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死去活來-我與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對話 | 上頁 下頁 |
一二四 |
|
BMC之所以能如此大手筆地獎勵員工,除了管理層在主觀上真正認識到人的重要性以外,還與它多年來在營銷上沒有花過多的錢有關。由於其大型機軟件產品的目標用戶非常集中,過去多年來BMC主要依靠打電話來進行銷售。BMC的銷售人員會打電話給潛在企業用戶的電腦主管,主動向他們提供試用產品。這些試用機會變成真正的定購單,沒有飯局,也沒有廣告,結果,1997年,根據(福布斯)在500家的調查,其人均盈利僅次於微軟。(但是,隨著企業大型機向網絡PC轉移,BMC的市場越來越分散,BMC的銷售人員開始越來越多地外出,BMC也開始和其他電腦公司合作轉銷它的產品。) 有效的獎勵機制,大大刺激了優秀員工的神經末梢,在BMC,員工中收入最高的是開發人員和銷售人員,其開發熱情與銷售熱情也令人十分吃驚。1998年,BMC一口氣推出了48個新產品,對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十分難得,而開發這些產品的意念幾乎全部來自BMC的各級員工。 規矩越少越好 威爾森說:「對一家公司而言,規矩越少越好,因為規矩多了,就很難創造一個有創造性的環境。我們想在企業員工和公司政策之間達到一個非常健康的平衡,規矩確實需要,但規矩中的第一條規矩就是要尊重個人,如果你把這第一條規矩做好了,一切也就好辦了。」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人不錯,我們就要把他培養成一名非常好的員工,還要讓他感覺到在這個工作環境下不僅順心還要很愉快。我們對員工的具體做法不會亂插手,我們允許員工失敗和犯錯誤,因為只有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使技術不斷得到發展,這才會使業務得到不斷的發展。」 BMC給員工提供全球工作的機會,也給公司內部之間提供人才流動的機會,「我們還引入了矽谷文化,我們沒有等級森嚴的車位分配制度、門上沒有職位姓名牌、沒有著裝要求,但鼓勵室外活動如球類和高爾夫等。我們一貫的目標是通過提供安全、舒適和寬鬆的工作環境,不斷地吸納業內最優秀的人加盟。」 「我們是一家多樣性的全球公司,我們尊重公司在全球所處的不同地理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可以不同,但是價值觀卻必須相同。」 威爾森說:「我們製造高素質的軟件,但不是依靠層層疊疊的官僚機構和委員會。我們數量眾多的軟件都是由十分精幹的小隊伍負責、編碼、測試和支持。」 BMC非常注重員工的發展,「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投資,我們不僅在技術上培訓我們的員工,同時,還在不同專業上對其進行投資,我們在法國、香港、日本、澳大利亞都有教育中心。另外我們在用人上,對內部員工提升的比例也要大於空降部隊的比例,這會使我們的員工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 人力資源部 威大無比 人力資源部在BMC發揮的威力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公司都無法比擬的。首先,威爾森的權力很大,他所管轄的人力資源部權力也很大,「人力資源部40%的人負責招聘人員,剩下的人就是要負責如何保留人才和發展人才。但人力資源部並不直接參與管理工作,而是通過制定一些政策和管理框架來間接發揮作用,以保證公司所崇尚的價值能得以傳播。」「在收購一家公司時,BMC的人力資源部首先要過去找最佳人才,同時還要挖掘有利於我們公司的新價值。」 「公司所有的管理政策我都要看,我們人力資源部把人招進BMC後並非完事大吉,我們還要保住這些人才,發展這些人才,並保證讓這些人能長期發揮最大的作用。只有人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才能夠為我們的用戶帶來真正的利益。」 BMC人力資源部不僅為公司負責招人、參與制定公司的政策和管理框架,而在教育員工及推廣公司價值觀方面,人力資源部所出臺的政策也起著主導作用。 人力資源部在BMC之所以有如此之要位,這完全要歸功於威爾森本人。「在我來BMC之前,BMC人力部門只有7個人,只管理行政瑣碎之事,而且都守在休斯頓,但BMC三分之二的業務都是全球業務。」 一輩子都在從事開發人力資源工作的威爾森,走過好幾家公司,如德州儀器公司、康柏公司等,其中,威爾森在康柏工作期間曾離開過康柏,1993年康柏因陷入困境,又把威爾森招了回去,並將其任命為副總裁,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我再一次回到康柏時,康柏有62人負責人力開發,當我離開康柏時,康柏還沒有收購Digital,人力資源部已發展到300多人。」 威爾森在來BMC之前,是康柏公司負責人力資源部的副總裁。「我在康柏公司時只知道軟件公司是一個有附加價值的公司,很有發展前景,當時我對這樣的公司如何規劃發展非常感興趣,但在休斯頓只有兩家高科技公司,一家是康柏硬件公司、一家是BMC軟件公司。於是我找到BMC首席執行官沃森(Watson)先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