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中共往事鉤沉·千秋功過 | 上頁 下頁
三〇


  ※第四章 共和國第一大冤案

  ——「潘楊案」內幕

  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潘漢年,曾長期從事對敵地下鬥爭和統戰的領導工作,曾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聯絡人,是中共黨內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1955年,卻因「內奸」罪而被判15年徒刑,「文革」中又改判無期徒刑,成為新中國建立後第一個受冤屈的高級幹部,可稱為共和國第一大冤案。

  §出生書香門第

  1906年1月18日,潘漢年出生在江蘇宜興縣陸平村。世代是書香之家的潘家,由於不去做官,靠務農,做塾師,自然成為「破落戶」。

  1911年辛亥革命後,潘漢年的父親潘莘臣一度被選為宜興縣議員,但仍課讀鄉里,教育子女。小漢年秉性聰穎,深得長輩喜愛。1919年夏,漢年在宜興縣立第三高小畢業,在林圩祖母吳氏的資助下進彭城中學讀書。

  中學期間,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潘漢年十分愛好文學、外語,特別是戲劇,他常扮演窮苦人民的角色,因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表演使觀眾為之動容。1921年他離校投身了革命。

  §大上海的「小開」

  1925年初,在大革命洪流的鼓舞下,潘漢年告別了家鄉父老,隻身來到大上海,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到上海不久,潘漢年就被聘為上海中華書局《小朋友》週刊的助理編輯。之後,他參加了創造社,並任《A11》週刊主編。同時,他還和葉靈鳳合辦了一個小小半月刊《幻洲》。在這兩個刊物上,潘漢年發表了一系列戰鬥檄文,如《原來如此內除國賊!》、《幻想中的OAZO》、《街頭閒話》、《對空爐評空話》、《新流氓主義》等。他長於諷刺,善於說理,嬉笑怒駡,皆成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他的雜文,一掃當時無聊文人的頹廢之氣,振奮了青年人,為徘徊中的青年指明了方向。

  潘漢年還積極投身於洶湧澎湃的政治洪流。不久,他加入了革命的國民黨,為反帝反軍閥鬥爭奔走呼號。1925年夏,上海「五卅」慘案後,潘漢年迅速投入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行列,並寫了許多反帝檄文。在這場運動中,他切身感受到共產黨人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氣概,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底,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在南昌創辦《革命軍日報》。邀請潘漢年赴贛擔任該報主編兼政治部宣傳科長。征得黨組織同意,潘漢年趕到南昌,擔負這一任務。

  他日夜辛勞,把這張軍報辦得嚴肅而又富於生氣,受到讀者歡迎。然而,潘漢年接辦報紙數月,由於蔣汪叛變,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7月,《革命軍日報》隨政治部被迫遷到九江。

  南昌起義後,新軍閥在九江強行接收政治部,潘漢年等只得全部撤出,回上海向黨中央報到。

  到上海不久,潘漢年被江蘇省委任命為「上海文化工作黨團」幹事會書記。第二年,又擔任由中宣部領導的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當時,上海的左翼作家隊伍由於反動勢力的「圍剿」及內部分歧,處於渙散狀態。潘漢年依靠党的威望,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在短短一二年內,就使「左翼作家聯盟」、「社會科學家聯盟」、「劇聯」等組織先後成立。作為「左翼文化總同盟」,中共黨組書記,潘漢年還常活躍在各進步文化團體之間,將文化界各條戰線的進步力量有機地聯繫起來,從而開創了30年代初上海進步文化百花齊放的局面,使國民黨反動派手足無措!經過幾年革命工作的磨煉,已成為上海文化界的名士。由於工作需要,他西裝革履,風度翩翩,不知是誰還給他起了個代號「小開」(上海話小老闆的意思)。從創造社的普通一員到小開是潘漢年社會閱歷豐富的標誌,也是他在革命征程中取得進步的象徵。也為他今後在上海開展各種工作奠定了基礎。

  §「神秘」的潘漢年為著「神秘」的事業而四處奔波

  1931年春,黨中央任命潘漢年為「特科」領導人,負責情報及保衛工作。從此,他就成了一個「神秘」的特工人員,長期出沒於敵人的心臟地帶。潘漢年既做黨的秘密工作,又做上層的統戰工作。這兩項工作,一項是絕密的地下活動,一項是半公開的社會活動。他巧妙地把公開的工作與秘密的工作結合起來,利用與社會人士的公開關係掩護黨的秘密工作;

  而又隱身地下,聯合進步人士組成外圍力量,並派同志打入敵人要害部門,刺探情報,於是,潘漢年給人留下了「變幻無常」的形象,然而,正是這一形象才使他有可能在白色恐怖的環境裡神出鬼沒地活動,並取得巨大成績。1931年1月,何孟雄、林育南等24位同志被國民黨秘密逮捕。當潘漢年偵知這一消息後,冒著生命危險,及時通知江蘇省委,要求營救,表現了身為「特科」領導人的潘漢年高度的責任心。1932年,國際進步人士牛蘭夫婦被國民黨拘捕,引起上海文化界極大憤慨。潘漢年挺身而出,為營救牛蘭夫婦四處奔走。他利用合法形式,在漢口老半齋菜館「請客」,邀集了不少社會名士,如柳亞子、田漢、鄭振鐸等,商討聯合發表致南京國民黨政府函電,表示抗議,從而迫使國民政府釋放了牛蘭夫婦。潘漢年還與楊度保持著「神秘」關係。據夏衍回憶,1931年深秋的一個晚上,潘漢年帶他去法租界會見了一位50多歲的紳士。當時,潘漢年只告訴他:這是一位知名人士,秘密黨員,以後可與他保持單線聯繫。半年後,夏衍在與這位老先生的秘密往來中才知道,他就是曾經擁戴袁世凱稱帝的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的楊度。楊度入黨是由潘漢年介紹,經周恩來批准的。這件事,直到周總理臨終前才對中央一位同志講明,而潘漢年至死卻沒有對人透露此事,嚴守黨的秘密。

  1933年夏,潘漢年調任蘇區中宣部副部長。他具有豐富的地下活動經驗,黨中央又派他與十九路軍秘密談判,謀求反蔣抗日。於是,潘漢年雖不再承擔「特科」領導工作,但他的活動仍然很「神秘」。1933年10月26日,潘漢年等人代表中央政府和十九路軍代表簽訂了「反日反蔣初步協定」。之後,他又和黃火青出使福州,策動「福州事變」,並和新生的福建政府簽訂了抗日停戰協定、邊界交通條約等協議。對打破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經濟封鎖,推動反蔣抗日運動起了一定的作用。

  1934年1月,福州事變失敗,潘漢年被迫撤往香港。不久返回瑞金,繼續在中宣部工作。但很快又被派到粵贛邊境與廣東政府的代表秘密會談,商討合作抗日事宜,最後達成關於停戰、通商等五項協定。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潘漢年隨營遠征。第二年1月,黨中央為儘快和共產國際取得聯繫,派潘漢年出使莫斯科。於是,潘漢年就從長征隊伍裡「神秘」地「失蹤」了。他偽裝成一個煙販子,混在一群被紅軍俘獲的煙販子中間,機智地經過黔、桂、湘、粵四省關隘,經香港順利回到上海。到上海後,他儼然又是風度翩翩的「紳士」,和宋慶齡及其他一些上層愛國進步人士取得了聯繫,向他們宣傳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的革命信念,並為籌備組織救國團體四處奔走。之後,他和陳雲同志一起經海參崴到達莫斯科。那時,國共兩黨關係開始鬆動。蔣介石認為「剿共」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幻想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以談判方式改編紅軍,然後予以徹底消滅。於是,國民黨政府下令駐蘇大使館,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接觸,進行試探。因此,中共代表團委派談判老手潘漢年和國民黨大使館武官鄧文儀秘密會談,商討停戰條件。國民黨以勝利者自居,條件苛刻。潘漢年堅持原則,談判未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