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中蘇關係內幕紀實 | 上頁 下頁
一二


  §蘇聯、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的關係

  (1961年)

  莫斯科會議之後,蘇聯和中國都暫時抑制了公開爭論,1961年6月19所簽訂的經濟、科學和技術合作方面的協定(詳情未知)表明,蘇聯準備對中國繼續提供經濟援助。但是,中蘇在對待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兩國關係上的鮮明態度,把他們觀點上的分歧暴露無遺。1961年2月3日公佈了中阿兩國擴大貿易和中國向阿爾巴尼亞貸款所簽訂的協定,公報強調了兩國政府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的觀點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蘇聯與阿爾巴尼亞的關係惡化了。同年5月,蘇聯撤走了8艘駐紮在阿爾巴尼亞海岸基地的蘇聯潛艇。同一時期,中國新聞界繼續對「鐵托集團」進行猛烈攻擊。與之相反,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係則出現了穩步改善;同年3月,兩國簽訂子5年貿易協定,南斯拉夫外長于1961年7月訪問了莫斯科。

  §蘇共二十二大

  (1961年10月)

  1961年10月17日至31日召開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繼續加深了中蘇關係的破裂。在會議上,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受到了赫魯曉夫和其他發言人的猛烈批評;代表大會並且決定將斯大林的屍體從列寧墓中移出。代表大會還通過了新的黨的綱領,該綱領特別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從國內發展的任務來看,無產階級專政在蘇聯已不再是必要的了。……工人階級專政不再成為必要,將先於國家消滅。作為全民組織的國家將保存到共產主義取得完全的勝利。……由於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勝利,由於蘇維埃社會一致的加強,工人階級的共產黨已經變成蘇聯人民的先鋒隊,成為全體人民的黨」。這些論述後來遭到了中國政治家們的強烈批評。

  代表大會導致了蘇聯與阿爾巴尼亞之間關係的公開破裂。1961年10月17日,赫魯曉夫在報告中指出,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開始離開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關於當代一些最重要問題的共同的、一致同意的路線。……他們自己重複著我國在個人迷信時期曾經有過的那種方法」。10月19日,周恩來在代表大會上發了言,他說:「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如果不幸發生了爭執和分歧,應當本著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精神,平等和協商一致的原則,耐心地加以解決。把兄弟党,兄弟國家之間的爭執公開暴露在敵人的面前,不能認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鄭重的態度」。這一聲明在第二天受到了阿爾

  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的歡迎,他們譴責了赫魯曉夫的「反馬克思主義謊言」。1961年10月23日,周恩來沒有等到代表大會結束就離開莫斯科回到了北京。赫魯曉夫在1961年10月27日的講話中,譴責阿爾巴尼亞領導人的「血腥暴行」,並宣稱,「我國在個人迷信時期曾經有過的一切惡劣的東西,都以更壞的形式出現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內」。針對周恩來的講話,他批評說:「我們對我們中國朋友的不安具有同感,珍視他們對團結的關心。如果中國同志們願意出力使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同各兄弟黨的關係正常化,那麼,未必有誰會比中國共產黨更好地促進這一任務的解決了。」

  蘇聯於12月斷絕了同阿爾巴尼亞的外交關係,中國共產黨在名義上保持中立的同時,實行了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明顯支持。例如;《人民日報》11月高度讚揚了霍查的「正確領導」和反對現代修正主義不妥協的鬥爭」。

  §提出召開新的國際會議的建議

  (1962年2月~4月)

  1962年初,印度尼西亞、北越、英國、瑞典和新西蘭等國共產黨提出了召開新的國際會議的建議。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1962年2月22日給中國共產黨的信中表示支持上述建議,並建議「放棄容易激化而不能消除我們分歧的公開聲明」。中國在答覆中(4月7日)建議結束公開攻擊,開始黨與黨之間雙邊會談和多邊會談;蘇聯應帶頭恢復蘇聯與阿爾巴尼亞政府和共產黨政黨之間的正常關係。中國党建議把這些作為召開這樣一個會議的初步措施。當時雖然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但是事實上,人們都注意到1962年整個春夏,中蘇之間的公開攻擊實際上暫停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