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死去活來-我與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對話 | 上頁 下頁
一二〇


  §周偉焜 看IBM興衰

  周偉焜
  生年:1964年
  學歷;香港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
  現任職務: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
  納才心得:作為一位高級主管如果不能容人,只喜歡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就會在你的周圍聚集一批與你的思維相似的人,那時,你這個主管就很危險了,因為當你江郎才盡時,你周圍的人並不能幫助你。

  採訪時間:1999年8月於北京

  周偉焜 看IBM興衰

  周偉焜這一輩子除了IBM還不知道其他企業的感覺,因為周偉焜是一出大學門直接邁進IBM那藍色的大門。歲月年輪轉來轉去,周偉焜在IBM一下轉了31年。這31年來,IBM的藍色文化在周偉焜身上刷了一層又一層,不僅把周偉焜從一個大學生刷成了一位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還把IBM公司的30年興衰沉浮及啟迪也刷在了記憶深溝中。當我們在他的回憶中,撫著IBM的過去與現在,除了感歎聲之外,IBM給人的啟發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我是IBM」

  周偉焜在60年代末期剛走進IBM時,IBM正處於興旺得不可一勢之階段,當時IBM最成功的一個決策即「360系列大型機」,即從小型機到大型機都用同一個操作系統。這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雖然做法不是很難,但idea(主意)卻非常棒。在當時,IBM是世界上第一家這麼做的,這麼一個idea從此把IBM公司引上了大型機的領先地位,並大受市場青睞。「再加上後來370體系的推出,使IBM在計算機領域裡雄霸了整10年,以至引起有人抱怨IBM佔領市場份額過高。」

  「由於IBM太成功,IBM對自己的自信已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當IBM的管理人員向上彙報計劃時,如果被問住時,管理人員沒有更好的解釋卻說:『因為我們是IBM』。這樣的回答在今天看來是一個非常的笑話,但在當時卻能蒙混過關。」周偉焜說:「很多公司成功之後,變得很自信,自信是對的,但一家公司如果過於自信,把自信變成自滿,把自信變成傲慢,以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一定會成功,這就很危險了。而那時的IBM就處於這樣的危險之中。」

  1973年,美國政府認為IBM操縱了市場,對IBM進行反壟斷,但美國政府並沒有懲罰IBM,而是出臺一道法律,讓IBM把硬件、軟件、服務業分開,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信息工業,使得這個領域從此有了軟件行業和服務行業。因為原來IBM都是把軟件包在機器裡,在IBM『一統天下』時,別的公司很難有插手的機會,但分開以後,IBM的客戶在軟件需求上就可以自由找別的公司來做了。」

  「70年代的IBM還有一些變化:IBM原來把大型機的硬件、軟件、甚至保養維護都一起包租給客戶,每個月收租金。有的競爭對手把機器賣給客戶,也有的競爭對手買來IBM機器後,再租給客戶,因此,IBM慢慢變成也只把機器賣給客戶。這一舉動加強了整個行業的服務需求,同時也使服務變成了收費性的服務。」

  「軟件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源頭實際上均來自IBM。因此,IBM的變化史,也是計算機產業的變化史。」

  聾子和瞎子

  70年代中期,出現了微型機,(mimi computer),也有人稱之為工作站。由於工作站比大型機功能要小一些,因此,其主要面對一些小型企業或大企業裡的部門級,價格上也相對比較便宜,所以在當時受到市場上的歡迎。但IBM當時卻不以為然,結果比競爭對手晚了幾年之後才推出自己的小型機,「IBM當時被Digital、王安等公司打得很慘。雖然IBM後來推出了小型機,但追得很辛苦。」

  到了80年代,對信息工業產生巨大影響的個人電腦出現了(personal computer),「在70年代末很多公司都有他們自己的微機,最出名的當然算是蘋果公司,IBM在1982年才推出自己的PC機,但IBM的PC機在當時卻很成功。從1982年到1985年,其個人電腦佔據整個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的56%,以至美國的《時代週刊》(Time)在1988年選出來的年度機器人是一台IBM的PC機。」

  後來,個人電腦兼容機市場出現,但IBM卻忽略了該市場的衝擊力,「我個人認為IBM在1985至1988年的時間裡,戰略方面有一些失誤。一,我們認為PC機不會影響大型機;二,我們認為IBM的技術可以主導PC機市場,我們可以不理睬兼容機,因此我們在整個PC機方面的市場份額一年比一年減少,雖然微機市場在不斷成長。過去十年,風頭最勁的公司都是和PC有關的公司,如微軟的個人操作系統、英特爾推出來的8088處理器,康柏、戴爾、Gateway等PC廠家。有人說IBM個人電腦現在市場份額是10%,也有人說是13%,而且IBM現在還在苦戰,IBM在個人電腦領域裡有三四年沒有賺到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