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走過西藏 | 上頁 下頁 |
一五八 |
|
從少年到青年,孩子們長大成人,勞動,生活,歌舞,參加村裡的各種儀式活動。在節慶之夜,時常通宵達旦地飲酒狂歡。也因生活或宗教方面的需要外出。在婚嫁方面,一般說來,窮人家的婚戀是自由的,沒有多少講究。貴族家則講究門當戶對,還要算命打卦。但無論貧富,男嫁女家和女嫁男家都一樣,在名份上和實質上都享有同等的權利。 藏區的婚禮總是很隆重,過去一般只有有身份的人家才得以舉行。近十多年來尋常百姓家也樂意講究這些排場了。婚禮儀式很繁瑣,繁瑣得不僅一言難盡,那是可以而且已經有人寫成專著了。婚禮歌這種罕見的大型套曲形式,不僅篇幅極長,內容也龐雜到足以涵括全部日常生活,集中地充滿了古老本教的儀軌、色彩和意味。那些五彩箭、吉祥符和招福方式,都是古老生活和古老理想留下的痕跡。正因其古老,凝聚了世世代代的美好心願,所以人們相信這類儀式能夠帶來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不同的生活道路體現著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喜怒哀樂。童年時在一起玩趕狼、討人遊戲的小夥伴們,根據前世之「業」,今世將各得其所;而今世的所作所為之因,將直接作用于來世的榮辱禍福。 在整個人生中,要遵從種種禁忌。佛教教導人們要揚善抑惡,憐憫生靈。其中尤以不殺生最為切要。但是,由於在生活中和勞動中總要被迫或無意間殺生害命,例如耕地時傷害了小蟲子等等,也算是一種罪過,所以要經常燒香拜佛,參加各種宗教活動。贖罪的方式還有持某佛某菩薩名號,罪過可減輕;其中有一本篇幅不長的《贖罪金書》,猶如征服地獄的挫刀,每天念一次,據說可以贖清罪孽,順利通過地獄之劫。 然而地獄又是完成每一次生命轉換的必由之路。 藏族有一首民歌唱道: 上方的極樂界,未必就那麼舒適吧, 你看活佛們在升天時,還不時地回望人間; 下方的地獄界,未必就那麼痛苦吧, 你看貴族老爺們,都爭先恐後向地獄走去。 死亡與天葬的過程是一整套嚴格、嚴密、瑣細的祭禮儀軌,它所傳達的是靈魂不滅的理想、生死輪回的觀念和純粹的本土宗教精神。這一儀式甚至在死者尚未斷氣時就要開始進行。 對於瀕臨死亡之人所要做的重要事情,是讓其斷絕一切凡念。為此,要給他服用由活佛加持過的特製藥丸,要在他耳邊高聲呼喊他平日所尊崇的活佛或本尊的名字,使他以寧靜的心緒踏上往生之途。尚存戀世之情、心懷未了之願,被認為是一種危險狀態,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投胎轉世,總之對死者極為不利。 在將亡故之人送往天葬台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要請僧人或巫師念誦有關經文,並卜算送葬吉日;請畫師繪製相關佛畫唐卡供奉於寺院或家中佛龕。這類工作的目的,在於超度亡靈。尤其重要的是促使死者靈魂自腦頂囪門出竅,以便投生三善趣。 注意撤換死者所用的皮毛質料的衣服被褥。因為一根毛如一座山,死者將因此不得超生。將脫光衣服的死者頭抵膝蓋,作初生嬰兒狀,以白布包裹。要在遺體旁擺上飲食,名之「喂靈魂」,點燈燒香偎桑供奉。嚴禁狗和貓接近遺物,否則死者將死而復生,為害生靈。 在擇定的吉日,人們送他去往天葬台,走完他今生斯世最後的旅程。 但靈魂在開始的四天裡並不知道自己的肉身已經死了。它照舊來到它所熟悉的人們中間,與人們一道談笑。但它很快發現,沒有人拿眼睛看它,沒有人回答它的話,總之人們對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到第五天時它明白了自己的身份,無奈地離開它所熟悉的環境四處遊蕩,用人們供給死者的桑煙充饑。念完四十九天的超度經後,靈魂徹底告別了這個地方前往地獄接受審判。 雖有像直貢堤寺天葬台那樣宣稱死後可免下地獄的許諾,但一般人仍然認為地獄是完成每一次生命轉換的必由之路,是死後靈魂該去之處,即使善良人也不能例外——靈魂不去地獄反而是可怕的事情。在地獄裡,靈魂將受到公正的審判。地獄之王將用特製的衡器稱善惡:做過善事是白石子、做過壞事是黑石子,如果白多黑少,在地獄裡逗留不很久就可以放行,反之,則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供受用。 正因為死亡是此生向彼生的過渡,所以死亡並非可怕之事。因而對於親人的亡故,感情是比較節制的。為避免死者心有掛礙,尤其不能在垂死者跟前哭泣。此後在七七四十九天的服喪期間要進行種種哀悼儀式,但在死者周年忌日,則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以祝賀那一靈魂重獲新生。從此後,親人們將把死者徹底忘懷:不得保存他的照片和遺物,甚至不得提起他的名字…… 按照人們的願望,周年忌之後,那靈魂將再次投生人間,開始又一番輪回。 我的同事拉巴次仁在亡弟的周年忌時寫了一首歌詞,請人譜了曲,大意是: 兄弟你走了請放心地走吧, 我會到寺廟為你點燈祝願。 希望你早日轉生返回人間, 我們又可以一起歡樂相聚。 當然,這只是對於西藏傳統社會裡民間的普通人生的一般性敘述。這一狀態持續了千載,由於缺乏劇烈的社會變革的擾動,它顯得恒定而完整。文化即生活方式。 是西藏農業地區的民間生活,不包括社會的政治的宗教的上層,那是一個我不很熟悉的領域,我只依稀遙見過那裡的烽火和血光。但即使普通人生命運之間也千差萬別,每一生命歷程都是一部長篇,風風火火,曲曲折折,恩怨情仇,波瀾跌宕。例如邊多老師自己就是,他怎樣出身于後藏日喀則的一個平民家庭,怎樣去當過藏兵,怎樣離鄉背井,又怎樣與主人家的女傭戀愛,怎樣充當馱夫隨了騾幫往返於中尼邊境的商道上,迷醉于喜馬拉雅沿線的土風歌舞之中……總有一天,我會把這些生動的人生故事都寫出來。 但越是最普遍的人生現象越可以說明一個民族生存的風格,心態,性格。事實上,回望藏族傳統人生時,本質上是對群體生命和命運的觀照。而非個體的人生和命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