴重警告宮澤喜一,反對日本與中國簽訂包含有「反對霸權主義」條款的條約。日本外務大臣表示,要在條約中保留這樣的條款。然而他又說,中國政府堅持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必須有這個條款。在以後進行的兩年多的中日談判中,「反霸條款」一直是談判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間出現了兩個有爭議的問題。一個是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擁有權問題。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對琉球群島的一部分有領土要求。另一個問題是日本和南朝鮮互相交換了共同開發日本、南朝鮮之間的大陸架的文件。而這兩個問題成了中國和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的障礙。 1978年4月12日,中國捕魚船隊在琉球群島水域進行捕魚作業。後來,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北京的官員也強調,這起事件是「偶然發生的」。同時表示中國將避免在那些島嶼與日本再次發生衝突。1978年8月中旬有人提出,中國實際上已經承認了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控制權。對於日本、南朝鮮共同開發日本、南朝鮮大陸架的協定。 1978年5月10日,中國政府重申,1977年6月22日,日本和南朝鮮交換了共同開發日本、南朝鮮大陸架的文件。對此,中國政府表示強烈的抗議。日本和南朝鮮共同開發日本、南朝鮮大陸架的問題,成了中日有爭議的問題。但是,這並不妨礙在以後兩個月內,中國和日本締結和平友好條約。 1978年8月12日,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和日本外務大臣園田在北京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條約的第二條規定:「締約雙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第四條規定:「本條約不影響締約各方同第三國關係的立場。」中國反對條約中「反霸條款」所包含的意思是直接指任何特定的第三國的那些說明詞句。蘇聯對中日簽訂和平友好條約反應強烈。1978年8月13日,塔斯社發表評論指出:日本對北京「強加於日本的單方面的苛刻條件」已作出讓步。日本正冒險捲入中國霸權主義政策的旋渦之中。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以前,蘇聯曾警告日本,日本同中國簽訂這樣的條約,要考慮由此而引起的蘇日關係不良後果的可能性。 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後,中日關係在1978年至1980年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結果,1978年2月16日,兩國簽訂了8年貿易協定。同時,又簽訂了許多經濟合作協定。這些協定包括發展中國工業規劃以及在中國海域開採石油等等。中國用石油和煤炭償還日本的設備款項和貸款。 中日在加強經濟聯繫的同時,兩國之間部長級領導人的接觸也在增多。而象部長級領導人這樣高水平的接觸是空前的。在中日領導人互訪期間,他們除了商談雙邊經濟關係以外,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發展問題交換了意見。他們特別談到蘇聯在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增長問題;蘇聯在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的問題以及印度支那局勢的發展問題等等。儘管兩國對太平洋和阿富汗事態的發展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1978年12月以後,日本並沒有譴責越南侵略柬埔寨。而與此同時,當1979年3月中國對越南採取軍事行動時,日本對此卻提出了抗議。 1978年至1979年期間,蘇聯和日本就簽訂和平條約和解決「北方領土」爭端的問題,舉行了多次談判,但是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日本政府聲稱,蘇聯正在不斷加強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能力,正在增大與日本有爭議的島嶼上的軍事力量。蘇聯對日本人的發牢騷式的輿論表示不滿。1980年9月2日,蘇聯新聞機構Novosti提出:最近「日本在民族主義和反蘇主義的基礎上,與美國和中國的霸權主義者結成了危險的同盟。」 儘管蘇聯和日本的關係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是,在這個時期,蘇日兩國同意在庫頁島和西伯利亞地區共同實施開發煤礦資源的計劃。1980年,蘇日雙方貿易有所增長,但是,由於日本對蘇聯入侵阿富汗實行制裁,兩國的貿易量減少了。由於中國政府再次調整了發展計劃,1980年,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合作也受到了影響。1980年5月27日至6月1日,在華國鋒訪問日本期間,谷牧(副總理)表示,中國可能會不得不砍掉一些與日本合作的項目,同時減少原來商定的對日本的石油輸出。日本對中國取消部分合同大失所望。但是,1981年2月23日,穀牧對由中國方面的決定而造成的「難題」,向日本政府表示歉意。他表示,日本將得到由此而引起的損失賠償。 1981年12月13日,波蘭強制實行戒嚴令。1982年2月,日本政府參加了美國以及美國的盟國對蘇聯實行的某些制裁。1983年8月31日至9月1日夜,蘇聯戰鬥機在庫頁島地區上空擊落了一架南朝鮮航空班機。日本同西方國家一道,對蘇聯的做法表示強烈抗議。1982年中期,由於日本文部省正式修訂日本歷史教科書,導致了中國和日本的爭論,中日關係一度受到了影響。日本歷史教科書把日本在30年代至40年代在亞洲大陸的暴行描寫到最輕的程度。中國對此表示強烈抗議,後來,日本同意再修改教科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