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雪龍闖北極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羅姆港雜記 搭乘由安克雷奇起飛的波音737-400,到達羅姆港時,已是晚上9點20分了。由於候機室及行李提取處在一起,且面積不到100平方米,所以顯著人氣沸騰,熱鬧無比。不過,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和散發著平和的氣象。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走出由鐵皮搭建的候機室,一眼望去,四周除了大海,就是沒有任何東西的荒野丘陵地。坐上看似快要「散」的8人座計程車,三分鐘不到就到了目的地。付了5元車費,背著行李,住進此地最古老的旅館——NuggetInn。些鎮每年只有四個月的旅遊地,可想而知,旅館費會是多麼的貴。由於是二層樓木造式的建築,且以愛斯基摩人的用品來裝飾,顯著很有特色。也許是要維持傳統吧,此地打長途和國際電話非常不方便,要要通過多層次的人工代轉;倒是電話預付卡在此基還相當好用。 羅姆港是阿拉斯加西北方的小城市,原為美國西部一個由開拓者創建大振。該鎮只有兩條10米寬不到的柏油公路,交錯在中心點上。由此交叉口,到幹道的兩端,不需15分鐘就可走完。道路兩側排列著幹乾巴巴、瘦瘦小小的沒落建築物。路上沒有紅綠燈,行人非常稀少。人們相見時,都非常親切的打招呼,讓我這個異鄉人感覺好像來到另一個世界似的。 羅姆港是一個夜不閉戶、出不鎖門的小鎮。中國人理想的「大同世界」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全鎮人口約3500至4000人,40%為愛斯基摩人。大都信奉天主教。為了拜訪全世界第一位獨自駕船並徒步到北極的婦女,特找了一位小艇駕駛Louie陪同及帶路。不巧的是此位女士出門遠遊,須至9月才回來。Louie為了多介紹一些朋友給我認識,我們些挨家挨戶不請自進打招呼。多數人沒遇到,也不知道他們去哪了? 該鎮原是以淘金和旅遊業為主。近年由於淘金潮已過,改行以捕魚為主。此地原有空軍及陸軍基地各一處,對全鎮的經濟影響很大。現兩處基地已漸漸封閉不用。鎮民只好面對生活事實,另謀出路。 鎮上有兩家中國餐館,但都是韓國人開的。羅姆港雖小,但一般用品的購買,尚稱方便,只是價格比美國本土貴許多。如果所需物品在街上買不到,可直接向安克雷奇廠商訂貨;如能趕在中午前電話購貨,則當天傍晚就可在機場取到貨。 看著自1900年就聳立在此的古老天主教堂,望著仍保持著純真臉龐的鎮民,想到由於外來文化漸次的侵蝕,此種在人類心底中盼望的善良與純樸,是否永遠會在你我之間消失呢?心靈不再交織,漸漸的不再側耳傾聽內心的聲音了,人們或許就是如此逐漸放棄共同的夢想吧?我覺得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可悲的。 這裡的人雖然貧窮,但都擁有一種清晰的價值觀,是擁有高度尊嚴的人。我不是什麼文化或人類學者,只是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繞著走過來觀察了幾天而已,實在是沒有任何資格做什麼類似結論似的言論。只是想到今後外在的機制慢慢滲透進來,使得他們那種自豪感無法再自信的發揮,一向以來的價值觀也逐漸崩潰,那麼他們身上將會發生何種事情呢?想到這裡,心情不僅變得有些悵然起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