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一 |
|
趙俊琳,男,1955年7月19日生,漢族,江蘇人,群眾,博士,北師大教授,此次進行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得過德國的科學大獎,全家人受德國總統按見。趙俊琳一出長江口就吐得生塌糊塗,是北極科考暈船第一人,他也是全程說話最少的人。 陳冠鎮,男,1946年10月12日生,漢族,浙江人,群眾,大專。農業部東海水產所助理研究員,此次負大海洋捕撈。有地候和張嶽庚下圍棋。 張勳, 男,1970年11月9日生,漢族,上海人,群眾,大學。農業部東海水產所助理研究員,此次專職海洋捕撈。 卞林根,男,1951年10月15日生,漢族,江蘇人,黨員,大學。國家氣象局氣象局氣科院研究員,曾8次去南極考察,是雲過次數最多的老科學家之一。最後階段考察,被任命聯合冰站站長。 逮昌貴,男,1955年4月18日生,漢族,山西人,黨員,大學。大氣物理氣象局所科院工程師。做飯有一手,雲青藏高原考察,他就擔當起廚師的責任。在船上他容串了一次手擀面,一搶而空。嘴特「臭」,一句話能噎死你,不過慢慢瞭解就會知道他是個熱心腸。 鄂棟臣, 男,1939年7月15日生,漢族,江西人,黨員,大學,武漢測繪大學黨委副書記。7月15日,鄂棟臣教授在北冰洋上過了60歲大壽,他是年齡最大的隊員。 秦為稼,男,1961年6月4日生,漢族,安徽人。黨員,大學。國家海洋局極地辦科技處副處長。隨中國第八次南極考察隊到達中山站。隨後一年在中山站度過,負責站務管理。1991年初參加中山站冰川學課題野外工作, 進入冰蓋50公里。1996年9月作為中國第三次南極考察隊隊員、野外隊長赴中山站執行首次中山站D0MEA南極冰蓋考察任務。此次北極科學考察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之一,負責科考項目的全面協調,人稱「前沿總指揮」,累得不行了就說「下次再也不來了。」 董利,男,1954年11月19日生,漢族,吉林人,黨員,大專。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工作人員,任務是冰上保障:發電、搭帳篷和防北極熊。 王新民, 男,1949年5月17日生,漢族,山東人,黨員,中專。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工作人員,負責冰上及後勤保障,是考察隊員中個子最高的。船艙比普通房間矮得多,他腦袋老蹭著房頂。他自報一米八六,板寸還有3毫米,故稱海拔一米八六三。長得方臉大耳,喜歡攝影,雪龍號上掛滿了他的作品,被秦為稼諷刺為「降低了全船的檔次」。 夏立民,男,1968年4月18日生,漢族,河北人,大學。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工作人員,負責冰上保障。一般上冰,他衝鋒槍不離身,偏碰見北極熊那次,找槍過程中連滾帶爬。出發前去海洋局極地辦綜合處看見夏立民時,他還是正常人模樣,一上船就蓄了滿臉絡腮鬍子。船上正籌備迎冬晚會,要求女士必須化妝。有人補充說:男士必須刮鬍子,夏立民連連擺手,我不參加。他是考察隊唯一把鬍子留到最後的人。 張瑞剛, 男,1952年10月2日生,漢族,福建人,博士。臺灣明新技術學院教授,進行絕對重力的測對,是臺灣第一個參加極地考察的科學家,與大陸學術往來頻繁。 薑晟鎬(Sung-HoKang),男,韓國海洋所研究人員。經常發回大量電子郵件,還被發現大量打印雪龍之家的內容,懷疑是「刺探」我方情報,明年韓國想租俄羅斯船來北極考察,但苦於沒有經驗。 宋泰潤(Tae-Yoon Song),男,韓國海洋所研究人員,姜的助手。 東久美子,女,日本極地所副研究員,年紀不過40歲左右,到過北極7次之多。不過以前都是坐飛機在極圈內的北冰洋沿岸,這是第一次坐船進入北冰洋。 李樂詩,女,香港公開大學,多次去過南北極及其他地方,有點傳奇色彩。 何建宗,男,香港公開大學,在加拿大才上船,不過成為唯一落于冰水中的隊員。 直升機組5人: 徐勤和,男,1943年1月6日生,漢族,山東人,群眾,大專。一級飛行員,中國飛龍航空公司。有包括法國頒發的國際執照在內的8個執照,4000多小時的飛行經驗。他曾在海軍航空兵服役,飛過多種直升機型,為此次飛行小組的負責人,老成穩重。 齊煥清, 男,1967年9月17日生,漢族,吉林人,黨員,大專。三級飛行員,飛行技術熟練、遇事沉穩。他原是飛行學院的殲擊機飛行員,1992年進入飛龍公司。 王濱生, 男,1948年8月23日生,漢族,黑龍江人,群眾,中專。飛龍公司機務隊長,有11個執照,可以維護6種機型。 楊學軍, 男,1962年11月4日生,漢族,河北人,群眾,高中。飛龍公司機械師。 孫耀平, 男,1963年9月13日生,漢族,吉林人,黨員,高中。飛龍公司特殊設備技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