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中蘇關係內幕紀實 | 上頁 下頁
五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權利的承認和臺灣被驅逐

  (1971年10月)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舉行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聯合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聯合國成員國的提案,這一提案包括中華人民並和國在安理會有常駐代表的資格。與此同時,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立即」取消臺灣民族主義政體的代表席位——這是聯合國組織有史以來第一次取消成員國的代表席位。產生這樣結果的提案是由阿爾巴尼亞和其他22個成員國聯合提出來的。聯合國經過六天對中國代表席位的辯論,最終通過了這一提案。蘇聯也投票贊成承認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的代表席位。

  在上述提案被通過之前,聯合國大會曾否決了美國的一個提案。這一提案是由美國和另外18個國家聯合提出來的。提案要求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憲章,採取占2/3多數投票表決的方式,對取消中華民國(即臺灣)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的建議作出裁決,並指出,「他們的要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提案的投票結果是:55票贊成,57票反對(包括蘇聯),15票棄權。

  美國國務卿威廉斯·羅傑斯在1971年8月2日曾明確表示: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將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與此同時,他又表示反對任何取消臺灣代表資格的行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喬治·布什在8月17日提交給吳丹(聯合國秘書長)的備忘錄中,重申了美國的這一立場,他要求聯合國大會在討論中國的代表席位問題時,應該「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代表席位要同時存在。在某種意義上,對中國代表資格的確定,應該考慮不可否認的兩個國家同時存在的事實」。

  美國的備忘錄還談到:「如果這樣做的話,象以前根據聯合國憲章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一樣,在各成員國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代表席位這個問題上,聯合國無需採取什麼立場。這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同時,聯合國應該作出規定,中華民國的代表席位不應被取消。如果聯合國想在和平共存和促進人類進步方面取得成功的話,聯合國就應該以公正和現實的態度解決中國的代表席位問題」。

  1971年9月16日,在一次臨時性緊急會議上,尼克松總統說,美國決定投票贊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承認該國在安理會的席位,美國的這一決定「考慮了所面臨的現實。」同時,他又強調說,美國將投票反對將中華民國驅逐出聯合國。「我們將盡我們的努力,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達到這一目標。」然而,北京的外交部則早在8月20日強調指出:「除非聯合國將『蔣介石集團』驅逐出聯合國,否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加入聯合國。」聲明指出:

  「中國政府鄭重宣佈,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任何類似的謬論,堅決反對『決定維持臺灣在聯合國代表席位的現狀』的謬論;堅決反對製造『台獨』的陰謀。如果聯合國出現類似的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將絕對不與聯合國有任何接觸。中國政府的這一嚴正立場是毫不動搖的。任何人玩弄『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陰謀,不管是誰、無論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兜售同樣的貨色都不會得逞。臺灣的蔣介石集團必須從聯合國和它的全部機構中滾出去。聯合國必須完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這一聲明是中國對美國政府在聯合國推行「兩個中國」政策第一次作出的官方反應,儘管新華通訊社早在1971年8月2日對羅傑斯的聲明作出了義正詞嚴的駁斥。

  §尼克松總統訪華和《上海聯合公報》

  (1972年2月)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隨行的有美國國務卿威廉斯·羅傑斯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博士。在抵達北京以後,尼克松會見了周恩來。接著,在基辛格的陪同下,尼克松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並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會談。當地報紙除報道這次會談是「認真而坦率」以外,沒有進行更詳細的報道。

  在訪問逗留期間,尼克松多次會見周恩來並同他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會談。總統一行到中國各地著名的風景區遊覽,羅傑斯多次同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會談。起初,宣傳機構很少公開尼克松來訪的消息。而在1972年2月22日以後,中國的各主要報紙突出地登載了毛主席和尼克松總統會談的消息。訪問於2月27日結束。在上海,尼克松和周恩來結束了會談。

  那天,在上海舉行的告別宴會上,尼克松把七天中國之行描繪成「改變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27日,雙方發表了冗長的聯合公報。公報聲明:「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

  美國「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而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雙方同意,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瞭解是可取的。為此目的,他們就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的具體領域進行了討論,在這些領域中進行人民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雙方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繫的交流提供便利。」

  「雙方把雙邊貿易看成是另一個可以帶來互利的領域,並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的。他們同意為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

  「雙方同意,他們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成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雙方希望,這次訪問的成果將為兩國關係開闢新的前景。」

  1973年3月10日,美國白宮宣佈:經尼克松和周恩來的同意,通過外交渠道,中美兩國指定各自的駐巴黎大使繼續進行聯繫。緊接著,兩國大使立即在中國大使館和美國大使館舉行會談。

  1972年11月22日,尼克松撤銷美國船隻、飛機通往中國的長達22年的限制。這一行動表明了美國政府在《上海聯合公報》的精神鼓舞下,「推動中美兩國人民之間貿易與交往的發展」的意圖。但任何通航中國的美國船隻、飛機,必須預先得到中國的許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