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記者2O人:

  查志敏,中央電視臺新聞部,4個人的「頭兒」,在我的一張照片中,大金牙、皮夾克再扛著槍,一副「匪」相。

  魯冬軍,男,中央電視臺新聞部。

  張海鵬, 男,1959年11月5日生,漢族,內蒙古人,黨員,大專。中央電視臺新聞郵攝像,偵察員出身,眼睛好使,拍北極熊附,別人都沒找著,他已經拍得差不多了。

  栗忠民, 男,1963年9月24日生,漢族,河北人,群眾,大學,經濟師,中央電視臺新聞部。

  張彬,男,1972年9月30日生,漢族,江蘇人,團員,大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張彬曾經收聽國內新聞,整理出來廣播給大家聽。不過他很快轉移興趣,想當酒吧老闆。

  劉弘, 男,1973年3月31日生,漢族,江西人,黨員,雙學士。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嘴大。

  任建民,男,1970年9月1日生,漢族,安徽人,黨員,雙學士,英語良好。人民日報教科文部記者,在船上以晝伏夜出出名。主要是平時晚睡成了習慣,加上船與北京時間有5個小時差,北京時間2點睡覺,在船上就成了早上7點睡覺。

  李斌,男,1972年4月8日生,漢族,湖南人,黨員,大學。新華社國內部記者,被稱為「全船最精的記者」。

  聶曉陽,男,1972生,新華社對外部記者,北大才子,喜歡寫幾句「歪詩」,自我欣賞一番。每天寫5千字日記,然後從中挑一些當稿子發。

  高學餘,新華社攝影部記者,共帶了6個機身、十幾個鏡頭、50O個膠捲。其中數碼相機是臨來剛啟封的,價格17萬多。他還帶了一個衛星電話的B站,也要二三十萬。最後上冰站時,老高把好東西部裝在一個包裡,背在後背上,對我說:「你一輩子掙的錢也買不了我這個包。」老高最奇特的經歷是,不是黨員卻被選為臨時黨委委員。

  張嶽庚,男,1959年9月4日生,漢族,北京人,群眾,大學,中國青年報社記者。相貌「出眾」,多才多藝,歌舞俱佳,感情豐富。多次去過南極。

  孫覆海,男,1956年11月15日生,漢族,山東人,黨員,大專。工人日報記者,南北極都去過。同去過南極的中青報張嶽庚打電腦太慢,一篇稿子下來,腰也酸、肩也疼,老孫只好充當專職按摩師,因此被稱為自學成才,最擅長按摩揉肩。

  李文祺,男,曾隨首次隊第一次赴南極考察,解放日報北京辦事處主任。

  袁力,女,北京青年報記者,是隊裡兩名女記者之一,考察期間每天一篇日記,令編輯部大力吃驚,因為她以前電腦打字速度奇慢,到了船上突飛猛進。據說科考日記使她的知名度也大力提高。

  白山杉,女,1946年9月21日生,漢族,北京人,群眾,大學,在四川廣播電視廳工作。在船上忙來忙去,人稱熱心腸白大姐。這位原來的四川電視臺主任記者,整天手捧相機在船頭轉悠,對辦《北極探索》報熱情也高,就沒看見過她摸攝像機。不過,看過她出的一本上南極的畫冊,十分精美。

  張穗子,男,1946年6月18日生,漢族,山西人,黨員、大學,四川電視臺主任編輯。名字給人以暇想,不少人上船前以為這是電視臺的女主持,見面後大失所望,年過40之「老漢」。

  李曉川, 男,1960年2月14日生,漢族,山東人,黨員,大專,四川電視臺攝像。曉川本是山東人,為人厚道,在四川修練多年,幹起活來毫不遜色。

  王海青,男,1965年8月1日生,,漢族,山東人,黨員,大學,廈門電視臺記者。海青年紀輕輕,今年剛從南極「刷」油漆回來,又來了北極。他自己說自己連攝像技術還沒掌握,就做成了60集專題片。怪不得在南極幹苦力刷房子也無怨無悔。

  于春光,男,1964年10月30日生,漢族,山東人,黨員,研究生。解放軍報時事部記者。曾在海軍服役9年,軍階中校,走下軍艦登上考察船。

  薛冠超,男,1964年2月3日生,漢族,黑龍江人,群眾,大學,地理知識雜誌社攝影記者。當過火車司機,據說快要要拿到正式「執照」時,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30來歲,留個小平頭,後面還帶一個鬍子一樣的尾巴。別人都穿上了毛衣、防寒服,他只套件背心。在南極,他曾和別人一起拍過冰上裸奔。

  雪龍船船員共38人:

  船長袁紹宏,男,業餘愛好玩電腦,創建「雪龍之家」網站,全隊內部交流加快。

  政委李遠忠,男,講話口音奇重,長相更與劉少奇神似,被認為是扮演劉少奇的最佳人選。

  大副汪海浪浪,男,常面帶笑容,話少。

  二副王建忠,男,性格溫和,感情豐富,是《雪龍報》的主力撰稿人。

  服務員邵雲子,男,每次考察理髮的事責無旁貸,誰的頭都摸。邵雲子剪刀、推子連軸轉,5年來理髮人數過兩千。

  (其他人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