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共往事鉤沉·千秋功過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1967年4月6日晚,中南海的造反派喊著口號沖進劉少奇的辦公室,強令他自己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改變作息時間。並呵斥他回答戚本禹文章中提出的八個問題。當問到「為什麼你要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大肆宣揚活命哲學、投降哲學、叛徒哲學,指使別人自首叛節,要他們投降國民黨,叛變共產黨;公開發表『反共啟事』,宣誓『堅持反共』」時,劉少奇被激怒了,但他仍據理申辯說,此事「是經黨中央批准的。在日寇就要進攻華北時,必須保護這批幹部不能再讓日寇把他們殺了。」第二天,劉少奇就戚本禹文章中提出的「八個為什麼」向造反派交出了一篇「答辯」材料,以澄清事實真象。當抄成大字報的劉少奇「答辯」貼出後,很多人爭相讀看。 然而,幾個小時後,劉少奇的「答辯」被撕成碎片。同時,傳出「上面」的指示:「今後不要搞面對面的鬥爭。」 在批鬥會上,劉少奇連開口說話的起碼權利也被剝奪了。 §毛澤東決心打倒劉少奇的兩個原因 促使毛澤東改變對劉少奇的態度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因為林彪、江青一夥的陰謀陷害。他們不願意繼續保留劉少奇的任何職位,從而對他們的政治地位和野心形成威脅。於是,他們借用群眾揭發的專案工作等名義,竭力對毛澤東施加影響。 早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還未結束,葉群就在8月11日、12日兩次找人口授誣陷劉少奇的材料,13日,林彪看了寫出來的材料。14日,林彪在家裡找這人談話,要他把書面揭發材料改成向林彪、毛澤東寫信的形式上報,並說「這樣更政治化」。當日,林彪就把這封信及誣陷劉少奇的材料批送江青,要她「酌轉」毛澤東。 康生早在1966年8月13日,由妻子曹軼歐出面向中央領導寫信,揭發王光美的「問題」,攻擊劉少奇包庇王光美。 9月16日,康生親自寫信給毛澤東,重提1936年薄一波等61人經組織決定出獄一事,並說什麼「少奇的決定,就使這些人反共叛黨合法化了。」這一招,使毛澤東把劉少奇和整個幹部隊伍的問題看得愈加嚴重。 當時,許多造反派、紅衛兵組織把一些道聽途說、張冠李戴的事情整理上報,又被林彪、江青等人利用,有計劃、有預謀地將這類材料擇要呈送毛澤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各種揭發材料,包括說劉少奇幾次被捕叛變等假材料,不斷地擺在毛澤東面前。 其次,隨著「文化大革命」局勢的惡性發展,1967年後,在上海「一月風暴」的影響下,各地造反派紛紛奪權,派性鬥爭惡性膨脹,局勢十分混亂。毛澤東雖採取了命令解放軍「三支兩軍」、「號召大聯合、停止大串連」等一系列措施,但未能奏效。 1967年2月發生了譚震林、陳毅、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拍案而起,反對「文化大革命」的所謂「二月逆流」事件。 毛澤東既在全域上堅持「文化大革命」,當然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他認為劉少奇雖被批判了,但運動遇到了「劉少奇代理人」的抵抗,為了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擊退所謂的復辟逆流,於是一錯再錯,把劉少奇作為靶子,徹底打倒。 林彪、江青一夥在「倒劉」問題上起了推波助瀾作用。他們除了不斷向毛澤東遞送誣陷材料外,還利用各種機會煽風點火,在社會上製造輿論,1967年1月9日,謝富治在接見全國公檢法系統赴京代表時,號召「全國政治戰線立即行動起來,向赫魯曉夫式的人物劉少奇、鄧小平開火」。 1967年初,由於江青等人的策動,「倒劉」活動蔓延全國,並且愈演愈烈。全國已形成了「打倒劉少奇」的輿論環境。 §江青和王光美的恩怨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後,雖然劉少奇受到批評,不再參與中央領導工作;1966年10月中央工作會議後,雖在全國開展了批判「劉、鄧資產階級的反動路線」浪潮,但毛澤東仍把他作為黨內問題和人民內部矛盾對待,因此,沒有對他立案審查。 然而,林彪、江青、康生一夥一心要把劉少奇置於死地,為了促使毛澤東徹底改變對劉少奇的態度,他們用「株連」的手法,先對王光美立案,進而達到對劉少奇迫害的更加升級。 在1966年冬,在林彪、江青一夥的煽動下,極左思潮氾濫,「倒劉」氣氛日濃,社會上冒出了一些揭發劉少奇、王光美有「歷史問題」的材料。在12月的一次中央碰頭會上,討論了這些情況並提議成立班子審查。但當時劉少奇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不便直接設立審查劉少奇的專案組,於是先設立了王光美專案組。12月15日至18日,擬了一個「王光美專案小組領導成員名單」。這是一份無頭無尾的名單,全文如下: 謝富治(組長) 江青汪東興蕭華葉群伯達(顧問) 據當事人回憶,名單中江青換成汪東興,是江青自己提出來的;讓陳伯達當顧問,是林彪提議的。在這份名單的上方,還寫有「王光美專案小組領導成員名單1966.12.8。富治同志交來」字樣,是專案組管理檔案的工作人員標上去的。 一位為江青作傳的美國作家這樣寫道:50年代,江青和王光美曾有過真心誠意的交往。江青總是步行到劉少奇和王光美住的寬敞的院子去(劉少奇與第四個妻子離婚後於1948年同王光美結了婚)。一般情況下她們聊聊家庭、服裝,以及作為政治領導人家庭中的主婦的問題。 王光美的家庭富有且受過良好教育,家庭成員遍佈世界各地。她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40年代她曾在軍調處工作過,和許多美國人打過交道。王還獲得過北京某教會學校的學位。王光美可能不像江青那樣吸引人,但氣質風度卻要比江青更高雅。王無需著意修飾也姣好動人。儘管王光美比江青晚入黨15年,但在北京政界名流中,她比江青人緣要好,而且在社交場合更大方得體。 60年代,當兩位婦女感到40多歲了,極想幹一番大事時,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兩人的丈夫發生了分歧。中國的政治變得混亂了。以蘇加諾夫人訪華時的照片為導火索,江青開始向王光美發難,表明她要伸手奪取政治權力了。 1963年,王光美與江青的關係比以前冷淡多了,但兩個人見面時還是彬彬有禮。有一天,王光美給江青打了個電話,請她為自己的服飾出出主意。王和劉少奇將要到東南亞去訪問,她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首飾。她知道江青愛看小說,能記住小說中關於服飾描寫的細節,或許能出些好主意。 江青建議她穿一身樸素的天鵝絨套裝,「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穿的那樣。」這樣看起來既「高雅」又「不同凡響」。江青從來沒有訪問過東南亞,也許她並不知道,在那些地方,王光美穿著天鵝絨套裝會熱得要命。「總的來說,我不主張戴首飾。」江青補充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