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歷史紀錄 > 死去活來-我與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對話 | 上頁 下頁 |
三 |
|
§郭士納 是怎樣救活IBM的? 郭士納 生年:1942年 學歷;哈佛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現任職務:IBM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改造企業心得:如果企業高層沒有決心拿出起碼5年時間來進行改革,那麼機構性的重組很難成功;你必須讓整個公司準備好為這樣的計劃拿出數年的時間,而且要明白,難的並不在開始,而是在將變革推行下去、直至達到目的。 第一印象 郭士納是一位很有個性也很有「控制欲」的人,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超百人的新聞發佈上,他不讓別人來控制記者提問,而要親自控制。郭士納想叫哪位記者提問時,就會用斷了根指頭的手有力地橫指過去;哪位記者舉手舉得興奮、舉得狂燥、舉得迅速,他就叫哪一位。個頭並不高大、但威風凜凜的郭士納站在又高又長的講臺上,走來走去,像一位很強悍的指揮家,他必須左右你,你卻很難左右他。 郭士納回答問題時既短小又乾脆,讓記者常常有種不甚解渴之感。如果記者們提出的問題較為尖銳時,他會「曲線救國」繞著走,但語氣很是強硬。郭士納從哈佛工商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不懂計算機技術,卻把當初要死掉的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盤活了,因此我問:「作為一位外行,您認為什麼樣的外行能領導好內行?」不知是翻譯的錯還是郭士納的理解有誤,郭士納很強硬地回答說:「1993年的IBM如果不需要專家,我也不會來,IBM在最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技術如數據庫、硬件、軟件也還在開發中,但IBM的問題是把自己的能力與客戶分開了,我則把兩者結合起來,如果我沒有這方面的能力的話,我就不是正確人選。」 郭士納不是那種有親和力的人,也不是那種肯與記者平等對話之人,你會不喜歡他,但也很難討厭上他。 儘管郭士納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表現令人不盡滿意,但在記者發佈會之前,郭士納所做的有關IBM改革的演講報告卻極為成功,只有在這時,你才會觸到郭士納袒露智慧的誠意。據說,這篇演講稿是郭士納前一天用一個晚上準備出來的。郭士納的演講獲得了與會官員、客戶、專家及記者們極熱烈的掌聲。當然,由於郭士納對IBM改造的成功,也獲得了整個世界的掌聲。 採訪時間:1998年9月於北京 郭士納 是怎樣救活IBM的? 外行接爛攤 1992年底,擁有78歲高齡的IBM像是得了老年癡呆症,一下子陷進虧損50億美元的泥坑中,爬不起來。往日一向威風凜凜的藍色巨人一下子卻成了沒有人愛理睬的爛乞丐。獵頭公司在兩個月內四處遊說,但很難找到一位出色的大企業家來重振IBM的雄風。比如通用電氣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Jac Welch)就拒絕來挽救IBM,太陽公司(Sun)首席執行官麥克尼裡甚至公開叫嚷說:「最好別叫我去。」而一些企業家拯救IBM的構想又令IBM的董事會無法忍受,如當時蘋果公司的總裁斯卡利主張把蘋果公司和IBM合而為一,並把IBM很大部分業務賣出去。 其實那一年,很多跨國巨型企業跟IBM一樣就像是吃了泄藥,似乎只有幾天的功夫就失去了以往的威風,經營陷入困境、大批裁員已成了這些巨型企業不大光彩的一幕。人們對大企業再也不信任,因為一貫承諾不解雇員工的IBM也開始大批解雇員工。當時,美國管理大師彼德·杜拉克感慨地說:「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跨國公司變得愈難生存。」 杜拉克的話在當時很為經典,比如,當時與IBM一起跌入虧損漩渦的還有全球汽車業界的「巨無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等。在此前十年中,據《財富》(Fortune)雜誌統計,500家大企業的雇傭勞力比率,從30%下降到13%。 解體大公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人們對大公司似乎丟掉了所有的信心,就連IBM的董事會也動了心思,已把IBM公司分解成13家公司,讓這13家公司全部上市,以讓IBM在不同領域裡做競爭,這樣可以給股東一個好的回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