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九五


  【「雪龍」號船】

  雪龍號是我國第三代南極考察、 運輸兩用船。1993年3月25日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建造,我國購買後於1993年7月12日接回到上海。

  雪龍號船長167m, 寬22.6m, 滿載吃水9m, 最大航速18節,冰區通過能力為1.2m當年冰、20cm雪、航速0.5節。船體結構和上層建築設計環境溫度零下50℃,4000kg/h蒸發量的鍋爐可保證全船用汽。該船設計為A級破冰船硝船具備先進的導航、定位、自動駕駛系統和能夠容納兩架大型直升飛機的起降平合、機庫及配套系統。國家計委先後投入3100萬資金,將該船改造成為科考和運輸兩用船。雪龍號船經二期改裝,增加了新的考察隊員生活區,新增床位51個;改裝配備了大洋考察試驗室200平方米,引進、安裝CTD和ADCP等國際先進的大洋調查儀器設備,使雪龍船具備了南極考察活動站的能力。該船己執行了第十一至十五次南極考察以及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中國南極長城站】

  1985年2月20日,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在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上勝利建成中國南極長城站。長城站的地理坐標為:62°12′59″S,58°57′52″W,海拔10米,與北京的方位為:170°38′27″,距離北京17501.949公里。

  為了改善長城站的狀況,使其更適應於我國南極考察事業的發展。1993年新建了食品庫、綜合庫,總面積806平方米,更換了120千瓦3台發動機組,添置了汽車起重機和輪式裝載機。1995年度的12次南極考察,經過長城站36名度夏和越冬隊員的近3個月艱苦卓絕的忘我勞動,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徹底改變了長城站的站容站貌。建成了660平方米二層生活棟:除鏽並油漆了6棟房、8個大儲油罐和7個小油罐;進行上下水管道的清理改道;完成了油罐防溢油設施;恢復改造了原汙水處理裝置,排污口延伸至入海20米排放;新建西湖引水吊橋,完成文體、氣象、發電棟的堵漏工程;拆除了4棟木板房,清除了站區北部的垃圾場、高架房地面、海面上和海邊的丟棄物,進行部分垃圾的分類、處理;平整站區及修整道路。整個站區煥然一新。

  【中國南極中山站】

  1989年2月26日,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在南極大陸的拉斯曼丘陵上勝利建成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山站的地理坐標為:69°22′24″S,76°22′40″E,海拔高度11米,與北京的方位為:32°30′50″,距離北京12553.160公里。

  中山站是我國南極考察向內陸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國際合作的重要實驗基地。為實施內陸斷面考察計劃,中山站購置了德國KASSB0HRER公司生產的PB240D型大型雪地車3輛,15噸雪橇2架,8噸雪橇1架。1993年中國第九次南極考察隊在中山站新建了氣象激光雷達觀測室和臭氧觀測室兩棟新建築,總面積近70平方米。

  【中國南極考察訓練基地】

  中國南極考察訓練基地位於黑龍江尚志市亞布力滑雪場, 北緯44.6度、東經128.5度,海拔高度為1374.8米,冬季比較寒冷,一、二月平均氣溫零下25℃左右,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3℃。該地區降水量豐富,每年10月中旬開始降雪,直到翌年5月除山頂仍然有積雪,一年的積雪期可常達半年之久。該滑雪場于承辦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時進行了重大改造,開通了至哈爾濱260公里的高等級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我國南極考察越冬隊員都在這裡訓練。

  【中國南極考察智利公寓】

  中國南極考察智利公寓作為中繼站主要承擔我國南極考察長城站考察隊員的交接工作,以及為站上進行食品和急需物資的補給,加強與南美國家的南極考察合作。1995年度的第十二次南極考察,對公寓進行了維修。

  ㈡ 極地考察活動

  【中國南極考察隊】

  1984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組成我國首次南極考察隊。1984年11月20日,由591名隊員組成的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從上海出征。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在南極喬治王島的菲爾德斯半島上勝利落成。至1999年4月,我國已派出15支南極考察隊,先後有5條遠洋考察船13次赴南極,航行了30萬海裡,運送了2500多人次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赴南極考察,建成了中國南極長城考察站和中國南極中山考察站,先後完成了中國首次南大洋科學調查、「七五」和「八五」南極科考計劃,開展了包括氣象學、地球物理學、高空大氣物理、電波傳輸等常年觀測以及冰川、地質、地貌、環境、測繪、地礦、生物學、人體醫學、海洋學等多學科考察與研究,採集了大量寶貴的資料、標本和數據。

  我國科學家發表了數十部極地研究專著,填補了國內空白,研究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