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九七 |
|
㈢ 國際活動 【南極條約協商會議】 要在酷寒的南極大陸完成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的任務,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只有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才能得以實現。基於這一事實,美國政府在1959年發出倡議,邀請國際地球物理年間在南極洲舉行科學考察的其他11個國家,探討和平利用南極和繼續國際合作南極考察的問題。當年12月1日,一致通過並簽署了《南極條約》。《南極條約》的基本原則,一是南極僅用於和平目的,為了進行科學研究和實現其他和平的目標,雖然可以使用軍事人員、軍事裝備和軍事物資,但一切軍事活動必須禁止進行;二是繼續國際地球物理年的國際合作精神,自由交換科學人員、觀測資料和科學成果。 為了互通情報,共同協商南極事務,擬定、審定並向各國政府推薦促進實現該條約之原則及目標的措施,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每年舉行一次。1983年5月9日,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南極條約》的決議。1985年10月7日,第13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成為協商國成員。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簡稱南科委)系國際科學聯合會委員會下屬的南極科學組織,是負責發起、促進和協調南極科學活動、制定和審查具有基地範圍和意義的科學規劃的國際學術結構。它成立於1957年8月,總部設在英國劍橋。南科委由主席、副主席和秘書組成的執行委員會領導,除設有財政委員會外,下設若干工作組,如生物學、大地測量與製圖學、地質學、冰川學、人體生理學、後勤學、氣象學、海洋學、固體大地地球物理學、高空大氣物理學等工作組,以及若干專家組,如海豹、南大洋生態與生物資源、南極氣候研究、環境保護、國際地圈-生物圈等專家組。南科委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我國自參加1982年的第17屆南科委會議至今年第24屆,己參加了8屆南科委大會。 【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 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IASC)成立於1990年,是一個非政府的國際性科學組織,委員會有15個成員國,包括8個環北極國家(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和美國)和7個從事北極研究的非北極國家、法國、德國、日本、荷蘭、波蘭、瑞士和英國)。IASC把科學研究作為主要任務,旨在鼓勵、促進和加強國際北極多學科綜合研究,並在研究的優先領域中,把「北極與全球變化」放在首位。 國家科委於1996年2月16日批准同意以中國極地考察諮詢委員會名義申請加入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國科發外字[1996]068號)。1996年4月23日在德國的不萊梅市召開的IASC理事會特別會議上,中國被正式接納為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第十六個成員國。 ㈣ 近期極地考察計劃 【中國南極「九五」科學考察計劃】 地球系統中南極地區所獨具的全球最大的冰蓋和冰架、平流層臭氧洞、冰芯中漫長的古環境記錄以及聯繫世界大洋的南極底層水和全球最大的南極繞極流,使得南極地區成為瞭解全球變化核心目標的最理想的區域。「九五」科學考察項目選取的指導方針為:發揮基礎,國際接軌,突出重點,有所突破。 總科學目標為:定量描述東南極東部區域海洋/海冰-大氣-冰雪/陸地系統主要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基本過程,揭示其在全球變化中的功能,為建立南極系統對全球變化影響的評估模型做出貢獻。 研究內容為: ⒈南大洋普裡茲灣海域海-冰-氣相互作用的物理和生源要素(C、N、S、P)的地球化學過程。 ⒉南極現代大氣、高空大氣和生態環境對全球變化的影響。 ⒊南極伊麗莎白公主地區高分辨古環境記錄及地殼變化對環境背景的影響。 【中國極地考察協會】 為弘揚南極精神,促進中國極地考察事業的發展,廣大熱心於極地考察事業的海內外同仁及友人,積極倡議成立「中國極地考察協會」。國家科委(國科發計字[1996]252)批准同意成立中國極地考察協會,該協會的宗旨是:聯絡國內外關心和支持極地考察事業的人士和團體,支援和贊助中國南極考察事業,推進中國極地考察事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保護極地環境,為造福人類做貢獻。 【中國第十六次南極考察隊】 1999年是我國南極考察15周年,中山站建站10周年,長城站建站15周年。今年還將開展首次北極科學考察。1999/2000年是執行我國南極考察「九五」計劃最後一年,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南大洋海冰區碳循環研究」第一年。因此,今年的任務和工作十分繁重和艱巨。將本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挖潛創新、精心組織、務實增效的精神,努力促進中國極地考察事業新發展。 中國第十六次南極考察隊將實施雪龍船一船兩站,繞極航行方案。為完成兩站的站務保障、科考和補給工作,借鑒15次隊冰上卸貨的經驗,雪龍船擬于11月初啟航,長城站人員乘機赴站。在新加坡加油,經弗裡曼特爾,計劃12月5日前到達中山站,在中山站卸運物資,完成補給和人員接送工作,進行大洋走航考察;12月15日離開中山站,12月26日到達新西蘭(接參加《迎千禧曙光》活動人員上船);29日離開新西蘭向東航行,31日到達國際日期變更線;2000年1月12日到達長城站,1月18日到達智利蓬塔港,2月10日返回中山站,接回度夏隊員和15次隊越冬隊員,2月下旬離開南極,在南緯62度回收懸浮體捕捉器和進行海冰調查後,經弗裡曼特爾,於4月上旬返回上海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