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八三 |
|
§0820-1(BJ0821)浮冰、海流、大風、濃霧,北極考察的四大危險因素 浮冰、海流、大風、濃霧就像一個被慣壞的孩子,不時給我們一些臉色,成為中國首次北極科考隊遇到的四大危險因素。 ㈠ 濃霧悄悄地把雪龍船「藏」起來了 8月20日早上8點一刻,第一班直升機就出發了。今天計劃送4批隊員到200公里以內的冰面作業。 作業過程順利,飛機開始返回雪龍號。可就在離船還有10分鐘航程時,一陣濃霧悄悄飄來,5海裡的能見度變得連50米都不到。飛機沿著海面低飛了20多分鐘,仍然找不到船。 飛行員趕緊呼叫雪龍船駕駛台,請求經緯度指示。這種情況下已是「說時遲、那時快」,地勤人員看著飛機掠過甲板,越飛越遠了。 ……齊煥清在兩次「遭遇」時終於看見了船,但此時大風從船尾方向吹來,不利於降落。他請求駕駛台把大船調一個方向,讓船側面受風,因為直升機在大霧中迎風降落,把握較大。 當時長城艇剛被放下船,準備送隊員上冰。為了保障飛機安全降落,船長指揮先把小艇調上來。由於沒有側推動力,一頭「別」在浮冰上的大船艱難地轉了90度,並維持動力,保持方向不變。 船長告訴飛行員, 只能保持5分鐘,請他動作麻利點,小齊已是駕輕就熟,有驚無險,安全降落。 ㈡ 浮冰輕輕地和長城艇「親熱」了一下 早上9點半, 長城艇第二次被放下水。就在上冰隊員準備下艇的時候,一塊海冰飄過來了。 這是一塊兒幾十米見方的冰,在離船100多米的地力方時不顯得大。可大家眼睜睜看著它悄沒聲息地朝著長城艇靠過來時,都大聲喊起來。水手長趕緊用對講機呼叫駕駛台發動大船,同時指揮吊車往上吊。可是來不及了,兩分鐘之內,浮冰就把小艇擠向大船,小艇兒乎側立起來,駕駛樓癟進去一大塊,左側擋風玻璃和航向燈破碎,鋼護欄向內歪倒,艇體吃水線以下變形。浮冰揚長而去,留下「瘸」了的長城艇,向右後方下沉。拉上來看,艇體凹進去一大塊。 據估計這塊冰厚約四五米。大家都感到慶倖的是,當時小艇還沒下人,如果人員正下到一半,有人在艇上,有人吊在軟梯上,後果不堪設想。 船長袁紹宏說,今天發生這一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風太大,達到每秒10米。雪龍船處於飄泊狀態,隨大風和海流運動很快。為了限制向重,長城艇的鋼板特別薄,只有6毫米,主要是用來在淺水中運輸的。回去之後,要把凹進去的鋼板割掉,換上好鋼板。同時加幾根龍骨,加強艇體的堅固程度。 ㈢ 海流緩緩地使冰站迷失了方向 8月19日早上一起來, 我發現大船附近的冰面上空空蕩蕩,冰站的帳篷和人都不見了。趕緊跑到駕駛台問,秦為稼和船長等人都在上面,正在用電臺和冰站通話。 原來,看起來很平緩的海流把冰站「挪走了」,加上風的作用,大船正與冰站背道而馳。能通上話,令大家稍為心安,但由於冰上隊員沒帶衛星定位系統,無法確定方位。 兩天前, 在確定冰站位置時,秦為稼他們曾坐飛機確定了3塊合適的浮冰,並在上面降落,記下了準確的經緯度。可大船開過去,那3塊浮冰怎麼也找不到了。大家判斷冰是順流漂走了。 船長憑經驗判斷冰站的方位後, 動船前往尋找。經過1個小時,終於看到了冰站。秦為稼當場下了死命令:從現在起,上冰的人,必須攜帶衛星定位系統。 在冰上的隊員說,最說不定的就是方向。剛才看大船還在南面,過一會兒再看,船在北面了。不知道是冰在動還是船在動。海流看起來不快,可有時可以看到擦肩而過的兩塊浮冰,速度就非常快。 ㈣ 疲憊慢慢麻痹了我們的神經 當然,科考中的第五個危險因素是我們自己的麻痹。科考己近尾聲,疲勞使大家繃緊了近兩個月的神經不自覺有些放鬆。昨天我們坐直升機時,把安全帶關在了門外,上面的鋼扣擊打機身發出的巨大聲響,使我們在沒搞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大為緊張。 浮冰、海流、大風、濃霧,惡劣的自然條件,容不得半點馬虎。晚餐時,一位隊員對隊長陳立奇說,冰站做得差不多了,可以寫總結了。陳立奇則說,不到上海,還不能說這樣的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