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八四


  §0820-2(BJ0821)冰縫縱橫,聯合冰站高掛「免戰牌」

  儘管海冰目前處於凍結狀態,但冰站的「地盤」卻在不斷縮小。長城艇負傷後,冰站今天只減不加,只有3名隊員留守,靜觀其變。

  現在的氣溫非常低,大約在零下5℃。海冰處於凍結狀態,前幾天形成的融池又結上了厚厚的冰。但在海流的作用下,冰塊相互撞擊,使冰塊邊緣的冰不停斷裂,冰站變得越來越小。俄羅斯領航員伏拉基米爾警告說,要小心浮冰從中間斷裂,冰站上的人員和物資有掉進海水中的危險。

  今天,隊長陳立奇和伏拉基米爾及其他隊領導一道,坐中山一號艇前往冰站觀察冰情。他們仔細分析了冰縫的走向後認為,即使浮冰斷裂,站上的帳篷所在地不會一分為二。但為了安全見,今天的考察主要以飛機為主,共安排4個架次,向北飛往不同地點的浮冰作業點。

  長城艇「光榮負傷」後被放回船艙。「中山一號」艇得以見北極天日,在浮冰中小試了一番身手。中山一號艇比長城艇小得多,但身體硬朗得多。它的鋼板材料好,經得起浮冰的碰撞。它雙機雙漿,馬力強勁,兩台130馬力的發動機,是長城艇的兩倍。中山一號設計為拖輪,在南極可以拖動載有集裝箱的駁船。

  下午,隊長等領導們都坐上了中山一號,一方面去冰站觀察冰情,另一方面接回昨天上冰的隊員。回程時,我遠遠看見他在清水中破浪而來,有點摩托艇的神氣。中間遇到了兩大塊冰的夾擊。中山一號遲疑了一下,向冰最薄處沖了上去。船身歪向一邊,冰卻沒撞開。小艇向後倒車,向另外一個冰縫衝擊,硬是把冰推開,擠了過來。怪不得船員都把中山一號叫做「小雪龍」。

  下午和船長聊天,他說,如果雪龍船的裝備再好一些,就能避免不少麻煩。今天直升機降落時,霧大風急,需要雪龍船迅速改變方向,從尾向受風改為側向受風,以便直升機從側面進入時迎風降落。接著,小艇遇冰襲擊,緊急呼叫駕駛台側向移動船體,避免小艇受擠。

  船長說,如果雪龍船前部有一個側動力發動機,後部有兩台動力舵,就能在短時間內靈活轉向或側向移動,今天的兩次險情就不成為險情了。他說,一般萬噸級的巨輪都有這樣的裝置。他還說,如果雪龍船上有一個小的橡皮艇,接送隊員上冰站就方便得多。現在小艇接送人,有點像卡車載客。以前的極地號就有橡皮艇。橡皮艇並不昂貴,只需要幾萬元。

  今天長城艇遇險,還讓船長袁紹宏想起了在南極的一次經歷。那是第十四次去南極考察,長城艇從雪龍號上運一批隊員上中山站。快到岸邊時,長城艇忽然發生故障,發動機不工作了。順著潮水,小艇向岸邊漂去,眼看還有幾十米就要撞上岸邊的亂礁。這時小艇旁邊出現了一塊幾個平方米的礁石,大副讓一名姓郭的隊員跳上礁石,想把纜繩拴上去。可這位隊員一跳上礁石,脫險的激動讓他忘了自己的使命。長城艇被海水沖上岸,所幸卡在兩塊大礁石之間,不動了。

  大家都上了岸,姓郭的隊員卻動彈不得。這時海水開始漲潮,礁石的面積開始縮小,把他急得在上面團團轉。大家在岸邊示意,讓這位隊員跳下水游過去。他身上穿著專用的保暖救生衣,可以使人在寒冷的海中水保持48小時體溫。礁石離岸只有二三十米,應該沒有問題。可郭隊員不敢游,堅持大船再放另外的小艇來接他。然而礁石周圍水很淺,小艇很難靠上去。

  潮越漲越高,水沒到了郭隊員的膝蓋。岸邊和大船上的人都急得團團轉,有人提出用纜炮打過去,讓郭隊員抓住纜繩,系在身上,大家把他拉過來。可價值幾千元錢的纜炮打過去,這郭隊員拒絕接纜,眼看著纜繩漂走,堅持派小艇救他。

  這時礁石離岸已經有50多米遠,岸邊的隊員們排成一排,向這位隊員喊話,勸他不要著急。水已經沒到了他的胸部,「我們不勸,絕望之下他可能跳下去。」袁紹宏說。小艇趕到,把郭隊員救上船來。脫下救生衣,他渾身上下,一點沒濕。

  郭隊員的膽怯成為大家的笑柄,隊員們把中山站附近的這塊礁石命名為「郭石礁」。

  講完這件事,袁紹宏講他的體會:極地考察,處處都是險表,千萬馬虎不得。真的出了問題,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各自逃命,可能會一命不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