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在大漠那邊 | 上頁 下頁
一〇


  日本關東軍也在調集兵力。由於日方自視過高,對蘇軍估計不足,調集的兵力除補充損失較大的第二十三師團外,只調來關東軍精銳的第七師團和一個坦克聯隊,但大大加強了空軍兵力。

  整個6月份,雙方在調集兵力的過程中,為爭奪制空權,空軍展開了激戰。其中,6月22日這一天,從哈拉哈河前線到蒙境的塔木察格布拉克,日軍一百二十架飛機同蘇軍九十五架殲擊機進行了激烈的空戰,雙方均有不少損失。

  7月2日,日軍開始地面進攻。其戰役目標是圍殲哈拉哈河東岸的全部蘇蒙軍隊,爾後前出河西殲滅蘇軍預備隊。日軍指揮部對其勝利十分有把握,甚至把一些外國武官 (主要是德、意)和新聞記者請到作戰地區觀戰。但是,由於其投入的兵力優勢不大,且遇到蘇蒙軍的堅決抗擊,戰爭陷於膠著狀態。此期間,雙方在河東岸爭奪巴英查崗地域的戰鬥異常慘烈,日軍第二十三師團受到重創。

  這時,關東軍才深感蘇軍比想像的要強大得多,除將主力第七師團及一個騎兵團全部投入戰鬥外,又調集第二、第五師團前來,並在海拉爾組建第六軍團指揮作戰。日方完全沒有料到,蘇軍調集了比它更為眾多的兵力,特別是大量的坦克、裝甲部隊,總共:步騎兵四個師、坦克兵二個旅、摩托裝甲兵三個旅、空降兵一個旅,以及大量的炮兵。蘇蒙軍指揮部由57軍軍部擴編為第1集團軍群司令部,朱可夫就任司令,他決心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日軍第六軍團。

  8月20日,蘇蒙軍發起了圍殲日軍的總攻戰役。這是一個星期天,日軍指揮部認為蘇軍不會馬上進攻,竟允許其將、校級軍官到海拉爾等地休假。5時45分,蘇軍開始地面炮火準備,同時,出動一百五十架轟炸機和近一百架殲擊機,對日軍陣地兇猛突襲。然後,在第二次地面炮火準備開始延伸射擊時,8時45分,蘇軍部隊以坦克、裝甲兵為先導開始衝擊,蒙軍騎兵從側翼配合。一線日軍陣地迅速崩潰,但善於近戰的日軍士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慘烈的戰鬥一直打到8月30日,日軍第六軍團被全部殲滅。

  此次戰役,雙方投入兵力總共十萬以上,夠得上一場局部戰爭。蘇軍沉重打擊了日本關東軍趾高氣揚的兇焰,使日軍大本營清醒地意識到「北進」並不像他們1919年打到伊爾庫次克那麼輕而易舉,在戰略的選擇上必須貫徹「雷公打豆腐」的原則。

  蘇軍獲勝日軍慘敗後,蘇日雙方轉入外交程式的邊界談判。蘇軍大部分兵力留駐蒙古,組成一個集團軍(蘇德戰爭爆發後,按蘇軍統一序列編為第十七集團軍),主力駐紮在塔木察格布拉克,一部分兵力駐烏蘭巴托。

  §二次大戰顯身手

  蒙古人民軍經過了哈拉哈河戰役的洗禮,全軍上下充滿著戰鬥的豪情。1942年在蘇德戰爭的戰場上小試牛刀之後,於1945年,在對日軍的最後一戰中大顯身手。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對蘇聯不宣而戰,迅速突破蘇聯的西部防線,長驅直入抵達蘇聯的腹地。蘇聯軍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

  蒙古人民全力支援蘇聯的衛國戰爭,僅在1941年就捐獻了一百四十節火車車廂的價值六千五百萬圖格裡克的物資,還通過對外貿易銀行捐贈了二百五十萬圖格裡克、十萬美元及三百千克黃金。蘇聯利用這些資金和蒙古人民直接的現金捐獻,購置了五十三輛坦克和一個航空大隊的飛機。蒙古標號的坦克編入蘇軍近衛坦克第一百一十二旅,從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蒙古牧民」航空兵大隊在蘇空軍近衛航空兵第二團的編制內,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取得了不少勝利。1941—1942年,蒙古人民還送給蘇軍三萬五千匹馬,補充了蘇軍的騎兵部隊。

  在德軍進抵莫斯科城郊,蘇聯軍民英勇保衛首都的危急情況下,蒙古人民軍派出兩個騎兵團,直接參加了保衛莫斯科的戰役。第一騎兵團團長為丹納多濟,第二團團長為阿爾拜格,他們都是蘇聯伊爾庫次克軍官學校的畢業生,都曾參加過哈拉哈河戰役。兩個團總共兵力一萬多人,配備了最好的馬匹和精良的馬刀及自動步槍,於1942年2月1日,乘坐一列專用火車向蘇聯腹地飛馳。

  這時,蘇聯紅軍已頂住了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國法西斯軍隊的進攻,轉入了局部反擊,並在籌劃向德軍發起總攻。蒙古兩個騎兵團團長到達蘇軍總參謀部,見到了朱可夫大將。朱可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問長問短之後,決定將這兩個團編入西方面軍科涅夫上將指揮的部隊。他們到達前線,正值總攻將要開始,科涅夫給他們的任務是,利用騎兵機動、靈活,可以脫離後方作戰的特點,繞過敵人的炮兵和坦克陣地,從側面楔入敵人後方,配合正面部隊發起猛攻。

  總攻開始,蒙古兩個騎兵團猶如猛虎下山,騎著慓悍的駿馬,揮舞著馬刀,踏著厚厚的積雪,繞過了德軍正在運動的坦克和炮兵,從側背沖向敵陣。尤其是丹納多濟一馬當先,以一當十,沖在隊伍的最前頭。蒙古騎兵團的兵力雖小,但使正在後退的德軍一時陷於混亂,正面蘇軍得以迅速推進。到4月20日莫斯科會戰結束,丹納多濟出色地完成了十餘次衝鋒任務,科涅夫上將高興地稱讚他為「馬背上的英雄」。

  蒙古騎兵更為輝煌的戰績,是在1945年對日軍的最後一戰。

  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蒙古政府也同時宣佈對日開戰。百萬蘇軍從西、北、東三個方向發起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其中主攻方向的後貝加爾方面軍,以蒙古東部塔木察格布拉克突出部為中心,向兩翼扇面形展開,齊頭並進。蒙古軍隊第五、六、七、八總共四個騎兵師,被編在方面軍右翼的第十七集團軍的右側,越過蒙古東南部的無水草原和部分沙漠戈壁,向中國境內多倫到張北一線的日軍和內蒙古德王的偽軍發起進攻。

  蒙古經過戰時動員,軍事力量增長到八萬至十萬人,動員能力已達到其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就是說只要能上前線的青年人都參軍了。雖然武器裝備都是蘇聯供應,但吃穿用對蒙古國民經濟來講也是沉重負擔。好在進攻發展神速,只用了八天就佔領了張北、多倫和赤峰。

  蒙軍的英勇作戰,得到蘇聯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當時擔任後貝加爾方面軍的參謀長、戰後曾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的紮哈羅夫元帥,在其主編的《結局》一書中這樣寫道:

  蒙軍在後貝加爾方面軍的右翼實施的進攻,具有重大的戰役意義。它切斷了日本在滿洲和華北之間的交通線,而在華北,敵人配置了預定調往滿洲的重兵集團。

  敵人無論如何也未預料到,蘇蒙軍隊會從察哈爾沙漠實施如此沉重和迅猛的突擊,致使關東軍指揮部陷於這般境地。可是,蘇蒙騎兵(按:蘇軍在這個方向上只有一個第五十九騎兵師 )卻越過無水的沙漠和鹽鹼地實施了這樣的突擊。這次沿沙漠草原實施的機動,打亂了日軍指揮部的計劃,使其無法在這裡組織可靠的防禦。

  蒙軍官兵是天生的騎兵。無邊無際的草原,沒有明顯的方位物,沒有村鎮,稀疏的水井,灼人的陽光,這就是蒙古人的故鄉景象。他們從小就養成了愛馬的習慣,並代代相傳;入伍後,他們不需要進行騎馬訓練,就可以實施長距離的行軍。他們是訓練有素的勇敢軍人。一周馳騁六七百公里,對蒙古戰士來說是很普通的現象。

  紮哈羅夫接著描寫蒙古騎兵前赴後繼強渡山洪滾滾的河流的動人情景。如果蘇聯人不是對「黃禍」代代禁忌,紮哈羅夫說不定會稱讚蒙古騎兵戰士不愧為成吉思汗的英雄後代。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5年9月14日,為了表彰蒙古軍隊在遠東戰役中的重大貢獻,授予蒙古人民軍二十一名將軍和軍官以蘇聯勳章。這批將軍和軍官,後來都成為蒙軍的中上層骨幹。一直到70年代初,蒙軍領導人還是這些參加過「哈拉哈河戰役」和「遠東戰役」的英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