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走過西藏 | 上頁 下頁 |
四八 |
|
這一回他忙忙地舀出酸奶,倒上酥油茶和酒,剛煮好的手抓羊肉端了上來,又讓家人趕著烙出餅子,又展示了他新打制的銀碗和首飾……不知道怎樣款待我們才好。 「嘉黎」本意就是神山。嘉黎境內多神山。其中最高最有名的山是縣城前面的恰加山。此山之高,從日喀則方向看像只綿羊,從西安方向看像塊磚茶。山頂終年積雪。本縣氣象站觀察此山作天氣預報: 早起雲霧繚繞,當日必有雨雪。 索縣是我在藏北末一次旅行中抵達的。距此三十公里之外的巴青縣城也一併走了走。到此為止,七次藏北之行總算走遍了那曲地區十一個縣』(處),遊覽了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具典型色彩的大部分地方。當下已是一九八七年二月下旬,藏曆第十七繞炯火兔年元旦前夕。索縣贊丹寺將要舉行由八十名僧人參與的酬神大舞,為人世間芸芸眾生祈求福祉降臨。有關藏北的那部風光文化片正式開拍,我隨攝製組如約前往。 索縣縣城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平壩子上,海拔剛及四千米,有小片柳叢生長。贊丹寺只修復了一座紅宮,形單影隻地高聳在平壩子中心的雅拉山上。位置與形態酷似拉薩紅山上的布達拉宮。贊丹寺活佛吉卓,四十幾歲年紀,很富態,很厚道,很開通。去年我在那曲地區政協會議上認識了他。當吉卓活佛談到即將舉行的酬神舞的規模是整個那曲目前之最時,我的興趣被撩撥了起來,便試探著詢問能否拍成電影。對這種請求吉卓活佛不會拒絕,但他仍然思索了一會兒,矜持地答覆:「不反對。」 後來證實他合作得很好。當得知場地定在索縣小學院壩裡時,導演認為很不理想,請求另選場址。吉卓活佛與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商量一番,表示同意。攝製組東奔西跑,終於確定在一處高峻的斷崖前,以雪山藍天及贊丹寺紅宮為背景。不久便聽說那斷崖是天葬台,唯恐犯了什麼禁忌,但古卓活佛與那幾位老喇嘛又商量一番,再次同意。此後拍寺廟經堂裡的念經場景,拍寺頂景物,都是有求必應。 沿陡豎的木梯爬上寺頂,可以俯瞰雅拉鄉毗連成片的藏式平房。雅拉鄉大約是整個藏北最大的一個村莊。村前有寬闊的河谷,遠方是聖潔的皚皚雪峰,太陽明晃晃地照耀。一絲風也沒有,一隻巨大的雄鷹在山側盤旋,雙翅舒展,紋絲不動。以純藍天幕為背景,在寺頂仰拍吹法號的鏡頭,兩管丈餘長的法號仰天長吼,吹號的小喇嘛們嘴角都滲出了血。 傳統的宗教舞蹈在贊丹寺已中止三十年了。今年首次恢復,四鄉為之轟動。鄰近的巴青、比如幾縣的農牧民都趕來觀摩。如同所有宗教活動一樣,這類神舞的形式感極強,結構與情節全部儀式化,節奏極其緩慢,表演者傲慢地我行我素,極少與觀眾情感交流,誇張了作為神界的優越感。 藏曆年前的三天,是酬神舞蹈的三天。每一天中的舞蹈內容及程序基本相同。從淩晨一時開始,全寺喇嘛集中在紅宮的經堂念經,直念到清晨九時。隨後喇嘛們爬上敞篷大車,沿山路蜿蜒而下,進入場地。場地上事先已搭起帳篷,活佛與高級喇嘛面南而坐。深紅色的帷幕隔開前後臺,十位執鼓擊鈸的喇嘛在紅幕前就坐。十面直徑一米五左右的大鼓豎起一字兒排開。兩位老喇嘛盤坐在顯要位置,以鼓鈸作指揮並自始至終唱誦似歌非歌的經文。其聲猶如低沉的洪鐘,集結了腦、鼻、胸腔、丹田以及靈魂的共鳴。 兩個戴著裸露著牙齒的白色面具的白衣少年出場,擔當「打掃舞場」的準備工作。他倆手揮花棒,象徵性地驅趕圍觀者。隨後是「活佛舞」——這位活佛是全套節目過程中唯一不戴面具者,由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僧人扮演。「活佛」面無表情,矜持緩慢地舞之、蹈之。一舉手一投足都力求高貴莊嚴。他正視察兩少年選擇的場地,終於認為此地適合眾神降臨,便在場地中央畫一個神聖的三角符號。 「活佛」退場,隨著堅定硬朗的「咚嚓咚嚓」的鼓鈸聲,降妖鎮魔的「鹿」神上場。鹿舞剛健有力,動作幅度大,體現了與妖魔搏鬥時的正氣凜然。鹿神戴模擬的鹿頭面具,上有兩枝樹權形狀的鹿角。 以上都是引子和鋪墊。此刻正劇開場。在諸位神只亮相之前,是法號的儀仗。兩人合抬的兩管鑲金長號嗚嗚作響,與唱誦經文的人之聲高度和諧,融為一體,在藍天與雪山之間回蕩。儀仗後緊隨著壽星老人和幾位童子。那老人頭戴前額突出的碩大面具,喜眉笑眼,顫顫巍巍,那些童子們不斷地向老壽星頭上臉上撒青稞逗樂,老壽星遲鈍地左躲右閃,招引來觀眾席上一陣陣哄笑。 十四位大神陸續出場,戴著飾有骷髏的面具,有的牛頭馬面,有的青面獠牙;彩緞服飾五色繽紛,富麗堂皇,長及地面的前襟後襟繡著猙獰的護法神臉譜圖案。只有一個面具是白麵菩薩,大約文殊。眾神舞姿是超慢動作,揚起臂半天才落下,抬起腳又一個半天,觀眾們可以盡情觀賞這不多見的光彩奪目的行頭,以慰藉自己一年到頭單調刻板的操勞。至於眾神之舞的涵義似乎是次要的。我見那些動作缺乏確指性,連眾神自己恐怕都難於解說——天界諸神有無窮盡的生命歲月,實在無所事事,無所用心。 終於,在眾神圈內,四位身穿紅白條紋服裝、手指腳趾裝備鐵爪的骷髏跳起了「天葬主人舞」。輕鬆、詼諧。活潑、歡快,令觀眾眼睛一亮。雖說是骷髏形象,卻一點也不恐怖,像四個極可愛的孩童。 其後仍是漫長而重要的眾神之舞,消磨著過於漫長的時間。一副副面具遮住一張張悲劇的臉,令人感到神的生活不勝其艱。為了活躍氣氛,自始至終貫穿著身著紫袍的黑面印度人的插科打諢。 酬神舞沒有一句臺詞和唱詞,除三兩片斷外,沉悶氣息很濃,這與陰暗神秘的經堂氛圍相一致,是力圖遠離人間的宗教所需要的。不由使人聯想到宗教本身似乎就是一幕富於表演性質的人間劇。 贊丹是藏語「檀香木」之意。指經堂內兩根珍奇的檀香木柱。贊丹寺是著名的五世達賴時修建的。建寺之先,推行格魯教的固始汗曾掃蕩了鄰近地區五座噶舉派①寺廟和本教寺廟,把五寺寺寶和法器作為贊丹寺的資產。這也反映了五世達賴振興宗教,改革後的格魯教派風靡全藏、遙居各教派之上的情況。該寺修建者是拉冬嘎宗旺丹,他曾為寺址之事請示過達賴五世,五世達賴很贊成建寺,並囑咐他說,等你快到家鄉的時候,會碰到一個往牛肚子裡裝血的人,他不會告訴你寺址;等見到背冰塊的人,方可詢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